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29元的“火鍋店”,小火鍋賽道迎來革命者?
小火鍋作為餐飲市場的“香餑餑”,近幾年吸引了不少餐企布局,其中不乏吉野家、老鄉雞、和府撈面等知名品牌。
此前,網傳火鍋黑馬巴奴毛肚火鍋入局小火鍋,職業餐飲網也曾探店這一小火鍋品牌“桃娘下飯小火鍋”,一時間它的“火鍋+快餐”新模式引起了行業熱議。
如今距離門店開業已經過去4個多月,職餐網記者首次采訪到了“桃娘下飯小火鍋”的創始人穆劍。
對于網絡傳言,穆劍表示,“巴奴是參與了投資孵化和指導,實際上桃娘不能算是巴奴旗下的品牌,準確的說是賦能我創業。”他還向我們分享了巴奴創始人杜中兵對桃娘產生的深刻影響。
01
餐飲老炮攜手知名餐企創始人,
創行業新物種
在創立桃娘以前,穆劍已經在餐飲行業摸爬滾打了十幾年,不僅在肯德基、小肥羊這些大型國際連鎖餐企工作過,還加入過雕爺牛腩創始團隊,創立過O2O米粉品牌人人湘,是個十足的餐飲老炮。
一方面,疫情后火鍋成為增長最迅猛的餐飲品類之一,穆劍很早就看中了這個賽道蘊含的機會,另一方面,他感受到了炒菜一類的剛需快餐在消費者當中頗受歡迎。
“可是大火鍋競爭太激烈,放眼望去商場早已被海底撈、巴奴、湊湊等一些大型連鎖品牌占據,炒菜又需要大廚,對供應鏈要求還比較高。”穆劍說道。
與此同時,自嗨鍋在市場上的熱賣,讓穆劍意識到小火鍋受歡迎程度不亞于大火鍋,一想小火鍋比炒菜還更容易標準化,穆劍更覺得大有可為。
而在機緣巧合之下,穆劍結識了巴奴創始人杜中兵,在探討這一創業想法時,兩人一拍即合:由穆劍創業,巴奴對其提供供應鏈和戰略方面的支持,一個兼具火鍋和快餐屬性的新品牌——“桃娘下飯小火鍋”就這樣誕生了。
02
開辟“火鍋+快餐”新賽道,
60平小店日營收超1萬
據穆劍介紹,桃娘的誕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它的前身是“拼拼煮物市集”,類似呷哺呷哺的模式,生意卻非常慘淡,一天營業額只有兩三千,最慘的時候一天到店消費的顧客還不到50個。
后來,經過不斷的探索,加上杜中兵的經驗和指導,對門店的模式定位、產品呈現、門店環境裝修等進行了全方位的調整,并改名桃娘下飯小火鍋重新面世。
從6月1號至今,桃娘已經開了4個多月了。據穆劍透露,桃娘的業績一直都在穩步增長,如今門店的營業額最少都能達到一萬,每天接待顧客近400人。
作為一個“新物種”,桃娘究竟是怎么走出了一套獨有的商業模式?
1、定位差異化:主打“下飯”,切火鍋快餐市場
自從呷哺呷哺在二十多年前把小火鍋做火之后,到現在已有許多的餐飲品牌都嘗試過這個品類,可是一直沒有做得很成功的。
其中的關鍵原因還是在于,小火鍋這個品類夾在麻辣燙、冒菜和大火鍋之間,一直沒有找到能撬動市場的創新點,從而沒辦法創造新的客群。
而桃娘的定位“小鍋不貴,下飯絕配”,利用火鍋的呈現形式,再給小火鍋配上米飯,人均又比較接地氣只要29元,一切都在向“解決顧客的日常剛需”靠攏。將火鍋和快餐相結合,開辟出了一個全新的市場。
既然是快餐,那效率就是重中之重!隨后圍繞著“效率”這一點,桃娘對店里的座位、產品都進行了調整:
(1)把對座變成面壁座,讓顧客即吃即走,提升翻臺率
桃娘剛開業的時候,門店的座位都是設的對座,擁有二十年火鍋行業經驗的杜中兵到店一看,就指出了問題所在:“桃娘的核心是要滿足顧客中午這一頓的快餐需求,如果大家點個鍋還面對面交流的話,為什么不去吃大火鍋而要來桃娘呢?”
在杜中兵的提醒下,穆劍立馬將對座換成了如今的一排一排的“面壁座”,削弱社交屬性,讓顧客即吃即走,翻臺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產品精簡,固定搭配,提升顧客點單效率
桃娘原來的產品有香辣牛肉鍋、豬肚雞鍋、臭豆腐肥腸鍋、海鮮咖喱鍋等8款,此外還搭配了許多飲料和小食。
這樣做表面上看是給顧客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但同時也將產品的口味做散了,可能會給一些顧客造成選擇困難。
經過一個多月的觀測之后,穆劍從門店的銷售數據中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于是他將小食精簡到小酥肉、紅糖糍粑、薯條等固定幾種,同時還將點擊率低的臭豆腐肥腸鍋撤掉,把鍋底由原來的8款減到6款。
桃娘從一開始每個鍋的菜品都是固定搭配,套餐售賣,幫顧客節省了挑選食材的時間。如今鍋底一精簡,顧客的點單效率也就得到了顯著提升。
2、產品區隔化:菜品加火煮沸再奉客,和麻辣燙冒菜形成區別
一直以來,小火鍋在味型上和麻辣燙、冒菜相似度都太高,以至于在顧客的認知里都覺得小火鍋和后兩者沒有區別。
那么如何讓自己的產品與麻辣燙冒菜形成區別呢?桃娘的做法是在小鍋底下放酒精燈,讓菜品在一種沸騰的狀態下呈現給顧客。
這樣做不僅幫顧客保留了吃火鍋的感覺,不讓菜品淪為麻辣燙冒菜,而且,因為菜品是在煮熟的狀態上端上來的,顧客不用像吃真正的小火鍋一樣自己去點菜煮菜,吃起來更方便快捷。
3、裝修品牌化:增加品牌元素,增強顧客記憶點
作為一個剛面世不久的新品牌,如何在短時間內打開自己的知名度?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門店裝修一定要有記憶點,從而讓顧客快速記住品牌。
現在顧客進到桃娘的門店,可以清晰的看到品牌的定位“超人氣國民飯堂”,以及左邊墻上醒目的slogan“小鍋不貴,吃飯絕配”配著碩大的品牌名“桃娘下飯小火鍋”。
改造前
但剛開始,桃娘下飯小火鍋那個位置寫的是一大堆有關品牌故事的文案,諸如“桃娘隨性不羈愛美食”之類,結果顧客吃完了都還不知道這家店叫什么。
“我清楚記得就在那個位置,有顧客吃完以后默默說了句‘真挺好吃的,你們叫什么名字啊’”穆劍說道。再加上有一次杜中兵來店里,說了句“我環顧四周,都沒看到你的品牌元素”,穆劍這才意識到,從前那一面墻的文案對顧客沒有任何價值,都是品牌在自嗨。
改造后
于是他立馬改了店里的裝修,在好幾處都增加了桃娘的品牌元素,讓顧客一進店就能看到,增強顧客對品牌記憶。
職業餐飲網總結:
“比迎合顧客需求更厲害的是為顧客創造出需求”!
桃娘通過“火鍋+快餐”模式,成功為自己開辟出了一條新的道路,成為了小火鍋品類的創新者,也給創新難的餐飲行業打了一劑強心針。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杜中兵也曾談及支持穆劍創立“桃娘下飯小火鍋”的初心,他在火鍋行業摸爬滾打了20年,親眼見證了餐飲業升級迭代,越來越專業和復雜,對餐飲創業者的挑戰越來越大,失敗率很高。“特別是那些有創業精神,特別敬業且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創業者,失敗了以后真的很可惜。”
在杜中兵認為,如果這些創業者,能夠在創業初期,就得到專業以及一個強大平臺的賦能支持,成功的機率也就大大提升了。杜中兵還表示,未來還會繼續扶持,更多具有創業精神,并且熱愛餐飲事業的創業者,用自己的經驗,幫助餐飲創業者少走彎路。
這無疑又讓許多有志的餐飲創業者,多了一個“站到巨人肩膀上”的機會!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