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消費第一股誕生,一只小黃鴨撐起一個IPO
小黃鴨終于叩開了港交所大門。
1月17日,小黃鴨(B.Duck)母公司德盈控股在上交所主板掛牌上市。上市當天,德盈控股開盤2.6港元/股,一度上漲超30%,截至發稿,德盈控股的總市值超27億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條IPO之路,德盈控股走的異常艱難。
早在2019年3月,德盈控股就申請了港交所GEM上市,后又撤回申請;2021年5月,德盈控股轉戰港交所主板IPO,6個月申請失效后,僅過一天,德盈控股就再次向港交所發起沖擊。
如此急于上市,或與一份即將到期的對賭協議相關。
據招股書顯示,2021年4月德盈控股引入Wisdom Thinker及萬通后,于同年7月簽了一份類似對賭協議的補充協議。這份協議中設置了上市最后期限,根據約定,Wisdom Thinker和萬通要求德盈控股需于2022年4月14日前上市,否則須按每年8%總回報率進行股份回購。
德盈控股終于趕在最后一刻成功上車。
一只鴨子開啟的中國品牌夢
B.Duck小黃鴨于2005年由德盈控股創始人、香港設計師許夏林原創。但這個故事還要從30年前的一群鴨子說起。
1992年,一艘裝載著近3萬只橡皮小黃鴨的貨輪開往 美國 華盛頓州 ,在太平洋海面遭遇強風暴, 集裝箱 破損,散落了無數小黃鴨。這只“鴨子艦隊”意外地開始了全球漂流。
鴨子艦隊歷經15年,漂流3.5萬公里,在多國海岸留下過蹤跡,最終于2007年抵達 英國 海岸,結束了這趟旅程。一時間,小黃鴨作為勇敢的代名詞在全球各地圈了一波粉絲,成為家喻戶曉的“網紅”。
2005年,香港設計師許夏林在歐洲游學,他在“鴨子艦隊”事件發現:在小黃鴨整個生產環節中,中國只能賺取幾毛錢的加工費,而歐洲卻能賺取幾十倍的高額差價,于是他便萌生了一個想法:創作一個屬于中國人的小鴨子形象。
同年,恰逢許夏林的兒子Thomas出生,許夏林想為兒子設計一款浴盆玩具,受到“鴨子艦隊”啟發,許夏林結合自己尖尖向上豎立的發型,設計出了一個擬人化的卡通小黃鴨,奠定了B.Duck的品牌雛形。
許夏林創作了一系列以浴室為主題的產品,首款浴室防水小黃鴨收音機一經推出就在全球廣受歡迎,正式命名為“Bathing Duck”,B.Duck品牌自此成立。
B.Duck作為獨立品牌的征程自此開始,許夏林也開啟了自己的中國品牌夢。許夏林先開設了第一家自資玩具工廠,利用B.Duck開展特色商品零售業務。2010年,德盈控股正式開展授權業務,并從2011年起授權第三方使用B.Duck角色作為消費型商品以及推廣用途。
B.Duck開始成為德盈控股的“頂梁柱”業務。
2012到2014年,B.Duck的角色授權業務逐漸擴大至南韓、馬來西亞、泰國等地,國際化初顯;同時德盈控股還在此期間推出服裝系列,在香港、北京、上海、深圳開設服裝店。
2015年,德盈控股在天貓開設首間線上旗艦店,開啟了電子商務業務,此后又進一步擴展至例如京東、唯品會及HKTVmall等其他電子商務平臺。
2017年至今,德盈控股為豐富角色不斷推出新IP,從最初的Buffy、B.Duck Baby到2018年女星周冬雨合作推出聯名IP“DONG Duck”。截止目前,德盈控股已擁有26個原創角色,并預計將于2023年推出新角色,例如Buffy朋友:Cream、Mocha等。
圖源:德盈控股 招股書
德盈控股的目標受眾集中在15至34歲,為了迎合年輕群體,小黃鴨也制造出不少“出圈”內容,擴大了其品牌影響力。:先是與喜茶聯名,在圣誕節當天推出“B.Duck×喜茶”限量聯名杯、手機殼、聯名卡等產品;后又與故宮聯名推出“宮里有只小‘皇’鴨”IP;還與年輕人最愛的游戲和平精英聯名;最近一次出圈更是因中國體壇首位00后奧運雙金得主楊倩戴了小黃鴨發卡而導致同款斷貨。
小黃鴨坐鎮,國內第二角色知識產權公司
B.Duck討喜的設計俘獲了一大幫粉絲,也讓德盈控股的業績可觀。
招股書顯示,德盈控股在2018到2021年H1間的營收分別為2.01億港元、2.43億港元、2.34億港元和1.24億港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1397.4萬港元、3285.6萬港元、5983.6萬港元和2560.6萬港元。
此前,德盈曾在與投資人簽訂的補充附加協議中承諾,2021年2022年最低利潤為7500萬港元和8500港元,目前來看仍有一段距離。
具體來看,德盈控股營收主要由角色授權業務和電子商務及其他業務兩個板塊構成。其中,電子商務一直都在支撐營收大頭。報告期內,該業務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37億港元、1.61億港元、1.35億港元,6480.1萬港元,占比持續在6成左右。
數據顯示,中國的知識產權產品電子商務市場,預計2025年將達到650億港元規模,其中,德盈控股高相關度的角色知識產權授權商品電子商務市場預計將在2025年達到318億港元規模。
對比目前德盈的情況,天花板還很高,發展空間巨大。
不過,作為第二增長曲線的角色授權業務也不甘示弱,近年來德盈控股的角色授權業務占比正在逐年提升。
在許夏林看來,角色授權是B.Duck的寶貴財富,市場天花板也高。
招股書顯示,在角色授權這個市場上,到2021年至2025年,中國內地及香港角色知識產權授權商品的零售額預計將按約7.6%的復合年增長率快速增長,預計2025年中國內地的零售額將達約598億港元。
面對這個百億市場,德盈控股也在持續發力。2018年-2020年,德盈控股的角色授權業務分別貢獻營收6382.7萬港元、8163.0萬港元、9803.9萬港元,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1.8%、33.6%、42%。2021年上半年,角色授權業務營收占比近5成,與電商業務幾乎平分秋色。
值得一提的是,德盈控股僅靠B.Duck家族一個IP,就位列角色知識產權公司排行第二。國內第一大角色知識產權公司奧飛娛樂,則擁有“喜羊羊與灰太狼”、“超級飛俠”、“巴啦啦小魔仙”等多個IP。
但同樣,德盈控股也尚未創造出第二個出圈IP,老牌IP“B.Duck”仍為主要營收支柱。2018年-2020年,“B.Duck”分別實現收入5389.2萬港元、6155.5萬港元、7503.5萬港元,分別占到同期角色授權業務收入的84.4%、75.4%、76.5%。
此外,盡管德盈控股從2012年就進行海外IP授權布局,但時至今日,中國仍然是德盈控股的主戰場。2021年上半年,中國市場貢獻了99.3%的營收,海外市場營收占比逐年減少。
爭做“中國版迪士尼”?
IP生意正吸引越來越多的玩家涌入。比如同樣在港上市的泡泡瑪特,如今市值已超600億港元。
二者商業模式不同,德盈控股更像泡泡瑪特的上游。泡泡瑪特通過盲盒形式將IP變現,不僅擁有自有IP,也會購買IP來補充種類。德盈控股則主要為第三方提供自有IP授權。
但二者在多項業務有所重疊,比如電商業務、IP授權等等。此外,兩者似乎都想要打造“中國版迪士尼”。
早在2020年,德盈控股就與亞洲一線主題樂園運營方華僑城合作打造了主題樂園,同時還計劃在上海開設旗艦店。泡泡瑪特則在去年8月注冊成立了泡泡瑪特樂園管理有限公司,為開發主題樂園做好充足準備,此前還與北京朝陽公園達成合作協議,計劃打造潮流文化樂園。
但對于德盈控股而言,“中國版迪士尼”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對于國產IP來說,德盈控股在角色知識產權稱得上“鼻祖”,17歲的小黃鴨已經是個“老”品牌,但和94歲的米老鼠、48歲的Hello Kitty、37歲的馬里奧等國際知名IP相比,小黃鴨還很年輕。
另外,不同于泡泡瑪特扎堆的明星資本,德盈控股背后少有風險資本的身影。
招股書顯示,IPO前,創始人許夏林持股84.46%;王氏國際持股9.37%;恒基地產董事長李家杰通過Wisdom Thinker持股2.66%;萬通持股1.34%。
上市之前,德盈控股有多名股東退出。公開信息顯示,王氏國際、富豪酒店于2017年參與了對德盈控股的投資,其中富豪酒店則在2020年退出了對其的投資。同樣退出的,還包括于2013年投資德盈控股的OJ VC集團,退出時間為2021年1月。
值得注意的是德盈控股還計劃將募資約9.2%的所得款項凈額用于償還公司現有債務,以改善集團的資產負債比率。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