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初加工上游企業,該如何布局預制菜?
預制菜的上游正在往下游延伸,比如一家原先賣雞肉給品牌門店的工廠,開始轉型做預制菜“雞排料理包”,直接賣給消費者,這也預示著,未來餐飲與食品行業的邊界可能會消失。
預制菜,顧名思義就是“預先制作的菜”,是指以農、畜、禽、水產品為原料,配以各種輔料,經預加工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根據加工復雜程度和食用方式,還可以進一步分類,通常分為即配、即食、即熱、即烹四種類型。
以龍大肉食、圣農發展、國聯水產、豐樂種業、牧原股份等為代表的上游龍頭企業紛紛布局預制菜市場,欲在此領域分一杯羹。
龍大肉食近兩年加大了產品研發力度,布局預制菜業務,推出了“青青小廚”自熱米飯系列;圣農發展目前在售預制菜品類超50個,涵蓋熟制菜肴、調理半成品、AB包,澆頭、湯品和餡料類等;國聯水產立足水產食品板塊,聚焦預制菜進行商業模式升級,預制菜板塊收入8.41億元。
上游企業小跑入場預制菜,這場萬億賽道的爭奪戰,上游企業有幾分勝算?
上游企業為什么要布局預制菜?
預制菜市場的火爆已是不爭的事實,隨著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預制菜成為時下最火的方便食品之一,市場規模超過3000億元。
截至2022年1月底,我國現存預制菜相關企業超6.8萬家。從產業鏈的維度來看,預制菜行業上游大多為是家禽畜牧養殖業、水產養殖業、蔬菜種植業以及代工廠,為食品、餐飲、零售終端等企業提供原材料及輔料。
預制菜行業產業鏈
來源:觀研天下
初級農產品容易受到供需影響。以往,上游企業經營情況受農產品價格影響較大,能不能盈利,自己說的不算,預制菜的爆發正給了這些企業轉型升級的機會。
以肉制品行業為例,2021年以來豬肉價格持續走低,同時原輔材料、人工、運輸、能源等成本上漲,豬肉企業的利潤普遍下滑,36氪財經報道,2022年第一季度,生豬養殖板塊重點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259.04%。上游企業尋找增長點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預制菜作為深加工產品的熱點方向,就成為豬肉企業抵抗豬價、穩定公司業績的方法之一。
龍大美食堅持以預制菜為核心的食品為主體
以屠宰和養殖為兩翼的“一體兩翼”戰略
來源:龍大美食2021年年度業績報告
除了抵御供需價格影響和提升公司盈利點,以下因素也在驅動著上游企業布局預制菜:
○產業轉型
轉型做預制菜,將初級農產品等原料,配以各種輔料,經預加工制成成品或半成品菜,向高附加值部分邁進,有利于一二三產業融合,是延伸農業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的重要途徑。
○市場發展
預制菜正在發生著從最初供應餐飲行業,到之后也將面向家庭、個人零售,方便居民日常烹飪的行業變化。據艾媒咨詢統計,2021年中國預制菜行業規模為3459億元,預計2026年預制菜市場規模將達10720億元。預制菜行業將保持著較高的增長速度,增量市場潛力十足,也為上游企業進入預制菜提供了增長空間。
○政策扶持
今年以來,相關政策相繼出臺,為行業拓寬再提速。廣東省頒布《加快推進廣東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從“建設預制菜聯合研發平臺”等10個方面制定了相關措施,廣東省11市紛紛響應,加快部署預制菜產業發展;由山東省飯店協會牽頭、聯合省內相關知名企業制定了山東省首個《預制菜通用設計實施指南》團體標準;重慶梁平、河北阜平、河南原陽等地也針對推進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制定了相關措施。
上游企業布局預制菜的優勢與劣勢
由于預制菜行業剛剛起步,當前國內市場還處于群雄混戰的階段。以味知香、好得睞為代表的專業預制菜企業早已占領先機,在擅長的渠道深耕多年。盒馬鮮生、舌尖英雄等新零售平臺聞風而動,C端消費者洞察積淀較深。三元、安井等傳統速凍食品企業本就擅長打造標準化產品,在產品打造、渠道分銷、冷鏈物流方面有巨大優勢。更別提我國眾多的餐飲企業,不僅是頭部品牌強勢入局,就連腰部的中小餐企也將目光投向了預制菜產業,試圖借此度過“寒冬”。
預制菜行業各類參與者各方面因素對比
來源:國盛證券研究所
相比較下,對于上游企業來說,發展預制菜具有哪些優勢呢?
首先,上游企業站在原材料的起點,對原材料產能和質量有保障。在預制菜生產中,原材料在總生產成本中占比較高,在原材料優勢的基礎上轉型做預制菜,更容易擴展經營模式和營銷渠道,打通全產業鏈意味著能更有效地降低成本,增加盈利點。
其次,上游企業通常以B端大客戶起家,渠道上有B端餐企、酒店、食堂以及外賣商家等穩定的客戶群體,客戶覆蓋密度高,建預制菜工廠容易規模成量,進而進行全國化布局規模化經營,品類也會更豐富。
第三,預制菜加工工序較為復雜、保質期更短、口味決定性強。上游企業對渠道終端供貨頻繁,對生產和成本的把控更強,也為一些批量小保質期短的預制菜品銷售提供現實的可能。
當然,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背景下,上游企業想要守住并開拓預制菜B端市場,并在C端市場里占據一席之地,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預制菜涉及從原材料采購到加工再到銷售各個環節,供應鏈鏈條冗長,而受限于冷凍保存技術的影響,預制菜在長時間運輸、加工過程中容易出現變質、腐敗等問題,C端的損耗相對更大,需求也更講求靈活和個性,因此需要更柔性化的供應鏈。
上游企業走向終端,市場銷售環節是最薄弱的一環,在品牌宣傳、市場營銷、產品鋪貨等方面都沒有優勢。目前在C端感知方面,預制菜有品類、無品牌,想要打開C端增量市場,從食材企業向食品企業轉型,可以從三點突破:
○加強研發生產能力
產品是預制菜競爭關鍵。預制菜尚處于發展初期,產品同質化問題嚴重,要想突出重圍,就需要上游企業具備核心研發能力,產品線豐富且快速更新,味道還原度高、品質有保證,這是立于不敗的根基。
○守住B端拓展C端
目前預制菜在 B、C兩端的分布比重約為8:2,下游客戶分散,需求分化,渠道管理較為復雜。理清2B、2b、2C渠道客戶的產品訴求,制定不同的打法,以B端先行C端接力的方式增強渠道能力,抓住機遇,快速實現規模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具備先發優勢。
○懂得消費者心理
這是一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代,延伸至下游意味著轉向C端,工廠需要考慮消費者心理,品牌營銷是核心競爭要素,如何觸達有目標人群,需不需要砸錢做營銷,品牌和渠道的打造,將是上游企業的巨大挑戰,能針對不同人群,進行更有效的SKU擴展和精準營銷,促進消費者的認知、接受和復購。
這其中,上游的龍頭企業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來看下它們的是如何布局預制菜:
國聯、圣農、龍大......
龍頭企業強勢布局預制菜
上游龍頭企業多為全產業鏈類型,在眾多方面優勢顯著,包括食品安全、區域布局、供應鏈運營、產品研發、成本控制等。以下龍頭企業克服了“養殖思維”的影響,成功轉型或布局預制菜行業。
(一)水產行業上游
國聯水產
湛江國聯水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國是一家海鮮水產全產業鏈跨國公司。預制菜品以對蝦、小龍蝦、魚類為主,以“小霸龍”品牌構建了完善的預制菜產品體系,涵蓋快煮、裹粉、米面、調理、火鍋、小龍蝦、風味魚等系列,基本覆蓋從餐桌到餐廳的主要消費場景。
來源:國聯水產
4月27日,國聯水產發布2021年年度報告。2021年總營收44.74億元,其中預制菜營收8.41億元(餐飲重客渠道3.21億元、國際業務2.62億元、分銷渠道1.48億元、電商渠道0.66億元、商超渠道0.44億元),可以看出,國聯水產正在形成國際和國內全渠道銷售預制菜的市場格局。
國聯水產“小霸龍”預制菜品牌
來源:國聯水產
在年報中,國聯水產進一步披露,會加大預制菜投入,提升預制菜銷售占比。在產品研發上,研究市場熱點食材和菜品,快速響應營銷端的產品訴求;在品牌策略上,C端重點提升品牌附加值、市場高滲透率和客戶復購率,B端加強高端餐飲合作深度,提升橫向產品豐富度;在資金投放上,將穩步推進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工作,進而擴大預制菜產能。
恒興集團
廣東恒興集團有限公司創建于1994年,是國內水產業全產業鏈領軍企業。從2017年開始研發預制菜,開發出恒興鮮蝦、一夜埕金鯧魚、金湯酸菜魚、松鼠鯛魚、辣烤清江魚等200余款水產預制菜品,擁有北海恒興、茂名恒興、肇慶恒興3家預制菜加工廠,年產達3萬噸以上,產值超過10億元。
恒興水產車間
來源:央視新聞
今年恒興集團將投資10億元布局預制菜,繼續發揮水產全產業鏈優勢。布局動作從加快內銷市場布局、將全國劃分為六個片區,到優化梳理產品結構、開發多種產品的預制菜和休閑食品,再到實現個性化、定制化生產,滿足電商、連鎖超市精細化需求,把產品、品牌、飲食文化做出彩。
松鼠鯛魚預制菜
來源:廣東恒興集團
(二)禽類行業上游
圣農發展
圣農發展將“鮮品化、熟食化、品牌化”納入公司重要發展戰略,并竭力將食品深加工打造成為公司的第二發展曲線。尤其注重產品研發,2021 年產品轉化 58 個,增長 200%,新品銷售額 9.07 億,2014-2021 年,新品銷售年復合增速約為 29%,增長迅速,新推出的“脆皮炸雞”和“嘟嘟翅”兩個產品亦均成功實現單月銷售額破千萬。
圣農嘟嘟翅
來源:圣農集團
近期也和舌尖英雄有合作,建立了一座專門生產預制菜的工廠,預制菜將是公司未來發展的重點。
來源:圣農集團
在營銷端率先領跑、搶占市場,近三年公司在C端的復合增長率超過70%,尤其是線上及新零售業務的增長最為迅速,達到300%左右。2021年公司C端業務收入占深加工板塊收入的比重已經超過15%,
溫氏股份
溫氏股份2021年共銷售11億只雞、超1300萬頭豬,強勁的養殖實力為食品業務打下堅實基礎,已經確立“向食品轉型”的戰略目標。
溫氏食品屬于溫氏股份旗下食品業務的母品牌
其涵蓋集團旗下所有食品版塊業務
來源:溫氏股份
2004年,溫氏佳味正式成立,定位“餐飲土雞食材服務商”,經營禽類熟食、休閑品等預制菜。在華南、華東、華中三大區域建立預制菜生產基地,相應的屠宰深加工一體化工廠均已投產。為提高產品研發效率和質量,溫氏佳味成立熟食研發中心,與多所農業院校戰略合作。
來源:溫氏股份
溫氏佳味定位非常明確,堅持將絕大部分精力放在B端經營上,同時試水C端,做好準備等待機會。目前已推出“功夫熟雞”“大師菜系列”“功夫燒鹵”“綜合系列”等多款預制菜品,年銷售額達5億元。其中超過九成向餐飲企業和商超供應,包括但不限于華潤、大潤發、陶陶居、老鄉雞等知名品牌。
(三)肉類行業上游
龍大食品
龍大憑借多年來的食品加工經驗積累,已經實現了華東、華北、西南、華中等區域食品工廠產能全覆蓋,完成產能全國化布局。依托廣泛的工廠布局,龍大美食有效縮短運輸半徑,降低冷鏈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突破區域性限制,更大概率依靠先發優勢領先同業收獲全國化紅利。
龍大經營業務涉及食品加工、種植、養殖、包裝制造等多種產業
其中,食品業為核心產業
來源:龍大食品
另一方面,中式菜系十分豐富,單一品牌難以實現對各個細分品類的全覆蓋,這也是后續企業競爭的關鍵所在。
因此,龍大食品十分重視產品的創新,先后在山東、上海、四川建立了食品研發中心,不斷鞏固食品研發體系,并加強與當地市場的溝通,從需求端驅動產品研發創新。2021年公司上市新品總產能超過2萬噸,儲備產品超過100款。
來源:龍大食品
高金食品
高金食品在生鮮、熟食、預制菜等多個領域推陳出新,研發打造“莊園黑豬”、“巴蜀公社”等多個品牌,成功得到市場驗證。巴蜀公社是高金食品旗下川味預制菜代表產品,其紅味麻辣,白味鮮香,香鹵口味俱佳,將預制菜做出地道好味。
高金預制菜品牌“巴蜀公社”
來源:高金食品
高金食品利用自身的優勢,在產品依舊具有競爭力的情況下提供更高的性價比與服務能力,進而扭轉成本壓力;研究市場需求大、制作成本高、但產品還原度又很好產品;最后是提供有保障的供應鏈體系。
高金食品與成都大學合作成立“預制菜研究院”
來源:高金食品
憑借高金食品多年積累的優異技術研發能力及全面的供應鏈體系,一個個新鮮而粗放的農產品原料,經過有保障的工藝量產,變成一盒盒具有高接受度與使用場景的預制菜。
從上游延伸至下游,轉型拓變為預制菜企業,需要兼顧上游食材供應、產品口味豐富、標準化生產和下游供應鏈完善、BC端渠道推廣的能力,這對上游預制菜玩家提出了較高要求。
市場競爭魚龍混雜,頭部企業尚未涌現,你覺得上游企業能在先期戰場中取得競爭優勢嗎?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