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入駐天貓 在華地位多尷尬才會出此下策?
3月5日晚間消息,繼2014年亞馬遜Kindle旗艦店入駐天貓后,“amazon官方旗艦店”今晚悄然在天貓上線。亞馬遜將其跨境電商戰(zhàn)略重要部分“進口直采業(yè)務”與天貓合作。
目前正式進駐天貓的為亞馬遜“進口直采”業(yè)務,主要品類為食品、女鞋、玩具母嬰及廚具。這些均由亞馬遜團隊備貨在中國,然后通過亞馬遜中國網站、天貓旗艦店進行銷售。
亞馬遜CEO貝索斯非常關注中國市場,在天貓及亞馬遜中國都在大力搶灘跨境電商時,他本人推動亞馬遜與天貓在此項業(yè)務上的合作。
但是這事對亞馬遜是好是壞,有了國美、當當?shù)那败囍b,亞馬遜能借競爭對手阿里巴巴翻身嗎,看看鈦媒體作者螞蟻蟲的“一家之言”:
DUANG,亞馬遜悄悄入駐天貓!
用電腦登陸天貓搜索一看,果然不是惡搞,還確有其事。從現(xiàn)有商品的成交記錄來看,最早的一單成交于2015年2月13日,并且有了5個商品評價。也就是說Amazom官方旗艦店悄悄入駐天貓平臺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由于正值過年前的電商淡季,沒有引起大家的關注而已。
這樣一來,亞馬遜在天貓就有了兩家店,除Amazom官方旗艦店外,還有去年11月5日提前入駐的Kindle官方旗艦店,主要經營亞馬遜自有品牌的硬件產品,以電子書閱讀器、平板等為主。Kindle官方旗艦店的入駐可以理解,畢竟是作為一個品牌產品而不是以平臺商家的名義入駐,主要目的是擴大自有品牌硬件產品的影響和銷售。
從銷售的類目和產品來說,Amazom官方旗艦店入駐應該是進口直營商品業(yè)務,店招上的宣傳口號是:國際精品,全球直采。但作為電商平臺的直接競爭對手,Amazom官方旗艦店的入駐就引來了人們的不少爭議。
入駐背后的亞馬遜式尷尬
雖然說Amazom官方旗艦店入駐天貓令人驚訝,但其實江湖上早有傳言。遠在2013年6月,就有報道稱亞馬遜或將調整其在華思路,與阿里巴巴洽談合作,探討亞馬遜入駐天貓的可能性。意外的是,帶隊與阿里巴巴洽談的不是亞馬遜中國,而是亞馬遜全球BD負責人及團隊。
逼得亞馬遜出此下策的可能是其在華市場份額遲遲沒有起色,甚至有被邊緣化的趨勢。當時易觀發(fā)布的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 2012年中國B2C市場交易份額,天貓以44.1%遙遙領先,京東16%排第二,其后的易迅網3.8%、蘇寧易購3.5%,而亞馬遜中國雖然排名第五,但僅有2.3%的市場份額。
經過兩年的發(fā)展,同樣是易觀的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B2C市場交易份額,第一的天貓增加到54.6%,京東占17.7%也有1成的增長,蘇寧穩(wěn)中有升達到4.1%,唯品會異軍突起,與亞馬遜中國的份額持平同為1.8%。相比之下,前五名中只有亞馬遜中國的市場大幅下跌了近3成。
或者正是市場份額下跌的壓力,使得亞馬遜總部不顧亞馬遜中國區(qū)的意見,而選擇其具有競爭優(yōu)勢的進口直采業(yè)務入駐天貓開店,以獲取流量來源和提高銷售業(yè)績。不過感到奇怪的是,為什么不像Kindle官方旗艦店那樣使用一個子品牌開店,來規(guī)避負面影響呢?
帶來的負面作用不容忽視
不可否認,天貓的大流量能給亞馬遜帶來不錯的銷售量,如Paperwhite2電子書閱讀器的月銷量就達到數(shù)千臺,甚至創(chuàng)造過月銷千臺的佳績。參考天貓的行業(yè)現(xiàn)狀,以進口食品、精品女鞋等為主的進口直采業(yè)務,其銷售前景的確值得看好。
但此舉帶來的負面作用同樣不容忽視,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天貓新增業(yè)務中的相當部分可能是原來在亞馬遜購買的客戶,形成左右手互搏的局面,實際增加銷售不如預期。而一旦培養(yǎng)起消費者從天貓購買商品的習慣,那么勢必對現(xiàn)在自己的官網形成嚴重的分流作用。相當于把自己的流量控制權拱手讓給天貓,并弱化自己品牌價值。還記得當年阿里很堅決地屏蔽百度和微信么,就是擔心自己的流量入口權被他人掌握,導致自己被架空,看看人家馬云的態(tài)度。
其次,亞馬遜中國雖然市場份額不高,但在經營上有著自己的特點,可以說是國內運營、服務最規(guī)范的電商,擁有一批忠實客戶。入駐天貓,難免會對這些忠實用戶對亞馬遜中國的信心造成一定程度的打擊。現(xiàn)在忠實用戶可是寶啊,且行且珍惜。
(商業(yè)價值 螞蟻蟲)
發(fā)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