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果園沖刺IPO,但恐怕無法撐起120億估值
5月2日,中國最大的水果零售連鎖企業百果園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這也是繼4月29日洪九果品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后,三天內出現的第二家沖擊上市的水果產業公司。
招股書顯示,百果園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營收分別為89.76億元、88.54億元和102.89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48億元、4567.8萬元和2.26億元。
百果園的經營基本面比較良好,一直處于盈利狀態,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正向。2021年,百果園資產負債率為57.7%,ROE為8.31%。截至2022年2月28日,百果園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9.12億元,銀行短期存款1.6億元。
根據招股書,2019年-2021年,百果園門店數分別為4307、4757和5249,平均每家店鋪每年貢獻營收分別為208.41萬元、186.12萬元和196.03萬元,也就是說,每家店日營收為5709.81元、5085.23元和5370.56元。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百果園的門店效率有所下降。
2016年時,百果園曾經提出要在2020年實現開出10000家店,年銷售額達到400億元的目標。
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百果園在全國22個省/直轄市、超過130個城市共有5351家門店,其中5336家為加盟門店,15家為自營門店。加盟門店中,4382家為自行管理,954家為委托管理。“萬店計劃”已然落空。
2016年,在合并了一米鮮之后,百果園開始大力推進線上化。
APP、小程序/微信群、天貓/京東/抖音等電商平臺、美團/餓了么/京東到家等外賣平臺,都是百果園的線上渠道。2021年,百果園線上訂單數占比整體已經達到23%。
全品類,作為線上化的重要戰略在2019年時推出,采用線上預售次日達的模式。2019年-2021年,百果園大生鮮收入分別為3289萬元、7672.4萬元和2.03億元,占比產品銷售營收0.38%、0.89%和2.04%。雖然增速很快,但營收絕對數值仍然不高。
由于毛利低、損耗高、配送費用高等問題,生鮮電商一直面臨虧損的問題,這一點百果園也沒有解決。2019年,百果園線上毛利率為2.8%,但推出面向大眾的大生鮮之后,產品毛利率進一步下降,加上線上銷量上升導致配送費用及包裝費用增加,其線上渠道2020年的毛利率降至-4.9%,2021年略有改善,為-0.3%。
作為一家實體公司,百果園的優勢在于基本面扎實且盈利,但難免給市場的感覺是想象空間不足。從增長角度,百果園的想象空間一方面是線下門店的持續擴張,然而新冠疫情還將影響多久還未可知,“萬店計劃”短期內仍無法實現,另一方面是全品類的進一步提升,但生鮮電商依然是一片紅海,業務虧損在所難免,假設百果園成功上市,在業績的捆綁下,百果園在電商方面的投入只會更加謹慎。
其實百果園選擇此時在香港上市,并非是一個很好的時間點。去年下半年開始,港股市場開始持續下跌,無論是互聯網公司還是實體零售企業,市值都較高點跌去大半。百果園此時上市,除了融資為下一步的業務做資金儲備之外,估計股東退出的壓力也是其中一方面的因素。
根據招股書,百果園最后一筆股權交易為2021年10月,晨光股權以每股8元的價格從才金濤購買了206.25萬股股份,總額1650萬元。而2020年10月至今,百果園總股本為15億股。這也就意味著,百果園最后一次股權交易時的估值為120億元,對應2021年的凈利潤為53倍PE。
百果園的估值有多高?以另一家消費品公司為例。泡泡瑪特2021年實現營收44.91億元,同比增長78.66%,凈利潤8.55億元,同比增長63.3%,目前PE在50左右徘徊。但無論從增速還是凈利潤規模,百果園都不如泡泡瑪特,是否能撐起120億元的估值和53倍的PE,要打一個很大的問號。
招股書中,百果園描述的業務策略并沒有給到市場強烈的增長信號:持續布局產業鏈源頭,強化核心商品力,豐富水果業務類別,鞏固其在水果行業的領導地位;進一步完善供應鏈布局,優化倉儲、物流及品控體系;持續拓展渠道網絡及渠道品牌;憑借供應鏈及渠道優勢,加速拓展品質大生鮮業務;不斷拓展及優化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模式;通過信息技術投入及賦能,加快全業務流程及產業鏈數字化;尋求適當的策略性投資和收購機會,深入全產業鏈布局。
總體來看,雖然基本面良好,水果產業出現上市公司也值得慶賀,但悲觀地說,百果園可能也避免不了流血上市的命運,除非港股市場在接下去的幾個月內迎來強勢反轉。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