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巨頭“押寶”潮流,年輕人的喜好變了?
出品/聯商網
撰文/李瑟
頭圖/MUSINSA
安踏上一次頻繁出手,還是2017年。
那一年,安踏先是與韓國戶外運動品牌Kolon可隆成立公司,在中國市場運營Kolon sport品牌;10月再次出手收購香港高端童裝品牌小笑牛。
不過一年出手兩次的紀錄,或將在2025年被打破。
根據多家媒體公開報道,今年年初,安踏以5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6億元)價格,收購了韓國潮流電商平臺MUSINSA約1.7%的股權,7月雙方簽署協議將成立合資公司,引入MUSINSA Standard等韓國時尚品牌進入中國市場;而此前4月,安踏宣布將全資收購德國專業戶外品牌狼爪Jaky Wolfskin,基礎對價為現金2.9億美元(約22億元人民幣)。
再加上最近市場上盛傳的安踏或將收購美國運動鞋品牌Reebok銳步,如果傳言屬實,安踏品牌陣營里就又多出不少新面孔。
有意思的是,此前能讓安踏出手的品牌除了童裝小笑牛外均為運動品牌,所以潮牌對于安踏來說,算是一次全新的嘗試。安踏布局的背后,是年輕人的喜好變了嗎?韓潮將在中國市場迎來春天?
01
MUSINSA為何能吸引安踏?
2001年,MUSINSA在韓國首爾正式成立,最初以運動鞋社區起家,后來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集購物、內容、社區于一體的時尚平臺,涵蓋約8000個韓國時尚品牌及產品,其中大概有2000個品牌通過其英語平臺MUSINSA Global向除中國外的13個亞洲市場銷售。2017年,MUSINSA推出了自有品牌“MUSINSA Standard”,因為價格親民,也被稱為“韓版優衣庫”。
根據媒體消息,2023年MUSINSA成為韓國首家年銷售額超過1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3億元)的在線時尚平臺,自2018年銷售額首達10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17億元)后,僅五年內,其銷售額實現了約10倍的飛躍增長。2025年上半年,首爾圣水洞店中國顧客交易額暴漲257%,弘大店增長180%,自有品牌MUSINSA Standard增長120%,中國消費者在其全球用戶中占比已高達18.4%,位居首位。
這也意味著MUSINSA已經被中國年輕消費者所熟悉。此時選擇進軍中國市場,對于MUSINSA來說是個很好的時機。
據悉,安踏與MUSINSA已成立合資公司,新的合資公司中,MUSINSA和安踏分別持股60%和40%,經營權由MUSINSA掌握,安踏主要提供本土資源支持。
有業內人士指出,安踏看中的是MUSINSA在韓國及亞洲年輕群體中的潮流領導力,以及其“平臺+品牌+數據”的生態閉環價值。
目前,MUSINSA以及MUSINSA Standard都已入駐小紅書,根據MUSINSA Standard在筆記評論區互動顯示,9月MUSINSA Standard官方旗艦店將正式上線。
此外,線下門店布局也在同步開展,首店選在了上海。旗下自營品牌MUSINSA Standard在上海淮海路百盛購物中心的中國首店預計將于今年年內開業。而上海徐家匯商場全新改造后的“新六百YOUNG”也宣布將引入MUSINSA。
除了線上旗艦店將在2025年9月率先上線,MUSINSA的目標是2030年在中國開設超100家門店。這意味著MUSINSA平均每年要開出近20家門店,要完成這一目標,離不開安踏的支持。
02
安踏做大做全
除了投資入股MUSINSA,安踏今年的另一個大動作是加碼中端市場和大眾專業戶外領域。
今年5月,安踏完成對德國知名戶外品牌狼爪Jack Wolfskin的收購,目前還找來了亞瑪芬功臣之一的姚劍,出任狼爪新帥。
媒體報道顯示,在進入亞瑪芬工作之前,姚劍曾是The North Face的中國區總經理,在耐克大中華區工作十余年。進入亞瑪芬之后,徐陽負責始祖鳥,而姚劍負責其他品牌。2023年,徐陽被調回安踏集團主品牌任職,姚劍開始管理始祖鳥的業務。在亞瑪芬期間,姚劍成功運營薩洛蒙品牌,2024年底,姚劍曾在公開場合透露,即使經歷疫情,薩洛蒙門店的銷售額也做到了從每月單產約16萬元提升至約100萬元。
此時讓姚劍“統領”狼爪,也足以看出安踏對中端市場的重視。
更早之前的2023年10月,安踏還通過收購瑜伽品牌MAIA ACTIVE業務來發力女性市場,打造自己的Lululemon。2024年5月,安踏集團零售業務副總裁趙光勛出任MAIA ACTIVE總裁,直接向專業運動群CEO徐陽負責并匯報工作。而徐陽曾經是始祖鳥品牌大中華區CEO,三年時間把店均年收入從200萬元做到1億元。
從2023年和2025年的接連兩個收購動作來看,安踏現在更加看重大眾運動市場,MAIA ACTIVE加入的專業運動群,主要「隊員」是安踏主品牌以及安踏兒童的業務,這也說明MAIA ACTIVE也是瞄準大眾市場。
接連讓兩個亞瑪芬功臣負責新收購業務,也足以看出安踏對中端和大眾市場的重視。
事實上,安踏正是通過買買買來布局自己「缺席」的市場。
2009年收購FILA,讓安踏進入時尚運動領域;2015年安踏「拿下」健步鞋斯潘迪;2016年和迪桑特成立合資公司,進軍滑雪;2017年則是通過可隆和小笑牛,強化戶外運動;2019年收購亞瑪芬體育,將始祖鳥、薩洛蒙等11個品牌收入麾下,再加上MAIA ACTIVE和狼爪,讓安踏的布局全面覆蓋大眾、中端和高端市場。
瘋狂買買買,讓安踏做大做全。根據財報,2024年安踏收入增長13.6%,達到708.3億元,首次突破700億元大關。這自然是安踏策略與運營的成功,但是面對龐大的基數,增長其實是變得更加困難,這或許也是安踏始終勇于嘗試新方向的原因之一,它需要尋找新的增長動力。
03
韓國潮牌扎堆進入中國市場?
安踏投資潮牌的背后,是高街潮牌與平價潮牌之間的「形勢」發生逆轉。
2024年9月末,曾經火遍全球的潮流品牌Off-White關閉了其在杭州的中國市場最后一家門店,至此Off-White在中國內地的線下專賣店均已閉店;而Champion、Supreme、Off-White相繼被出售,Superdry瀕臨破產。
「高端潮牌」退場,中國本土平價潮牌如BONELESS、BEASTER、CHINISM、BETTERSAY開始逐漸占領商場熱門位置,打造旗艦店。
另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就是韓國潮牌開始扎堆進入中國市場。
憑借“芭蕾雨靴”走紅的韓國潮牌Rockfish Weatherwear、主打美式復古的emis、無性別設計的Rest&Recretion、復古與浪漫的Raive,再加上Fakeme、Contect X、Ader Error等,半年時間,就有十余個韓國潮牌進入中國市場。
其中,emis于今年4月在上海淮海中路開設中國首店,Rest&Recretion四個月時間開出5家店,Ader Error也即將在三里屯開設中國首家旗艦店……根據《vista氫商業》消息,最近三個月就有七個韓國潮牌在中國市場開出首店。
而早在2022年進入中國市場的韓國潮牌Mardi Mercredi短短三年憑借小雛菊T恤,已經開出了至少30間門店。
再加上即將到來的MUSINSA,難怪有網友說是把韓國圣水洞搬來了北上廣深。
事實上,這些品牌風格特色明顯、個性鮮明且價格平價。在中國市場「套路」也有相似之處,入駐小紅書、開快閃店、全渠道布局以及邀請明星做一日店長活動等,快速搶占消費者心智。
韓國潮牌扎堆進入讓市場多元的同時,也讓競爭更激烈。特別是「趨同」打法,更容易讓消費者審美疲勞。和所有品牌一樣,韓潮也要解決利用新鮮感塑造持續吸引力的問題。
未來,還會有哪些韓國品牌進入中國市場,被安踏看上的MUSINSA如何布局,雙方又將如何協同發展,聯商網將持續關注。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