新式茶飲迎新周期,古茗上市后該怎么走?
出品/氫消費
撰文/林小白
古茗二次沖擊IPO成功,新式茶飲市場也再次迎來了新的關注點。
作為新中式茶飲市場的后來者,古茗一直以來都希望通過資本市場尋求新的增長機遇,在二次沖擊IPO成功后,古茗成為繼茶百道、奈雪的茶之外第三家新中式茶飲股。
然而,近幾年來,茶飲市場已經不乏上市的諸多故事,茶百道和奈雪的茶紛紛登陸港股,但它們的上市表現并不如人意,茶百道上市首日股價暴跌,發行價17.5港元/股一度跌去38%,最終收盤跌幅超過30%,市值更是從230億元港元縮水至150億元港元,奈雪的茶上市首日股價從19港元/股跌至14.6港元/股,跌幅達到23%。
在新茶飲市場暫時沒能講出更多新故事的背景下,古茗的上市或許只是直面更大的市場的開始,要知道作為新茶飲行業的第三個赴港上市企業,古茗面臨的不僅僅是市場競爭的壓力,還有來自整個新茶飲市場前景的焦慮。
因為新茶飲市場,不需要更多“上市的古茗”,需要更多“創新的古茗”。
終端市場不及預期,古茗IPO“二進宮”
憑借平價鮮果茶的思路優勢,以及高額回報盈利的預期,早在2020年時古茗就成功吸引了包括美團、紅杉在內的多家投資機構,收獲融資近7億元,古茗也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機遇。
至2023年,古茗實現了門店數量的爆發式增長,全年新增門店2332家,時間走到2024年12月,截止古茗第二次沖擊ipo前的9月30日,新增門店僅為777家,擴店速度顯著放緩。
明顯可以感知到的是,在看似大刀闊斧的擴張策略下,古茗的利潤方面卻開始呈現確定性不足的局面:據妙投APP統計,古茗單店日均GMV從2021年的6000元連續提升至2023年的6800元,但今年前三季度首次下降到6500元,同比下降4.4%;單店日均售出杯數為386杯,同比下降7.4%;客單價平均為27.7元,同比下降1.8%。
圖片來源:古茗招股說明書
與此同時,加盟商也越來越“不賺錢”了,古茗老加盟店的日均GMV從6900元下降至6600元,同比下降4.4%,新加盟店的日均GMV從5800元下降至5200元,同比下降10.3%。
一邊擴張,一邊市場表現不及預期,無疑不顯示著古茗在新茶飲市場上僅僅憑借平價果茶的“老故事”,不再通用了。
至此,去看古茗的發展路線就很清楚了。
古茗上市之初給自己的定位就是做“喜茶”“奈雪的茶”等高單價新式茶飲的平替,定位在10-20元之間,又追求鮮果茶飲的品質,是古茗的核心賣點。正是這種“性價比”的打法,讓古茗在10-20元檔的新式茶飲市場中脫穎而出,迅速吸引了大量消費者,成為現制茶飲市場的重要參與者。
但隨著新茶飲市場的競爭越發膠著,這場牌局上單出一張“平價”顯然已經有些不夠看了。
首先,但隨著市場的成熟,消費者的需求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價格比拼,品牌附加值、口味的獨特性以及體驗感的提升成為了他們選擇飲品的關鍵因素。其次,已經越來越多的新茶飲品牌下場參賽,例如,同一價格帶的茶百道、滬上阿姨等品牌也在不斷推出高性價比的茶飲產品,與古茗形成直接競爭,再加上,一些高端品牌如喜茶、奈雪的茶也開始發力下沉市場,進一步擠壓古茗的市場份額,在這種情況下,古茗如果繼續單純依靠低價策略,很難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甚至可能面臨市場份額下降的風險。
圖片來源:喜茶小程序
此外,為了保持低價優勢,古茗更需要在成本控制方面不斷努力,但隨著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和人力成本的增加,成本壓力也在不斷增大,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成本,古茗的利潤空間將會受到嚴重擠壓,影響公司的盈利能力。要知道的是,古茗在2024年的毛利率,已經從2023年的45%降至42%,凈利率也從12%降至10%。
更不提,擴張態勢的放緩與盈利趨勢波動,可能已經觸及了古茗“天然”增長邊界,加大競爭籌碼的代價,勢必要用更多的資金來夯實創新與供應鏈,但古茗的負債率,儼然已經居高不下。
加盟增長乏力,陷入盈利矛盾困境
在古茗快速發展的同時,一方面是新式茶飲行業的快速飽和,一方面是消費大環境的整體收縮。這時,新式茶飲快速走過“跑馬圈地”的時代,來到需要深耕畫圈的階段。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新式茶飲市場規模將達到3547.2億元,預計未來幾年中國新式茶飲市場規模將維持小幅但穩定的增長態勢,到2028年有望突破4000億元。
進入新周期,各個品牌也要加速跑馬圈地,加盟擴店就是通用的籌碼之一。
但無論是古茗還是同一牌桌上的滬上阿姨甚至蜜雪冰城,其主要收入來源是向加盟商銷售商品及設備,以及提供加盟管理服務。
根據2024年前三季度財報,古茗的營收結構顯示,其商品銷售(包括水果、果汁、茶葉、乳制品等)收入占總營收的75.6%,加盟管理服務收入占19.8%,而加盟商設備銷售占比則較小,僅為4.4%。直營店收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占比僅為0.2%。這一切表明,古茗的收入幾乎完全依賴于加盟商的表現,因此,加盟商的經營狀況直接影響公司的整體業績。
但無數加盟商的背后,是依靠古茗建立起的供應鏈來完成整個商業模式的流通,因為,供應鏈從源頭到終端的議價能力、品質優勢等,都成為古茗各個加盟商在終端市場的籌碼。但遺憾的是,在供應鏈管理方面,古茗雖然擁有較為完善的冷鏈倉儲和物流體系,能夠實現對低線城市門店的短保質期鮮果配送,但其采購成本相對較高,商品銷售業務毛利率為18.8%。
此外,古茗的供應鏈采購主要依賴于產地直采和與供應商的長期合作,雖然能夠保證原材料的新鮮和質量,但在原材料價格波動較大時,成本控制的壓力也會隨之增加。例如,2022年古茗采購了逾81600噸、品種超30種的新鮮水果,向上游采購占比高達9成以上,若遇到自然災害或市場供需變化導致水果價格上漲,古茗的采購成本將面臨較大壓力,進而影響其向加盟商的供貨價格和加盟商的經營成本。
其次,在加盟成本方面,古茗加盟商需要支付的費用相對較高,包括初始加盟服務費、一次性服務費、保證金、裝修費、設備費和原料費等。雖然古茗在2024年推出了“首年免加盟費”的政策,但這一優惠并沒有根本改變加盟商的成本結構,因為這些費用會在第二年全額支付。此外,每月加盟商還需支付門店采購額15%至20%的固定服務費,進一步加重了其財務負擔,這樣一來,加盟商實際能獲得的利潤空間就相當有限。
這種高成本的加盟模式,無疑對加盟商的吸引力逐漸減弱,據公開信息,2023年古茗全年新增加盟商2085人,然而退出的加盟商也達到了420人,總加盟商數為4614人,到了2024年,前三季度的數據則顯,新加盟商數量大幅下滑,僅為871人,而退出的加盟商增加至643人,導致總加盟商數僅增至4842人,這期間加盟商的流失率也在不斷上升,從2021年的6.2%躍升至2024年9月的11.7%。
結語
新式茶飲的風吹了又吹,經歷了短暫而輝煌的野蠻增長期,能留下來的都是大浪淘沙中的金礫,古茗能做到行業內10-20元檔的龍頭品牌,其實很難。
這期間古茗也經歷了許多束縛著整個新茶飲行業發展的“通病”,比如食品安全、比如以來營銷增加籌碼:2023年3月,湖北經視的315晚會上,古茗、茶百道、書亦燒仙草等多家知名新茶飲品牌紛紛被“點名”,揭露存在篡改食材有效期標簽、將過期食材與未過期食材混合使用,以及違規添加食品添加劑等問題;2023年,古茗的廣告及宣傳費為6252.2萬元,同比增長70.72%;到今年前三季度,古茗的廣告及宣傳費為1.16億元,同比增長171.41%。
但無論波濤洶涌如何翻滾,新茶飲的市場角逐不管是價格包圍品質,還是品質包圍價格,在穩定之后一定都會往中間靠攏——喜茶等高單價單品幾番下調、蜜雪冰城又全線上調,這是由利益最大化的原則決定的,左了沒有市場,右了沒有利潤。
當一件事正在成為行業共識的時候,則意味著這才是行業的“盡頭”。古茗上市之后,或許才是其打響這場戰場的“開頭”。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