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評論:看清抵制家樂福的副作用
首先申明,個人跟家樂福毫無關系,除了覺得他們停車場方便而且不收費,以及嘈雜而夸張的購物環境能夠激起人購物的情緒之外,別無感覺。
最近,關于“抵制家樂福”的消息看了很多,但我覺得,與其說這是在抵制家樂福,還不如說是在抵制中國貨。很簡單,經常光顧家樂福的人,可以發現,賣場里90%以上的商品產地都是中國。
如果你看過美國記者寫的《離開中國制造的一年》,稍做比較,就會發現:抵制家樂福的效果,其實不如那個偏執的作者抵制“中國制造”那樣目標清晰。因為,她拒絕購買的,全部都是標記“MADE IN CHINA”的商品;這樣就不會對美國貨、日本貨、歐洲貨產生任何副作用。作者也提到,她是受“抵制沃爾瑪”的啟發,但“抵制沃爾瑪”的效果,極有可能是泥沙俱下,連美國貨等一起都排除在外了。
所以,個人覺得,現在的“抵制家樂福”,就是沒有想清楚這一點,盡管可以說:抵制活動會讓其大股東利益受損,但同時受損的絕非他一人,而是牽連了很多無辜者。
而且我相信,“抵制家樂福”一定會取得實際效果,至少會讓他們的財報看起來很難看。但是,這或許也會讓中國部分制造企業遭遇一定程度的困境,除非,中國企業拒絕與家樂福合作,轉而跟沃爾瑪合作。
另外,回顧家樂福在中國的發展,會發現,實際上,早期正是外資主管部門及少數地方政府的縱容,才讓它在中國迅速發展,2004年左右,其門店數量甚至超過了審批的一倍;而且,當時出臺外資零售管理辦法時,本來要對外資零售企業區分ABCD級,分級管理,但幾乎在最后一刻,這一規定被取消。如果當時保留這一規定,倒霉蛋的一定是家樂福,它們違規開了很多門店,且另有其他違規行為,比如收取名目繁多的“進場費”,讓部分中國小企業不堪忍受過重的負擔而倒閉。
那么,不抵制家樂福嗎?也未必,只要想清楚,認為這樣做更符合中國的利益,當然可以!
(張剛的博客)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