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將是零售行業發展的又一個嶄新的階段,“年輕”的中國零售業正面臨著擴張、合作、轉型等一系列重要的選擇。未來十年,零售企業家們最關心什么,行業又會出現怎樣的新趨勢?
《零售世界》雜志聯合IBM舉辦“聚焦零售未來十年”行業調查,旨在發現行業最受關注的話題,探討中國零售業的發展之道。
本次調查為期一個月,有260位零售行業的企業家和專業人士參與,其中零售企業家約占68%。受訪者從政策環境、經營發展、營銷創新、人力資源、技術革新等幾個方面作出對零售未來趨勢的預測,我們從260份調查問卷中進行數據集中,分析如下:
政策環境
從市場環境來看,調查問卷中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零售業面臨過度競爭的問題;三分之一的人認為業態區域結構失衡是中國零售業目前的普遍現狀。此外,有一部分人認為業態結構不合理成為零售企業的主要矛盾。根據本次調查,與過去相比,呼吁中國零售業過度開放的聲音漸弱。
在政府職能部門協調未來零售業發展的政策方面,將近一半的受訪者認為政府應該取消外資零售企業的“超國民待遇”。改革開放之初的時候,我國為了吸引外資,曾經對外資進行了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截至目前,一些外資企業在稅收方面是享受優惠政策的,比如稅費的減免等。除此之外,一些地方政府,他們以吸引外資作為當地的一項政績,他們有的時候會強調比如一個大賣場的開業必須是世界500強企業才能進入,而且直接排斥內資企業,同時外資企業根據這樣一些條件還會跟政府進行談判,獲得租金和停車場方面的優惠。
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政府需要出臺支持和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政府應該加大力度投入農村市場的開發。目前,“萬村千鄉”工程和“農超對接”項目已經在中國零售業深入展開。此外,制定反壟斷法政策成為業內人士關注的焦點。
對于一些業內“老生常談”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很好的改善,比如大店法、農產品流通抵扣稅、商業用電等問題依舊備受關注。
根據本次調查,受訪者對這些選項支持的比例分別是:47%、34%、30%、26%。另外,此次調查表明,傳統零售企業對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相關政策興趣不大。
經營環境
隨著零售企業的不斷“跑馬圈地”,企業精細化管理備受關注。將近78%的受訪者認為,影響未來10零售企業健康發展的主要原因是“企業快速擴張,無法精細化管理”。“現金流出現問題導致供應鏈危機”是第二大影響未來零售企業健康發展的原因,支持這一觀點的受訪者約占比43%;管理團隊不統一是第三大原因,支持此觀點的人員約占比22%。此外,還有觀點認為,外資零售企業壟斷后對上有渠道和價值的控制將為中國整個產業鏈帶來危機。
在未來10年,哪種業態將被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就此問題,調查顯示其排名分別是:專業專賣店、購物中心、生鮮超市、網上購物、社區超市、大賣場、便利店。由此可以看出,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中國零售業發生了巨大的業態變革。以前最受歡迎的大賣場和便利店將不被看好,專業店脫穎而出;購物中心近兩年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這得益于“大型超市百貨化”的趨勢。而生鮮超市成為未來發展的新勢力,居于購物中心之后。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隨著物流業的發展和網上支付手段的改進,網購也成為零售企業關注的熱點。
二三線市場是將來十年零售企業爭奪的主戰場。調查顯示,將近有一半的受訪者表示看好二三線城市。盡管一線城市的支持比例下降,但依然要比四線城市和農村市場受關注。
營銷創新
調查顯示,商品品質、增值服務、營銷創新、賣場環境以及新技術應用成為未來影響消費者購物的幾大因素。在營銷方式上面,零售企業比較關注的有,以電子商務為核心的多渠道營銷、會員營銷、體驗式營銷、綠色環保營銷等。其中,以電子商務為核心的多渠道營銷最受關注。
零售企業家認為,在未來十年零售企業在提升營銷能力方面將會出現如下的趨勢:
1、 基于單品管理的供應鏈整合;
2、 企業之間的品牌結盟;
3、 加強與客戶的互動式購物體驗;
4、 自助終端設備廣泛應用;
2010年以來,網絡購物逐漸興起,百聯集團、農工商超市、利群集團等傳統零售商紛紛進軍電子商務,而沃爾瑪、TESCO、家樂福等外資企業在華推出購物網站,可見電子商務成為零售業發展的方向。針對本次調查中“是否計劃2011年開展電子商務”的問題,有一半的人選擇了“是”,并且主要方式是自建網店,只有一少部分人選擇在淘寶等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上開店,這個比例只占到4.3%。
面對逐漸興起的網上零售業,有65%的人認為,傳統零售商應該以實體店鋪為主,網店為輔。17%的人認為,逐步擴大網點的規模,最終取消實體門店。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零售商對開設電子購物持謹慎態度。
人力資源
調查顯示,對于人力資源管理,兩大問題受零售企業家關注,分別是中高層管理者的勝任問題和人力成本上升問題,其中有69%的受訪者選擇前者。由此反映出的問題是,企業在快速擴張過程中缺乏對人力資本的系統培訓,人力資源跟不上。而由于本土民營企業的管理模式差異巨大,人才良莠不齊,導致零售業高端人才緊缺。在選項中:普通員工的流失得票率最低,不到十分之一的人。可見,我國零售業依然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值得注意的是,“用工荒”日趨嚴重,有學者分析,中國人口紅利已經在逐漸消失,作為勞動密集型的零售業,必須轉換用工方式,降低人力成本。
接受調查的人員中,69%的人表示零售業人工成本與人員供應不足形成矛盾。零售企業家認為,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控制人力成本:
1、 通過新技術、設備的應用來提升工作效率,節約人力資源;
2、 加強績效考核,使人員和崗位最大化匹配;
3、 優化組織結構,開展流程再造。
技術革新
調查顯示,未來十年,零售企業最希望信息化能幫助企業解決的問題是,通過供應鏈集成,實現零供互動,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減少缺貨現象。其次是,通過客戶關系管理系統,提供深層次客戶競爭手段,維系老客戶,形成競爭力。技術創新方面,零售企業希望推廣的技術有,物流管理技術、數據倉庫技術、RFID技術、全球數據同步技術等。根據調查,一下新科技將成為未來零售業信息化的熱點:
1、 RFID代替條形碼進行商品識別;
2、 商業智能用于營銷策略分析;
3、 倉庫作業自動化與供應商協同管理庫存;
4、 自助結賬系統;
5、 零售商與供應商協同客戶關系和促銷管理;
綠色環保逐步被零售企業所關注,根據此次調查,零售企業更加關注中央控制系統和變頻技術。零售業風云變幻,企業并購整合頻繁發生,二三線城市硝煙再起,未來的競爭中,零售企業加更關心什么話題呢?本次調查列舉了7個選項,其中最受關注的三個是:零售創新、物流供應鏈效率以及食品安全。
(出處:比特網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