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樂福&保龍倉:各取所需下的真實意圖
保龍倉還是將“繡球”拋給了家樂福。
對業界來說,7月16日的“保龍倉、家樂福合作新聞發布會”并無懸念。同樣沒有懸念的還有雙方的合作方式,即家樂福并非100%收購保龍倉,而只是控股。在雙方新成立的合資公司“河北保龍倉家樂福商業有限公司”中,家樂福占股51%,保龍倉占49%。
“這是合作而不是收購。”發布會上,家樂福中國區總裁羅國偉連續3次強調。
幾番強調不是收購,且新公司不用“家樂福”品牌拓展的背后,究竟有怎樣的真實意圖?保龍倉打的又是什么樣的如意算盤?顯然,雙方的合作有著更深層次的目的。
“屈嫁”背后
7月20日開始,保龍倉唐山店停業裝修,成為首批進行改造的門店之一。而在接下來的2個多月里,保龍倉的所有門店都將改造成“家樂福式”門店,包括設備、裝修、門店布局等都將全部更換。
據悉,合資公司董事長由保龍倉創始人、勒泰商業地產集團董事局主席楊龍飛擔任,總經理由家樂福方面出任。保龍倉現有的11家門店由新公司經營管理。保龍倉的經營團隊全部保留,供應商和采購中心都將全部保留并納入家樂福體系。而對于品牌,羅國偉表示,新公司會打造一個新的商標,同時體現保龍倉和家樂福的品牌,今后家樂福在河北開店全部歸入合資公司。
按保龍倉董事長秦宏的說法,保龍倉想再做大,面臨資金、管理等瓶頸,而家樂福具備這樣的實力,但在區域市場卻有力使不上,雙方一拍即合。
楊龍飛也坦承保龍倉“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近年確實遇到瓶頸,發展速度有所減慢,必須尋求合作,“雖然合資后,我們可能按股份只占四五家店,但如果新公司拓展到50家,我們就有二三十家的規模,比自己發展不僅要快,還會更好。”
秦宏介紹說,新公司將在11個地市批量開店、集約發展,未來4年內在河北及周邊地區新開25-30家店,銷售額突破100億元。而且會啟用保龍倉的物流配送系統。
而業界有觀點認為,勒泰集團正在石家莊市中山路上興建62萬平方米的勒泰購物中心,投資達40億元,出手保龍倉,不排除為該項目籌集資金的可能。
不過,保龍倉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勒泰雖然有資金缺口,但尚未到捉襟見肘的地步。楊龍飛的主要目的確實是想讓保龍倉的規模更大。同時,這位人士還表示,之所以選擇出售給家樂福,是因為保龍倉原本想自己上市,并已進入實質運作階段,風投也很有興趣,但需要簽一個對賭協議,一旦上市未果將支付巨額賠償。楊龍飛認為風險太大,而與家樂福的合作則沒有這么大的壓力。
“企業做大了就要承擔民族責任。”對于民族零售企業的頻頻出售,上海商學院教授周勇認為這是對消費者的背叛,因為“這也是一種委托代理關系,消費者支持本土企業,但本土企業做大以后,出賣了消費者,這是背叛。”
保龍倉的“算盤”
無論是羅國偉還是楊龍飛都拒絕透露收購的具體金額。不過,一位資深金融分析師告訴記者,衡量一個企業的估值不外乎三個要素:利潤的復合增長率、規模經濟效益以及銷售業績。以保龍倉去年32.56億元的銷售額看,如果數據沒有水分,而家樂福也按銷售額評估,應該是1倍左右的PE溢價。但保龍倉不值30多億的身價,家樂福也不會“傻”到用這么多錢去收購它。而以利潤增長率計算,一般收購方會給出被收購方年利潤的5-10倍PE溢價。他認為,無論哪種方式,保龍倉獲得的都是一筆不菲的資金,“可能數億甚至超過10億元。”
上述內部人士還分析稱,楊龍飛希望將合資公司運作上市。家樂福也十分看好這種合資模式,因為家樂福目前中國業務上市的難度太大。而河北保龍倉家樂福商業有限公司或將成為家樂福在中國“玩”資本的試水之作。
秦宏也告訴記者,保龍倉一直是河北省重點扶持的龍頭企業及重點推薦境外上市企業,原計劃今年在香港上市,與家樂福合作后,上市暫時擱淺。但下一步也不排除重新上市的可能。
上述保龍倉內部人士還表示,如果新公司成功上市,不排除楊龍飛會將剩余的49%股權出售給家樂福,退出零售業務的可能性。因為他曾表露過并不看好超市業務的長久發展,并欲專注商業地產。
近年來,保龍倉的控股公司――勒泰商業地產集團的業務重心的確正從零售轉向商業地產。除了已運營6年的唐山遠洋城MALL,西安大唐西市的城市綜合體項目也已完工,而太原、成都等地都有意向的項目。不久前,勒泰與香港華懋集團簽約,香港華懋集團將投資88.6億元,在河北及周邊地區拓展25-30個3-4萬平米的社區商業中心。
楊龍飛還透露,他與羅國偉、香港華懋集團總裁許業榮已聯名給河北省政府上交了一份報告,即準備在河北的地級市,通過招拍掛的方式,批量拿下當地已列入規劃的商業中心。
秦宏確認,新公司已經取得河北省政府的支持。
至此,保龍倉的地產路線圖浮出水面。而家樂福選擇保龍倉的真實目的也逐漸清晰。
家樂福的目的
借助保龍倉的11家門店,“河北家樂福”正式登臺亮相,并將僅有的已進入河北市場的兩家外資企業沃爾瑪和TESCO甩在了后頭。據悉,家樂福已派出資深經理接手河北區,負責收購后的整合,雙方預計的整合期為兩個月。
“家樂福很狡猾,既控股了保龍倉,還避免了輿論壓力。”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這樣分析家樂福的這次收購和羅國偉強調的所謂“合作”。
其實,家樂福的“狡猾”遠不止于此。對羅國偉來說,這是筆劃算的買賣。“再在河北找這么好的網點,開出十幾家門店,家樂福也很難辦到。”北京東方國泰商業顧問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洪濤坦言,保龍倉在河北的規模僅次于北國超市。目前在石家莊有7家店,面積都在萬平以上,且位置、場地都非常好。
更重要的是,通過“借殼”保龍倉,家樂福取得了當地政府的支持。
眾所周知,河北尤其是石家莊是個異常“排外”的市場。2002年到2005年間,先后有易初蓮花、萬客隆、世紀聯華、人人樂、家世界、華普等企業進駐石家莊,但這些份量頗重的知名品牌在河北市場卻無一例外地遭遇了滑鐵盧。專家指出,這其中既有對當地消費習性的水土不服,當地政府的地方保護主義也是重要原因。
家樂福基本沒有了上述擔憂。當天的發布會上,石家莊市副市長張殿奎、市政府副秘書長湯化敏出席,表明了政府對雙方合作的支持。
劉洪濤認為,強勢的政府資源是家樂福相中保龍倉最重要的因素。還有分析稱,家樂福之所以兵敗西安,除了經營上的原因,政府公關做得不好也不容忽視。而從另一個幾乎被人忽略的細節上,可以看出保龍倉在河北的影響力:在雙方合作正式宣布的8天前也就是7月8日,河北省委副書記、省長陳全國在石家莊專門會見了楊龍飛、羅國偉及許業榮。一同會見的還有河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付志方,省長助理、省政府秘書長尹亞力。陳全國稱,真誠希望家樂福把河北作為發展的戰略重點,安下心、扎下根,開花結果、發展壯大。
某種程度上說,這算是河北省政府給家樂福吃的一顆“定心丸”。
在冀成敗難料
目前,加上保龍倉現有的11家店,家樂福在中國已達167家店。羅國偉表示,今年底,家樂福在中國的門店數將超過185家,未來三四年內將達到300家。換句話說,家樂福必須每年新增30-40家店才能完成上述目標。
而以其幾年來每年20家左右的速度,分明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分析人士認為,家樂福今后或將更多借鑒并購保龍倉的方式。
這是家樂福在華首次采取并購方式切入空白市場,也是首次不使用家樂福品牌進行省級市場的開拓。羅國偉顯然也很得意這種“曲線”切入方式。他特意表示:“我們這種合資模式向全國所有的區域零售企業敞開。”
有河北零售商對家樂福的到來頗為擔憂。“河北本土零售商雖然各有特色,但實力還不夠強大。”河北惠友集團董事長張健認為,家樂福利用保龍倉的政府和地緣優勢資源,對本土企業肯定是個威脅。
不過,盡管家樂福在經營理念、管理、自有品牌、供應商資源、價格策略等方面有很好的優勢,仍有很多人不看好雙方的合作。石家莊某零售企業高管張殿偉說,目前,石家莊共有34家萬平方米左右的超市。其中北人集團就有18家,而保龍倉只有7家。僅是18:7的規模劣勢,家樂福短期就難以彌補。
同時,家樂福進軍石家莊所面臨的競爭對手也是它的“學生”。拿北人集團來說,除了門店規模,北人集團還有十幾家家電賣場、40多家珠寶店一起互動,占據石家莊近65%的市場份額,業態單一的家樂福難于超越。不僅如此,家樂福還將面臨像河北國大便利店強勢企業的競爭。此外,供應商對家樂福也頗有顧慮。一家做塑料制品的供應商就對記者表示,家樂福并不是個好打交道的合作伙伴,未來能否像與保龍倉一樣緊密合作,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
還有知情人士稱,保龍倉有些門店只剩下一兩年的物業租賃期限,要再續約物業租期,就必須由合資公司接手,無疑會增加新公司的運營成本。
“家樂福并購保龍倉后,如沒有特殊的經營策略,仍難改變現有格局。家樂福西安小寨店關閉的悲劇或許不會在石家莊重演,但也沒有像吃韭菜餡餃子那么簡單。”張殿偉說。
(中華合作時報·超市周刊 陳岳峰)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