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入駐天貓留下了三大懸念 京東會不會入駐?
亞馬遜低調入駐天貓,似乎并不想聲張,可還是被細心的觀察人士發現了。盡管過去幾年陸續有當當、國美、1號店入駐天貓的案例,不過這一次世界前“首大”電商平臺亞馬遜入駐今日最大電商平臺,引發的關注還是大得多,由于雙方緘默以對,也留下了一些懸念。
懸念1:這是總部意志,亞馬遜中國是否成棄兒?
亞馬遜此前在天貓有一個名為“Kindle官方旗艦店”的品牌店,售賣Kindle系列電子書閱讀器、平板等產品。因為品類稀少,對亞馬遜的品牌、亞馬遜中國的模式不會構成沖擊。這一次亞馬遜直接入駐天貓,雖然當前品類只是海外直采,但帶來的影響卻不容小覷。
2013年6月,新浪科技崔西曾報道,亞馬遜全球BD負責人推動中國區負責人曾與天貓高層密會溝通,主要內容是探討亞馬遜與天貓合作及進駐的可能性,當時說此一合作由亞馬遜全球直接溝通,總部牽頭洽談此事,意味著亞馬遜全球更加重視中國市場的發展,現在則有媒體報道提及,此時由亞馬遜CEO貝索斯親自推動。顯然,這是亞馬遜總部的意志。
這似乎并非亞馬遜中國想要的結果。大家選擇去天貓選購亞馬遜的優勢品類產品,亞馬遜中國的競爭優勢在哪里?就在雙十一期間,亞馬遜中國應對阿里海外購的策略便是海外購物節,亞中高管稱對結果十分滿意,似乎還在做最后的努力,向總部證明亞中實力。到了2月卻悄悄入駐當時要狙擊的敵人,含笑泯恩仇的結局來得太快了點。如果日后亞馬遜旗艦店上架更多SKU,亞馬遜中國何去何從?
懸念2:亞馬遜和阿里巴巴的甜蜜期會持續多久?
在阿里巴巴上市宣布啟動國際化戰略之前,亞馬遜和阿里巴巴幾乎是井水不犯河水。一是雙方在模式上有本質區別,亞馬遜自營B2C為主,跟京東一樣都相當于超市,更擅長供應鏈,阿里則是B2C平臺,相當于萬達地產。二是亞馬遜中國市場份額只有1.5%(截至2014年6月),天貓商城占B2C網絡零售市場的57.4%,并不在一個量級競爭。一個立足全球市場,一個聚焦中國市場,并無沖突。
2014年9月,隨著阿里巴巴上市,火藥味濃烈起來。亞馬遜在阿里巴巴上市之前一直雄踞全球最大電商平臺,旋即被市值2000億美金的阿里反超,名詞的變化,暗含著雙方在資本市場的交鋒,兩者分別在納斯達克和紐交所爭奪者投資者。更大的沖突來自于阿里巴巴全球化的野心。現在,阿里真正的競爭對手已經不再是京東,而是亞馬遜和EBay。因為,阿里想要走出去,這有兩個意思,一是幫助中國人更便捷地購買海外產品,二是幫助中國商家把產品直接賣給海外終端用戶。
雙十一全球上百個國家參與、英國威廉王子來華推介英國品牌、在多個國家舉辦設計周、投資新加坡郵政,阿里在上市之后國際化動作頻繁。一名接近亞馬遜中國人士更是向我透露,亞馬遜有一個不歸屬與亞馬遜中國的團隊,負責狙擊阿里的國際化,拉攏中國賣家入駐亞馬遜全球。因為今天不拉攏他們,明天他們就在天貓賣貨到海外,與亞馬遜競爭。兩家的競爭正在趨于激烈,未來全球電商必將是“AA大戰”。
在阿里上市當天馬云接受采訪時曾表示,不排除會和亞馬遜設立合資公司,共同服務中小企業。阿里需要學習其供應鏈、走出全球;亞馬遜需要借助阿里這顆中國大樹找到自己的正確位置,在共同利益驅使下,雙方現在走到一起,但又能堅持多久呢?
懸念3:京東會不會是下一個入駐天貓的B2C自營電商?
亞馬遜與阿里巴巴的牽手說明了兩點,一是沒有永遠的敵人;二是自營B2C入駐B2C平臺,已是大勢。眾所周知的案例是,當當、國美和1號店便已入駐天貓,更有意思的是,國美還入駐了當當�!叭腭v”,正在成為電商合作的主流方式�?瓷先ナ堑綄Ψ降乇P開一個店,實際是要獲取對方的流量、用戶和訂單,代價則是租金、廣告費、交易費,以及話語權。更重要的是,就算能夠獲得別人的流量填飽肚子,但卻必須遵守其游戲規則,被卡住脖子,渠道為王。
即便有諸多代價,各大垂直自營B2C對天貓紛紛繳械,核心原因還是在于利益。在當當、國美、1號店們有精力考慮未來是否會被控制之前,它們需要活下去,或者做起來。李國慶在當當入駐天貓時的比喻可謂生動:“人家在人流熱鬧的商業街上搞一個商業地產,我們就是賣商品的,當然要進駐了。再說租金也不貴�!卑⒗镆呀浾紦藷狒[地盤了(用戶量),建設了支付寶、阿里媽媽等基礎設施,賣東西的早看清、早低頭、早實惠。阿里巴巴不是賣東西的,而是做基礎設施的,與自營B2C平臺本質上存在合作機會。
我的問題是,京東是否會成為下一個入駐者?現在誰都會覺得沒有可能。不過看看京東財報,2014年,虧損50億人民幣,是上一年的十倍。何時盈利尚未可知,流量成本高企不下,2014年銷售成本1016億元同比增長63%,主要是流量采買成本,阿里擁有的正是流量,尤其是在國際化取得一定成果之后還會擁有京東不具備的海外流量,這些未來對京東誘惑只會越來越多。京東的優勢是供應鏈和物流,這與阿里存在互補之處。因此,看看亞馬遜旗艦店,未來京東入駐天貓是否也會成為可能?
�。ㄎ�/羅超)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