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輝超市破局之戰,品質零售已“鳴槍”?
出品/零售商業評論
4月7日下午,永輝超市微信公眾號發布了《致中國優質供應鏈的一封信》,其中那句“讓中國制造的星光匯聚成照亮內需市場的銀河”,被業內視為傳統商超轉型的“破局宣言”。
背后也映射著永輝超市以“去中間商”為核心的供應鏈重構野心,以及對中國品質零售未來十年的戰略押注。這場始于供應鏈端的變革,或將對零售業產生更深遠影響。
01
堅定走“品質零售”路線的永輝超市
永輝在公開信中提出,若因出口受阻而庫存積壓,永輝將開通“綠色通道”完成15天極速上架;針對苦惱于國內市場認知度的外貿商品,永輝將提供推廣扶持;對于渴望產品升級的供應鏈企業,永輝將作為“市場助手”共同開發新產品。
這也是永輝供應鏈改革與品質零售戰略的率先鳴槍。
葉國富在此前的永輝超市2025年度全球供應商大會上強調:“未來零售行業就是兩大趨勢,品質零售和興趣消費。名創優品代表興趣消費,而我們希望通過永輝把握住品質零售的機會。品質零售最核心的就是產品。只有好產品才有好品牌,只有好產品才有好渠道,只有好產品才有好業績。”
這一觀點與永輝的“三大聚焦一個反對”戰略(聚焦核心供應商、核心大單品、長期主義;反對頻繁更換供應商)形成呼應,將供應鏈從博弈轉向共生。
2024年永輝虧損14億元,而2025年一季度調改門店近50家,鄭州信萬廣場店調改后首月銷售額達5600萬元,員工收入提升30%。一些數據表明,永輝的“調改路線”已初見成效,但扭虧壓力依然巨大。
02
從供應鏈端變革,聚焦大單品
葉國富還提出,永輝要走品質零售,要成為滿足中國主流家庭的國民超市,第一件事要做供應鏈變革,要與核心供應商共筑品質基石。
首先體現在供應鏈的“斷舍離”。2025年3月,永輝宣布將2300家供應商砍至800家核心戰略伙伴,通過“直采模式”,繞過中間商直接采購,降低15%的采購成本,并將進口商品占比提升至20%。
這一改革在鄭州龍湖錦藝城店率先落地,8243個低效SKU被淘汰,13936個新商品進駐,其中90%為胖東來DL系列爆品。調改后,該店首月銷售額突破5600萬元,利潤超200萬元,員工收入提升30%。
永輝拋棄了傳統KA(關鍵客戶)模式下“進場費、堆頭費、節慶費”的苛捐雜稅,轉向CA(用戶)思維的合作模式。據統計,永輝2024年供應商結算周期縮短至35天,賬期透明度排名躍居行業前三。
供應鏈精簡的另一目標是聚焦“超級大單品”。葉國富提出三年內與供應商共同打造100個億元級單品,對標茅臺、可口可樂的“單品神話”。據透露,接下來,葉國富將親自篩選永輝超市首批200家核心供應商,并與供應商董事長建立年度對話機制。
我們也洞察到,商超對自有品牌關注度越來越高。自有品牌的核心是高質價比和差異化商品,它對零售商是從市場預測、產品設計、供應鏈支撐到終端動銷能力的全盤考驗。對于頭部零售商而言,自有品牌的上升跨越了商業周期,也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
永輝也計劃將自有品牌占比從當前的5%-15%提升至40%。目前“永輝農場”系列生鮮已實現48小時從田間到貨架,正逐步減少對傳統經銷差價的依賴。
03
永輝超市的“品質零售”突圍
供應鏈改革只是手段,以胖東來模式為標桿的品質零售才是永輝的戰略終點。
“永輝超市將堅持走胖東來模式的品質零售路線,成為更適合中國主流家庭的國民超市。”葉國富表示。
自2024年5月啟動“學習胖東來”調改項目以來,截至2025年3月,永輝在全國已完成近50家門店改造,預計全年調改門店達200家,2026年完成所有存量門店升級。
調改后的永輝也確實實現了零售額高增長和利潤回升。今年1月份,作為全國調改旗艦店的福州奧體店重新開業,和胖東來SKU重復率達65%以上,自有品牌銷售占比10%。
而從調改細節來看。首先是商品端的進化,從“大而全”到“少而精”。數據顯示,2024年永輝SKU數量高達3.5萬,但動銷率不足60%,大量長尾商品淪為“貨架僵尸”。而調改后的鄭州信萬廣場店,通過精簡SKU至1.1萬、聚焦高頻剛需品,實現日均銷售額大漲,驗證了“少而精”策略的有效性。
其次是場景端的重塑,當菜市場美學遇上社區溫度。
永輝將主力店型從萬平米大賣場壓縮至2000-3000㎡的社區店,SKU從3萬+銳減至8000個。走進改造后的永輝綠標店,曾經的“倉儲式迷宮”已蛻變為3000平米的社區生活中心。
更值得關注的是社區鏈接,永輝在成都試點“店長承包制”,允許店長用5%的營收自主策劃親子烘焙、營養搭配課堂等活動,員工流失率也大大下降。這種“人的溫度”或許比硬件升級更具穿透力。
而在員工端的變革,是從“打工者”到“事業合伙人”。2025年2月,永輝向調改門店超過8000名員工發放1139萬元分紅,更讓每個參與改革的員工真切感受到“合伙人制”的溫度。
最后站在整個行業角度來看。當前中國零售業,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的摸底調查數據,2024年有57.4%連鎖超市企業銷售額負增;53.2%企業凈利潤下滑,且下降的超市中近半比例降幅大于10%。
「零售商業評論」認為,永輝的轉型折射出中國零售業的集體焦慮。傳統大賣場在各類平臺沖擊下節節敗退,而山姆、胖東來等商超卻憑借差異化、品質化逆勢增長。永輝的“品質零售”革命,正試圖通過供應鏈重構、商品力提升與員工激勵,再造一個永輝。而成敗的關鍵,在于能否將“葉國富式激進改革”轉化為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