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巡店:運營兩年 宜興八佰伴迎來大調整
聯商網消息:開業兩年后,華地集團旗下第一家購物中心——宜興八佰伴迎來大調整。
包括宜興八佰伴在內,華地在宜興開設了三家商場。華地百貨與和信百貨開業時間較早,占據宜興市中心核心商圈,分別對標中高端客群與大眾客群。2015年開業的宜興八佰伴是華地在宜興東部落下的一子,此次調整涉及到2萬方的經營面積,項目整體向年輕化轉型。
改造扶梯 優化動線結構
宜興八佰伴項目規劃于2010年左右,進入商場內部,可以看到較早時期盛行的“主力百貨+街區”痕跡。
今年開始,宜興八佰伴通過改造扶梯、新增廊橋、通道加寬等方式優化動線結構。
在商場主入口處的中空區域,經營團隊增設了一部手動扶梯,顧客由此上二樓的距離,由原來的50米縮短到10米,提升二樓所在區域的人氣。
此外,二樓百貨與街區通過一座廊橋相連,實現了兩個區域的客流互通。
經營團隊還將二樓主動線,由原來的2.4米增加到近5米,提升購物的舒適度和寬敞度,體驗感大大增加。
主力店之所以成為主力店是因為其優于其他店鋪的吸客能力,怎樣通過動線規劃與后期運營將這些客流引導至整個商業空間是經營者需要思考的。
壓縮零售比重 強化優勢品類
“零售業態占比較高”是百貨起家的企業做購物中心的顯著特點之一。宜興八佰伴開業的時候,零售比重是57%,而早期行業公認的購物中心零售黃金占比是40%,時至今日這一比例壓縮至30%左右。
商務男裝、大女裝這兩個“開店初期重點打造的品類”,也是“華地系優勢品類”成了優先調整對象。此前,商務男裝占據主力百貨三分之二的樓層,現在已經縮減到三分之一不到。置換大女裝的是“中淑、少淑、設計師風格”的品牌。
在這次調整中,終端運營能力強、銷售業績好的品牌被保留了下來。調整過后,主力百貨300個品牌只剩下168個。
“做小是為了做精”,此次調整也將更多的資源向優勢品類、優勢品牌傾斜,強化單品做大店。
以運動品類為例,經過調改,耐克、阿迪得以在宜興八佰伴呈現“大店”。改造之后,這兩個品牌的店鋪將是縣級市場級別最高的店,這將意味著配貨速度、貨品豐富程度的提升。
此外,主力百貨店的單個樓層品類結構也被調整了。四樓的男裝搬到三樓與少量大女裝組合到一起,運動品牌從四樓下來,與青休、潮流服飾、少淑女裝布局在二樓。
在品牌調整過程中,宜興八佰伴在主力百貨與街區的品類組合與品牌結構上,也刻意做了區分。例如,只有主力百貨店才有運動品牌,街區是沒有的。在街區,同類業態的品牌,原則上不會引進第二個,以減少同一商業空間的惡性競爭。
餐飲、家庭生活配套、兒童親子三大板塊擴容
此前,宜興八佰伴與宜興其他兩店的同質化比例高達70%。調整之后,兩家老店繼續把百貨做強,宜興八佰伴經過壓縮零售比重,將之前主力百貨的4個樓層縮減為3個,餐飲、家庭生活配套、兒童親子版塊的經營面積得以擴容。
項目開業時僅4F十余家大餐飲,品牌數量少,菜品相對單一,無法滿足顧客多樣化需求,2017年全面啟動5F餐飲的招商計劃,新增12家特色餐飲,街區五樓新增5000平的大餐飲業態。
其中引入火鍋人氣品牌海底撈、杭幫菜新銳品牌童年小筑、牛蛙網紅品牌蛙來噠、自助餐新銳品牌錢小奴海鮮自助、區域代表品牌九鼎軒時尚火鍋等,加上4F辛香匯、水天堂、韓宮宴等品牌,八佰伴大餐飲在宜興本地市場已經形成較強的品牌陣容和客流聚集能力。
除此之外,以杰仕健身中心、東方partyKTV、CGV影院、木馬王國四大主力店為基礎,加上白羽射箭館、擊劍館、中醫養生館、絲域養發館、韋博英語、蘇寧紅孩子母嬰店、樂高培訓中心等業態的持續引入,以家庭休閑、兒童親子為主的生活業態已基本形成。
引入流量型品牌 打造文創業態
“壓縮零售比例不是不要零售類品牌,而是尋找更適合購物中心渠道的可置換品牌”。今年以來,宜興八佰伴先后引入小米之家和三只松鼠,并取的了火爆的開業效應和持續穩定的客流。
當前文創業態在購物中心快速崛起,為迎合消費趨勢和需求、八佰伴簽約了榕樹下1000平跨界復合書店—融合書、咖啡烘焙、生活用品、手工、兒童親子等業態,打造家庭社交體驗平臺,榕樹下將于2018年春節前正式開業。
對于一個開業兩年的購物中心來說,還沒有脫離“培育期”。年輕化轉型也只是宜興八佰伴一個階段性策略,由于這個項目體量足夠大,“覆蓋全客層”依然是項目運營者的最終路徑。
從戰略層面來看,華地集團需要在宜興市場重新排兵布陣,在發揮現有門店優勢的前提下實現差異化,以鞏固其在大本營甚至蘇南地區的地位。
(來源:聯商網 李燕君)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