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機制有必要全方位、多層次地加強監管
為積極探討“問題奶粉”事件后續處理及保障食品安全策略,聯商網編輯19日電話連線采訪了全國各地30多位超市/大賣場店長和企業高管。今明兩日陸續整理上傳,希望能為廣大行業人士提供相關經營參考。
受訪人:福州新華都購物廣場五四店店長 李小煥
福州本地奶業公司“明一”被檢合格,雖然之前的銷量一直不如伊利、施恩。兩年前就開始不賣三鹿奶粉了,國產奶粉大約占賣場全部奶粉銷量的40%。
時至今日,外資品牌美贊臣更是毫無懸念地盤踞賣場里奶粉銷售排行榜首位。李小煥對聯商網編輯感嘆,“以后怎么辦?要求供應商有每半年的批次合格證明,不過國內目前是沒有一個能做到的。”
系統的批次管理有待加強,政府有監控是最重要的。接下來,還要看國家怎樣引導。“外資奶粉承諾不漲價、不提價,但這兩天正在有所上漲,而他們的受檢暫無問題,這對國產奶業是一個重大打擊。”
新華都為此有專門的應對機制,倘若有個別無法處理的投訴,則嘗試溝通至經銷商。李小煥希望,政府機制有必要全方位、多層次地加強監管,否則還會出現類似事件。
采訪結束后,他小心翼翼地向聯商網編輯透露,“作為零售商,有時候會很矛盾,因為質檢部門管生產環節,工商部門管銷售環節,可是他們時常不認同彼此的檢測報告,我們就懵了——都是國家行政部門,該聽誰的?整個檢測機制并不是非常公開、透明。”
(聯商網獨家報道 林國童)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