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購物中心怎么發展?這些數據告訴你
聯商網消息:國家商務部首次公布了2016中國購物中心發展指數,從整體指數、區域表現、物業分類等角度分析了我國購物中心市場的表現。同期還對2017年中國購物中心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
據了解,中國購物中心發展指數,是衡量國內主要城市購物中心發展的宏觀狀況、購物中心租賃活躍度、運營表現、成本支出和未來預期五大方面的綜合指數,由全國重點購物中心以調查問卷的形式針對上述五個方面的反饋數據編制而成。
參與企業包括萬達集團、蘇寧置業、印力集團、大悅城地產、華潤置地等20家企業開發運營的100座購物中心,覆蓋全國28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58個城市。
2016年中國購物中心的綜合指數為67.2,整體良好。且華北、華東等區域表現良好,東北發展較慢。一線城市表現大幅領先全國,尤其是北京和上海兩個超一線城市,二線城市競爭加劇,三線城市潛力有待挖掘。從物業類型看,奧特萊斯一枝獨秀,都市型、地區型和社區型購物中心分列2至4位。
那么在2017年中國購物中心的發展趨勢如何?
一、總體購物中心市場展望
2016年國購物中心市場現狀指數為64.2,未來6個月預期指數進一步上升7.5至71.7。預期指數短期內的明顯增長表明購物中心業主對零售和消費市場持有較強的信心,中國零售市場和實體商業在歷經過去幾年的緩行態勢后,或將在2017年迎來轉折的契機。
二、區域和城市市場展望
除華中地區外,全國范圍內的其他區域未來6個月預期指數均錄得不同程度的上升,區域市場之間的差異也將進一步的顯現出來。
華南地區和西南地區錄得最大漲幅,未來6個月預期指數較現狀指數分別上升14.1和9.1。華南地區受惠于廣、深兩座一線城市的引領作用以及珠港澳經濟圈的持續發展,而西南地區范圍內成渝兩地的核心作用將進一步顯現,成都作為中國零售第三極,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際品牌在布局京滬兩地后入駐成都、重慶。
華中是唯一預期下滑的區域,一方面,華中地區與沿海地區差距明顯,另一方面,商業開發所處的階段和零售市場吸引力亦落后于西部的成渝經濟區。主要因為長期以來華中地區的商業市場發展受到東部沿海和西部成渝的壓力,且本區域市場中百貨店、超市、大賣場、專業店等其它業態的市場地位依然較為穩固等因素的影響。
在城市發展趨勢上,一線城市的領跑效應進一步突顯。一線、二線和三線及以下城市未來6個月預期指數分別較現狀指數上升10.0、6.6和6.7,達76.6、69.6和71.8。一線城市的吸附效應將繼續利好一線城市的零售市場。二線城市仍將面臨大體量新增供應的壓力,但現階段業主對項目運營精細化的關注度正在不斷增強,使得越來越多的項目在租戶結構、租戶品質、商場服務等方面得以優化,整體零售市場品質提升。三線城市的預期亦進一步向好,但缺乏高品質物業仍將是國際品牌進駐受阻的癥結所在。
三、分物業類型市場展望
未來6個月,不同類型購物中心均呈現出進一步向好的態勢。都市型物業表現出較大的增長潛力,奧特萊斯型物業也將進一步向上發展,并呈現出城市下沉的趨勢。
(聯商網綜合)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