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星巴克多無廁所原因的三種猜測
1999年,星巴克進入中國。從北京、上海、廣州到遍布東南沿海各個經濟發達城市,星巴克的擴張速度驚人。供給的增加往往是由于市場上需求的旺盛。面對迅速崛起的東南沿海市場和更具潛力的內陸地區市場,作為一個以“質量第一,服務第二,價格第三”為其經營理念之一的國際知名連鎖餐飲品牌,我想星巴克定是希望消費者喜歡上自己,成為自身品牌的忠實擁護者的。但是,據我對我所去過的城市的星巴克的城市的觀察和對在外友人所在城市星巴克的了解,星巴克門店內多沒有設置廁所這一設施,鬧市區的門店更甚。如今的消費者已比過去理性許多,也有心許多,“無廁”問題幾乎每個常去星巴克的人都會有所察覺。與此同時,如今的商家比消費者顯然是更有心的,星巴克不設置廁所我想一定有它的道理,鄙人不才,僅做些可供“好事者”參考的猜測。
猜測一:星巴克的店面選擇方法的最主要一種就是大型商場購物中心寫字樓直接找上門來,要求星巴克去自己的勢力范圍開店,而通常這個勢力范圍之內又具備廁所這一公共設施,星巴克的消費者如有所需可以共享建筑物內的廁所。如此一來,作為星巴克來講省去了廁所的建造費用、排污費用(城市排污系統入網費)、維護費用等諸多開支,取而代之的是新增一兩張桌子,4~8個座位,機會成本大大降低。座位是可以用來賺錢的,廁所好像不太容易。以上是從資源共享和成本控制的角度來的猜測。
猜測二:星巴克的咖啡的價格全球都是一樣的(匯率換算后)。比如加拿大一般3加元的咖啡到中國的星巴克賣23塊,加元匯率在7左右,其實也是差不了多少的。但是這樣的價格在中國顯然是不太能被普羅大眾所接受的。多數中國人對咖啡的認識基本上是從“雀巢咖啡+伴侶”開始的,骨子里就認為泡一泡就能喝的速溶咖啡怎么可以賣23塊錢?星巴克無奸不商啊云云,當然“雀巢咖啡+伴侶”其實是濃縮咖啡,與速溶咖啡有本質區別。習慣了喝2、3塊錢一袋的速溶咖啡的人當然不會認為星巴克很有性價比。從上得出一個結論:認為星巴克超出自身消費能力的人和認為星巴克太貴不值得購買的人不會進入星巴克門店消費。那萬一這些人進去了呢?若真是這樣,那也可能只有一個原因:逛街時內急,一個箭步跨入星巴克上廁所。頓時,店內人來人往,好不熱鬧。這樣的情況在鬧市出現的可能性是很大的,麥當勞的廁所儼然已成為公共廁所便是最好的例證。所以星巴克方面為了避免由于一個廁所所帶來的連鎖反應,破壞了店內的消費環境,破壞了自己所一直崇尚的生活方式消費而沒有在鬧市區的門店設置廁所,這也是我的一種猜測,簡言之即為防止閑雜人等進入。
猜測三:星巴克的門店往往選址在一個城市最鬧市的商業區上人流量較大處。這樣選擇可以利用商業街上充足的人流來為星巴克的生意捧場。但是,星巴克內能容納的人數是有限的,那么如何才能充分有效的利用街上的人流呢?不設置廁所就是其最含蓄的辦法?Х仁抢虻,喝多了必然內急。一杯咖啡坐一下午的人是很少的,因為咖啡的量不夠。三杯咖啡坐一下午的人同樣是少數的,因為咖啡喝的太多了,內急了。舉個例子,三人喝咖啡,二人想憋屈著,一人不走都不行。這就縮短了人們消費完之后到離開門店的時間,也增加了顧客消費完之后離開的幾率,同時,新的顧客又會不斷的補充進來,這樣人流量就上來了,銷售量也就跟著上來了。商家做生意,利潤是其最樸素的需求,誰也回避不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