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平便利店紛紛賣“現煮面”,快餐店將迎10萬勁敵?
“ 新鮮出爐的打鹵面,一碗只要6元 ”;“ 鐵板炒飯、煎餃、炸串要不要來一份 ”……
你以為這是在餐廳嗎?不,這是在“小超市”里!
近日,上海放寬對便利店做餐飲的政策后,阿里的逸小兔,便利蜂等零售巨頭,都在其“30平跨界便利店”,開賣“現做”菜品!
賣人均不到10元的早餐、20元左右的快餐、以及炸串等休閑簡餐,2分鐘就可出餐。
它們正悄無聲息地開始做著餐飲“一公里”的生意,如猛虎出籠,披著便利店的外衣,在顧客家門口截流,和餐企搶肉吃!
當便利店都開始現制現售菜品,那全國10萬家便利店會不會成為快餐店新的勁敵?
30平便利店開賣“現做”菜品,搶食餐飲生意
近兩個月,各大便利店零售行業巨頭,都開始玩“跨界”,進軍餐飲業。
1.政策放寬,便利店允許“現制現售”菜品
阿里投資的逸刻開出5家逸小兔早餐便利店,主打現做現售;便利蜂也開始售賣“現做”早餐、快餐。
以前便利店受政策許可和經營面積的限制,不能提供新鮮現做熱食。
而他們之所以能夠順利跨業態,得益于上海對于便利店餐食業態的放寬:一方面政府允許核發相應現做經營項目許可;一方面可以將就餐區計入就餐場所面積,不用便利店增加額外餐飲面積。
這無疑給了便利店“跨界”最好的助推。
2.現做煎餅果子、面條、炒飯、炸串,2分鐘出餐
與以往便利店中,只提供預包裝加熱食品相比,這一次無論是逸小兔,還是便利蜂的部分試點門店,都開始賣“現做”早餐和快餐。
為了實現“現做現售”,逸小兔新增了兩個煎餅臺、一塊炒飯鐵板和一臺炸品機。
門店可以制售的食品一下子增加了至少五六十款。
目前最受歡迎的是煎餅果子、鐵板炒飯,還有油炸的油墩子、麻團、煎餃,這幾個品種日均能售出三四十份。
中午,便利店還提供現做午餐,有各類現制澆頭的鐵板炒飯、炒面等。
(逸小兔門店,員工正在鐵板現做炒飯)
便利蜂也在上海的分店,首批推出7種“現煮面”,現做現吃。
包括XO醬烏冬面、香辣牛肉醬烏冬面、雪菜肉絲毛豆拌面、雙拼面等等,2分鐘即可出餐。
(便利蜂門店)
3、現煮面6元/碗,人均10元以內早餐,20左右的快餐
無論是逸小兔還是便利蜂,在售價上都走了高性價比路線。
逸小兔推出10幾款,售價10元以內的高性價比組合早餐。比如“煎餅果子+豆漿”9.9元。而便利蜂的現煮面,價格從6元到8.5元不等。
逸小兔推出的午餐炒飯類套餐,人均在25元,包含一份鐵板炒飯+飲品,符合白領午餐價格的標準。
(逸小兔門店)
4、選址在地鐵口、社區、寫字樓等人流高密集區
便利店已經成為大眾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離人群最近。
比如大眾可以路過的地鐵口,公交站,或者白領扎堆的寫字樓,都有它的身影。
作為線下消費的重要場景,便利店已然成為新一輪刺激消費的重要著力點。
像逸小兔新開的5家便利早餐店,分別位于楊浦區黃興路、黃浦區北京西路等地鐵站,屬于人流密集的交通樞紐、產業園區,可充分滿足周邊客群需求。
而便利蜂已有的門店,不僅遍布全國20多個城市,開出1500家門店,還基本覆蓋了所有寫字樓、社區等人流高密度區。
若10萬家便利店殺入餐飲
或將成快餐店新勁敵?
以前,只有趕時間“迫不得已”才去便利店點餐,因為便利店在口味上少了餐廳現做的“煙火氣”。
但如今便利店也可以“現做現賣”,兩者之間的壁壘就慢慢被打破,再憑借自己的布局和高密度網點,或許會成為餐廳不可小覷的競爭對手。
1、主打“新鮮現做”,餐企的競爭壁壘正在被打破
“相比冷冰冰的三明治,我更喜歡吃一碗熱乎乎的面”
近幾年,充滿煙火氣、新鮮現做的現炒快餐盛行。越來越多人追求現做的口感。
在政策放寬之前,“新鮮現做”總是吸引顧客走進餐廳,而放棄便利店只能加熱的預制品早餐和快餐。
因為相比之下,餐廳現做比預制的口感體驗更好。這也讓便利店與餐廳之間,有著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所以,很多餐企慢慢忽視了便利店這個隱形的競爭對手。
但此次政策放寬以后,便利店也可以“現做現賣”,口感上慢慢與餐廳的差距越來越小,餐企的競爭壁壘、優勢在慢慢削弱。
2、“1公里”密集布局,用便利在餐廳門口“截流”
曾經不起眼的便利店,如今已經成為“截流”高手。
便利店不僅和大眾粘性高,天天都要消費打卡。網點還都集中在人流高密度的區域,比如社區家門口,上班寫字樓下,每一個點位都離大眾更近,線下多點覆蓋。
餐飲外賣做的是“3公里”的生意,餐廳門店做的是“1.5公里”的生意,那便利店做得就是最后“1公里”的生意。
貼近顧客,更便利,口味產品上和餐廳現做的無異,顧客當然選擇離家、離辦公地點,離自己更近的便利店就餐,這就意味著可以直接截斷客流,用“方便快捷的用餐體驗”直接搶占餐飲市場份額。 3、如果10萬家便利店都來搶餐飲生意,你害怕嗎?
相比于傳統餐飲門店,便利店有網點數量眾多的優勢。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數據統計,2017年國內便利店行業增速達23%,市場規模超過1900億元,門店數量突破10萬家,成為實體零售企業中增長最快的業態。
雖然目前政策只在上海實施,但如果在上海試點成功后,或許也會推行到全國。
當更多區域打通便利店兼營餐飲服務這“最后一公里”后,無異于一夜間餐飲行業增加了10萬家早餐店和快餐店,同餐企來搶生意,這么強勢的競爭對手,又有誰不膽戰心驚呢?
而除了體量龐大的便利店,還有隱藏在各大社區、寫字樓的便民小超市,就比如記者所在的北京一園區之中的小超市,就在店內另辟6.5平面積賣起早餐和快餐。對于餐企來說,這些潛藏的競爭對手數量之多可想而知。
職業餐飲網總結:
“沉睡的獅子永遠藏在你看不見的地方”,待獅子蘇醒,將成最大的威脅。
也許如今的“跨界便利店”對于餐企來說,正是一頭慢慢蘇醒的雄獅。
它的威脅在漸漸逼近……
對于便利店做“現做”菜品,你怎么看?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