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零食“四巨頭”:增收不增利,已經麻了
出品/聯商網&搜鋪網
撰文/林平
雖然萬億休閑零食大賽道仍然平穩增長,但受到疫情、宏觀環境、市場競爭激烈等因素影響,不少玩家們面臨的一個普遍難題是:增收不增利。
企業依舊“增收不增利”
從市場主要玩家業績來看,2021年業績依然承壓,部分企業今年一季度仍然增收不增利。
一季度,三只松鼠營收30.9億元,同比下滑15.85%;雖然凈利潤實現1.6億元,但同比下滑48.75%。良品鋪子營收29.42億元,同比增長14.30%,但凈利潤為9306.11萬元,同比下滑了8.86%。
鹽津鋪子一季度營收、凈利潤雙降,營收5.75億元同比下滑2.91%;凈利潤6140萬元同比下降25.15%。來伊份雖然一季度實現9253萬元凈利潤,但線上渠道薄弱,線下收入占比近9成,在疫情下其單一渠道風險較大。
而從去年年報數據來看,不少企業憂大于喜。
2021年良品鋪子的營收93.24億元,同比增長18.11%,不過凈利潤為2.82億元,同比下滑18.06%。值得一提的是,在各季度中,良品鋪子Q4營業收入最高,但凈利潤卻由盈轉虧。為-3371.04萬元,同比減少142.17%。這也是自2020年2月上市以來,良品鋪子出現首度凈利潤下滑。對于凈利潤下降,良品鋪子將其歸因于營銷推廣費用支出擴大、線上渠道占比提升導致毛利率下降以及原材料價格上漲等。
據了解,2021年良品鋪子整體毛利率為26.98%,同比下滑0.47%。
三只松鼠已連續兩年營收跌破百億,2021年營收97.70億元,同比下滑0.24%;全年凈利潤4.11億元,同比增長36.43%,為上市以來最好水平。不過,一季度并非延續此前態勢,出現營收、凈利潤“雙降”。近段時間以來,三只松鼠股價持續下探,市值僅剩下不到90億,與巔峰期的360億元相去甚遠。
來伊份雖然在2021年扭虧為盈,但仍是典型的“增收不增利”代表之一。2021年,來伊份營收41.72億,增速為3.63%。凈利潤扭虧為盈達到0.31億元,但利潤增長主要是受到投資收益影響,三季度還出現了凈虧損9553萬元,同比下降91.34%。
拉長來看,2017-2020年,來伊份營收同比增長分別為12.36%、7.01%、2.85%和0.59%,增速滑落明顯,2021年雖然增速有所提升,但也僅錄得3.63%的增長,仍然緩慢。從凈利潤來看,同期年凈利潤分別為1.01億元、1010.9萬元、1037.1萬元、-6519.54萬元。2020年凈利潤同比下降728.65%。
“增收不增利”的整體態勢,也反映出來伊份成本控制不強,盈利能力薄弱,與競爭對手的差距在逐步拉大。
作為“休閑零食自主制造第一股”,鹽津鋪子2021年凈利潤1.51億元,同比下降37.65%。凈利潤下滑的同時,但銷售費用卻依舊在增長。2021年鹽津鋪子銷售費用為5.05億元,達到凈利潤的3倍多。此外,鹽津鋪子也面臨了短期借款增加、食品安全、以及高管增持計劃未完成等問題。
從整個休閑零食賽道來看,這些行業巨頭們,似乎都陷入了盈利困境。在公告中,不少企業把原因之一歸咎于疫情反復帶來的影響。疫情反復,線下渠道受到巨大沖擊,的確對企業業績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是從更長期的影響來看,流量分化、渠道分化以及市場競爭加劇才是主因。
以依賴線下商超渠道的鹽津鋪子為例,隨著電商和社區團購的興起,傳統商超流量出現下降,鹽津鋪子的優勢已經被抹平,不得不花費高額營銷成本在社區團購、直播帶貨、B2B、O2O等新零售渠道進行布局。
此外,原材料價格上漲傳導到生產端,也使得企業面臨生產成本上升的壓力。各類新品牌的入局,使得市場競爭激烈,流量和渠道分化之下,傳統玩家業績難以短時間轉圜。
企業增收不增利,被“偷去”的利潤大多用在了營銷和不斷上漲的成本上。2021年,來伊份營銷費用占比達到32.53%,而其研發費用僅有503.1萬元,占比僅為0.12%。其它幾家情況也存在營銷費用高企,而研發支出較低的情況。
2021年三只松鼠的銷售費用高達20.72億元,同比增長將近21%;今年一季度,銷售費用超過6.83億元。良品鋪子2021年銷售費用為16.72億元,同比增長29.83%;今年一季度為5.38億元,上漲幅度為13.98%。
休閑食品行業進入門檻相對較低,主體數量眾多,產品同質化較嚴重,而借助于研發優勢,開拓新增長點,將能夠提升行業競爭力和市場地位。
不過,從研發支出來看,良品鋪子、來伊份、三只松鼠等占比均不足1%,鹽津鋪子雖然占比達2.42%,但也表明整個行業研發均處于較低水平。以三只松鼠為例,其2019-2021年的研發投入占比分別為0.49%、0.54%和0.59%,本質上仍然是一家以銷售為驅動的公司。
行業競爭加劇導致企業營銷成本持續攀高,而在食品安全問題、電商渠道爭奪和價格戰影響下,產品價格上也在不斷下探。這些都壓縮了企業的凈利潤空間,也是凈利潤不升反降的主要原因。
從毛利率來看,三只松鼠雖然在營收上處于第一梯隊,但毛利率遠低于來伊份和鹽津鋪子,略高于良品鋪子。2021年良品鋪子毛利率為26.98%,同比下降0.47%。
通過以上4家企業主要財報數據可看出,營收增長整體符合休閑零食賽道發展趨勢,但凈利潤下滑也反映出市場競爭的激烈性。
總的來看,市場格局方面,來伊份已經掉隊,百億規模競爭集中在良品鋪子和三只松鼠之間。“增收不增利”情況需要通過優化成本結構,增加研發投入和渠道建設改變,產品技術是企業核心競爭力,也是提升市場議價權的關鍵。
休閑零食行業迎來調整期
受到宏觀經濟、渠道分化以及消費趨勢影響,休閑食品領域正迎來調整期。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統計數據,中國休閑食品市場規模已突破萬億,近五年年復合增長率超過 10%。雖然疫情對休閑食品行業短期內有所沖擊,市場規模增速較前幾年小幅放緩,但也促進了休閑食品行業在直播電商、社區團購等新興渠道的發展。
由于進入門檻較低,休閑食品行業普遍存在同質化競爭問題。同質化帶來了兩個問題:一是容易陷入價格戰,產品獲利空間較小,企業盈利能力弱;二是價格戰之下,為了獲得市場份額,不得不依靠不斷擴充品類來支撐業績的增長。最終形成的是品類“豐而不富”,缺乏核心大單品,企業大而不強,增收不增利。比如,各家雖然擴大品類,但能跑出的億級單品寥寥可數。
中國人民大學高禮研究院副教授王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當企業進行全品類擴張,或是在大范圍之內的品類擴張,必然會帶來盈利能力的相對下降。在面臨激烈競爭時,為了降本增效,不少企業都在剔除貢獻較小的單品,縮減SKU。
如三只松鼠最高時有近千個SKU,自2020年開始縮減后,截至2021年8月,三只松鼠已縮減約400個SKU,未來將維持在400-500個SKU。
以往,許多休閑零食企業通過電商平臺流量玩法,從而實現擴大銷售。但近幾年,隨著主流電商平臺流量邊際增量放緩,呈現去中心化,企業的流量成本支出越來越高。渠道分流之下,不少企業開始在線下零售渠道、直播電商渠道加速布局。
2021年,三只松鼠線上收入占比為66.31%,同比下滑10.39%。一直以來,淘寶、京東一直是三只松鼠的核心線上渠道,不過由于線上平臺流量不斷分化,三只松鼠也在拓展其它渠道。財報顯示,2021年三只松鼠在天貓和銷售額分別下降22.32%和11.84%。不過,截至2021年上半年,三只松鼠拼多多、抖音等新電商業務營收已占線上總營收比例接近10%。線下方面,除了門店,三只松鼠還啟動了中度分銷策略,進駐永輝、大潤發等商超渠道。
良品鋪子一直采用線上、線下同步發展的策略。2021年,良品鋪子線上營收49.5億元,占比為53.13%;線下營收43.7億元,占比為46.87%。財報顯示,圍繞單客離店經營,良品鋪子也在加大拓展線上市場份額、布局直播電商、社區電商等新興流量渠道。2021年良品鋪子抖音平臺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了3.62倍。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及測算,休閑零食線上銷售規模占比從2013年的3%提升至 2020年的18%,占比逐年提升。但因線下銷售渠道更符合傳統消費習慣,2020年休閑食品線下渠道銷售規模超過10600億元,占比82%,高于線上銷售占比,線下仍將是休閑零食市場的主渠道。
但,線下并不是一門人人都能做好的生意。
此前,三只松鼠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從高質量發展的角度審視,過去門店規�;⒋址判偷陌l展模式存在問題,為此公司已全面暫停門店擴張,并且大力度關停不符合長期定位、業績不佳的門店。
2019年,三只松鼠創始人章燎原曾對外表示5年內完成萬店目標,隨后布局了直營店、聯盟小店等模式。從2021年開始,三只松鼠門店已經逐步收縮,期末累計門店925家,總關店數超過300家。此外,2022年一季度,三只松鼠超400家店鋪出現階段性閉店,這也影響了其業績表現。
線下體系中,三只松鼠也飽受定價混亂質疑。在價格上,三只松鼠的線上和線下價格體系很混亂,經常出現線上比線下店便宜的情況。部分線下店鋪以做團購為主,也擾亂了公司整體價格體系。2021年三只松鼠線下毛利率僅有26.81%,利潤薄弱之下,無論是加盟商還是直營店都難以維持高昂的門店成本。
目前,休閑零食行業尚處于早期分散階段,行業集中度較低。而受到直播帶貨等營銷模式興起,新品進入門檻降低,小品牌陸續崛起等原因,行業集中度已經出現下滑。
此外,消費群體對休閑零食的訴求也在發生改變,一些更加關注健康和低碳低卡的新品牌也切割了傳統玩家的市場。
為了應對市場競爭,不少企業紛紛發力子品牌,從而鞏固市場份額。如在兒童零食領域,良品鋪子推出了兒童零食品牌小食仙、健身代餐零食品牌良品飛揚,三只松鼠推出了小鹿藍藍。
不過這些品牌長期效果如何,還需要從消費者口中尋找方向。
食品安全問題仍待解
在休閑零食行業,產品質量是拉開彼此差距的關鍵之一。
翻閱各家財報,均提到了可能面對的“食品安全質量風險”。如良品鋪子在財報中說道,如果公司銷售的商品存在食品安全風險甚至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將會對公司的品牌形象和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以往,由于品類繁多,各家企業難以在每一個SKU上建立起上下游產業鏈,基本上都采用貼牌代工方式進行市場布局。不過,“代工+貼牌”的生產模式并不牢固,無法構建起品牌護城河,也容易引發食品安全問題。
有業內人士表示,OEM代工模式中,企業負責產品開發和設計,生產交給代工方,這種輕資產模式雖然在短期后實現品牌快速擴張,降低生產成本,但是食品安全缺乏保障。
如百草味巴旦木被曝出吃出蟲卵,良品鋪子被曝出過雞肉腸變質事件,鹽津鋪子也被抽樣檢測出鉛含量值超標3倍多。去年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食品安全監督抽查中,對酒水飲料、堅果餅干等23大類食品378批次樣品進行抽查檢測時,檢查出12大類食品、20批次樣品不合格,三只松鼠在列。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三只松鼠的投訴量有1600多條,良品鋪子投訴量也有千余條,來伊份和鹽津鋪子分別有300多和100多條,主要與食品質量問題有關。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代工是目前整個中國休閑食品行業的痛點,這個痛點在短時間內根治的話不太現實,但是可以通過國家政策端的處罰力度加大、以及品牌方加大對于產品的監督力度,避免頻繁出現食品安全問題。
后記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食品煙酒消費支出7178元,增長12.2%,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29.8%。食品支出仍然是居民消費支出的第一大項。
受到疫情等因素影響,目前社零數據呈現出下滑態勢,在居民收入波動,開支收縮之下,休閑零食企業亦難概莫能外。
不過從長期來看,休閑零食賽道正在持續細分和升級,市場不斷向細分化、集中化領域發展,仍然處于平穩增長之中,市場玩家仍有新的機會。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