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筆事件后,花西子站起來了嗎
出品/化妝品那些事
作者/尹瑩
近日,國貨美妝品牌花西子官宣青年演員王俊凱成為其“首位全球彩妝代言人”,這也是自2023年“79元眉筆事件”引發品牌信任危機后,花西子首次官宣重量級代言人。
眉筆事件所引發的信任危機猶在,花西子在此時選擇王俊凱作為代言人,與其說是營銷戰術,不如說是一場關乎生死的豪賭。
當下的國貨美妝賽道,本土品牌集體崛起,新銳玩家和海外品牌更是精準定位切割市場,昔日紅極一時的國風彩妝一哥卻深陷增長困局。這場合作背后,折射出的是國貨美妝在流量紅利見頂后,試圖通過文化價值與國民偶像雙向驅動來實現品牌的升級。
只是在消費者心智重建的關鍵期,這種“高舉高打”的策略能否奏效,仍需打上一個問號。
流量從狂飆到雪崩式下滑
花西子早期簡直是流量王者。從2017年成立至2021年,花西子借勢抖音、淘寶直播流量紅利,通過頭部主播綁定與內容種草實現爆發式增長。歐瑞數據顯示,花西子GMV從初創期快速攀升至50億元,市場份額從0.3%飆升至6.8%,成為國貨彩妝增速最快的品牌之一。
這種爆發式增長的底層邏輯,本質是流量杠桿帶來的短期勝利。
渠道端花西子以深度綁定李佳琦等超頭主播為主。從2019到2021年,花西子通過綁定頭部主播,據天貓數據,李佳琦直播間貢獻了花西子天貓旗艦店總流量的近80%、主打50-150元入門彩妝、融合非遺工藝與古風包裝的東方彩妝定位,在內容平臺形成裂變傳播,實現從流量爆發到產品與品牌差異化的階段跨越。
然而,這種模式的隱患早已埋下。據北京商報2022年報道,花西子早期僅直播平臺上單月營銷投入就已達2000萬元,營銷費用占比高達20%以上。“79元眉筆事件”成為壓垮花西子流量大廈的最后一根稻草。這場因價格爭議引發的信任危機,直接導致品牌流量池崩塌。
首先是營收斷崖,據青眼情報數據顯示,事件后花西子淘系平臺眉部彩妝GMV同比下滑44.8%,2024年全年線上GMV僅23.93億元,較2021年巔峰期近乎腰斬,同比降幅達21.19%。
其次是渠道失守,在抖音等核心陣地,其品牌排名從2024年彩妝套裝銷冠跌至2025年618彩妝榜前十開外,而同期珀萊雅、薇諾娜等競品實現了逆勢增長。
隨之而來的是用戶流失,事件后網絡上“花西幣”、“打工人高攀不起”等負面熱搜不斷,用戶的負面評價大幅增加,消費者轉向其他競品品牌,花西子復購意愿長期低迷。
更深層的原因在于,花西子始終未能完成從流量品牌到價值品牌的躍遷。過度依賴超頭主播導致渠道議價權喪失,缺乏核心技術壁壘使得產品難以支撐溢價,而危機后的公關應對遲緩,比如遲來的道歉、模糊的成本解釋等,進一步消耗了用戶信任。
渠道從線上獨舞到全域突圍
當線上流量紅利消散、超頭主播依賴反噬,花西子不得不調整渠道戰略。
2017-2021年,花西子的營收大頭都來自于線上。據果集行研報告數據,截至2022年,花西子在抖音、快手兩平臺共綁定12個品牌賬號,其旗艦店賬號所創造的GMV占其店鋪直播總GMV的91.85%。天貓數據顯示,花西子此前日銷售額平均250萬,最高能達上千萬,眉筆事件之后,銷量暴跌,降至不到10萬。
面對國內市場困局,花西子開始加速渠道多元化,其戰略重心轉向兩大新戰場:出海高端化與線下體驗店的破局嘗試。
首先,花西子避開東南亞市場的價格內卷,將海外戰場直接鎖定日本、歐美等成熟市場。
從2021到2023年,花西子從入駐日本亞馬遜起步,快速推進線下場景落地,相繼在東京、大阪開設快閃店及常駐專柜;2024年日本市場貢獻40%海外銷售額,并進軍歐洲入駐巴黎莎瑪麗丹百貨,成為首個進駐該百年老店的中國美妝品牌;2024至2025年初,通過東京銀座Ginza Six海外首店與國際大牌比鄰,將品牌全球化勢能推向新高度。
目前,花西子產品已通過品牌獨立站和電商平臺銷往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在國內已開業的線下門店也有三家。
第一家全球旗艦店位于杭州湖濱88商業中心,名為“西湖隱園”。如今官宣新代言人后,店外大屏已經換成王俊凱的海報,店內導購告訴《化妝品那些事》,“之前的輿論已經過去很久了,現在線下流量一直都比較好。尤其在官宣王俊凱為代言人后,很多小螃蟹(王俊凱粉絲名)慕名打卡。”
此外,花西子在中免三亞國際免稅城開設了獨立門店。今年6月,花西子上海首店在徐家匯商圈港匯恒隆廣場開業。
通過對比花西子線下門店布局情況,《化妝品那些事》發現,其線下布局的核心策略與多數線上起家品牌有所不同,其門店均選址高端商圈或緊鄰國際大牌,明確指向高端化定位;而多數線上品牌拓展線下渠道時依賴供貨思維、以快速回款為目標、主打招商政策和促銷活動鋪貨的模式。
相比之下,花西子線下更注重培育目標客群,不以銷售為主,也不走傳統招商鋪貨路線,而是把門店作為品牌價值溝通的核心,強化消費者認同感。
試圖推動目標受眾破圈?
在化妝品那些事看來,花西子正通過拓展目標客群尋求新的增長曲線。
花西子早期通過文化符號打造差異化。2019年請鞠婧祎代言,以“四千年美女”形象綁定《新白娘子傳奇》IP;2020年請杜鵑代言,以國際超模的東方氣質沖擊高端市場并為出海鋪墊調性。隨后劉詩詩、宋佳分別代言卸妝和彩妝系列,目標人群鎖定文化認同感強的新中產與文藝女性。
而此次官宣的王俊凱,一度被行業稱為“娛樂圈頂流”。公開數據顯示,王俊凱8000萬粉絲中,19-28歲女性占比超60%,與花西子65%的Z世代客群高度重合。官宣微博當日,轉發量直接超過200萬,相關話題閱讀量達1億,品牌旗艦店搜索量激增300%。
此外,王俊凱的聯合國環境署親善大使、非遺推廣者身份為品牌注入“正向社會價值”標簽,其陽光健康的公眾形象也有助于弱化花西子早期的負面輿論影響。
然而,這種轉型也暗藏矛盾。從杜鵑高級東方美到王俊凱的流量偶像風,品牌東方美學核心主張模糊,部分老用戶吐槽品牌“越來越像快消品”。粉絲對高價定制禮盒的搶購與普通消費者對性價比的質疑形成對立,品牌陷入高端化與大眾化的兩難境地。
科方得智庫研究負責人張新原指出:“選擇王俊凱確實標志著目標客群的擴展。從強調東方美學到擁抱年輕流量,反映品牌正在嘗試突破原有圈層。這種轉變有利有弊:好處是能觸達更年輕市場,風險是可能稀釋原有的品牌調性。關鍵是要找到文化底蘊與年輕化表達的平衡點。”
求變背后,核心團隊接連出走
值得注意的是,在花西子求變的這一年,花西子三位核心創始人——商陸、文淵、飛慢相繼離職。
首席產品官商陸去年9月離職,他曾推動品牌從彩妝擴展至護膚;視覺合伙人文淵離開后,品牌“東方美學”設計失去靈魂,新品因同質化被吐槽;今年6月,負責線上業務的飛慢也宣布離職,他曾主導“直播+KOL+私域”流量矩陣,助推品牌2021年GMV破54億元,其離開也意味著品牌與流量紅利時代的切割。
對此業內人士告訴《化妝品那些事》,“一年內三位創始人離職絕非正常現象。創始團隊的離散往往會導致品牌DNA的流失,對正處于轉型期的花西子尤為不利。重建穩定的核心團隊應該是當務之急。”
從眉筆事件到團隊出走,花西子困境本質是流量驅動型企業在增長失速后的反噬。若核心競爭力過度依賴個人而非組織能力,關鍵人物離場往往引發連鎖危機。
如今,花西子正試圖通過新代言、海外布局等動作“回血”。但從頂流到長青,仍需更扎實的組織、更深厚的文化與更極致的產品支撐。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