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創優品“折疊”:一半達樂,一半樂高?
看起來,樂高像位沖動的莽夫——在經濟尚未脫困的當下,旗下產品全線提價,幅度高達 5%—25%。
但樂高底氣十足。
畢竟,連谷歌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都是樂高鐵粉。佩奇曾用其打造出了一臺可編程的噴墨打印機。甚至,在和搭檔布林發生沖突時,樂高積木也充當了“和事佬”——“一玩”泯恩仇。
2021年,兇猛的疫情,也沒能阻擋樂高的增長步伐——營收、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7%、34%。
被“興趣”拿捏的用戶,愿意為愛好發電,為快樂買單,為樂高氪金。
再看一個反例——美國折扣零售商Dollar General(達樂)。
這家中國人略感陌生的公司,其門店數量已經超過沃爾瑪、星巴克、肯德基等,穩居全美第一。
與樂高不同,Dollar General銷售實用性、剛需性產品,而高性價比,是其所向披靡的核心原因。過去幾年,Dollar General的市值上翻了三倍,已經超過500億美金,同期,沃爾瑪的市值僅僅上行了不到三成。
Dollar General和樂高如同硬幣的兩面——人們既愿意為性價比買單,也樂意為精神滿足剁手。
而在中國,剛剛完成雙重主要上市的名創優品,曾以高性價比突圍,兩年前,創始人葉國富又舉起了“興趣消費”的大旗。
2020年,葉國富在業內首次提出“興趣消費”的時代來了。兩年過去,“興趣消費”成了消費行業的金字訣,連抖音也舉起“興趣電商”的大旗。
左手性價比,右手興趣消費,名創優品能否講通“Dollar General+樂高”的新故事?
疫后猛反彈,“值得”最抗壓、“興趣”是長尾
疫情之下,所有零售商都受波及,Dollar General未能置身事外。但分野在于,疫后能否快速反彈恢復。
從1990年到2020年,Dollar General曾連續31年,實現了同店銷售額正增長。但在2021年,疫情壓力下,Dollar General同店銷售額首次下滑。
公司解釋說,“疫情導致Dollar General供應鏈中斷,產能供給不足,分銷和運輸成本也大幅上漲,產品質量、種類都有所降低。”
眼下,Dollar General等美國零售商面臨的挑戰,還不止于此。美國當下的通脹率,已是工資漲幅的兩倍左右。
高通脹之下,美國零售商被迫壓低了定價和毛利。
不過這恰好給了Dollar General可乘之機——承壓之下,不少超市等零售商破產,店鋪的接盤者變成了Dollar General,Dollar General公司已悄然成為美國門店數量最多的零售商。
通脹之下,油價高企,美國底層民眾為了節省油錢,不愿意開車前往遠距離商店,而近在三到五公里的Dollar General,成了優先項。
也得益于此,隨著美國疫情緩解,Dollar General營收快速反彈,2022年Q1,營收同比增長4.2%。
與Dollar General一樣,名創優品也經歷了疫中震蕩,其遭遇的壓力包含運輸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上升、部分門店封控等。
但疫情緩解之后,到了2022年Q1,名創優品掉頭向上,估計國內業務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25.7%,提升至26.6%;而在美國,今年第一季度,名創優品單店業績就已恢復至疫前水平。
此外,在美國,名創優品直營門店的毛利率遠超國內50%的水平,也比美國同行更高。不妨再類比下,FIVE Below毛利率35%左右,Dollarama 毛利率40%左右,Dollar tree和Dollar General毛利率則在30%左右。
更高的毛利率,給了名創優品靈活的騰挪空間。而且,名創優品供應鏈在中國,不受通脹波及,隨著店鋪數量擴張、業務規模擴大,名創優品在美國市場的相對優勢,正在進一步提升。
因此,Dollar General和名創優品的共性——就是依靠極致的性價比,去成為目標群體的“剛需”選擇,雖然疫中業績震蕩,但在疫后,可以快速反彈。
回頭再看樂高——疫情沖擊之下,為何還能增收又增利?
答案也很簡單,因為樂高瞄準的是興趣消費——為其買單的并非價格敏感人群,他們在疫中也未降低消費,這讓樂高輕松穿越疫情風暴。
而打造“三好”產品,孵化TOP TOY潮玩夢工廠,扛起“興趣消費”大旗的名創優品,和英雄所見略同。
樂高專注積木產品,在狹義的興趣上走深走遠;而名創優品的品類覆蓋面更大,在廣義的興趣消費上走寬走遠。彈藥可以全方位掃射。
興趣消費和性價比消費的定價策略有所不同。
此前,很長一段時間,名創優品一直堅持50%左右的毛利率定價策略。
從2021年開始,以IP產品為代表的興趣消費類產品,毛利率至少提高了5%,而在名創優品的產品池中,興趣消費類產品的占比已經提升到三成左右。
這一策略下,名創優品無需全盤提價——事實上,最近幾年,名創優品在中國市場的產品均價,保持了穩定,只針對興趣消費類產品進行提價,也能提升整體毛利率。
總結一下——類似Dollar General之類的折扣零售商,滿足高性價比的大眾需求,抗周期能力強,一旦經濟向好,就能快速反彈;而類似樂高之類的興趣消費品牌,滿足精神消費需求,只要充分“拿捏”了用戶和市場,就能輕松穿越牛熊周期,一路向上。
早期的名創優品更像Dollar General,如今的名創優品,目標瞄準了“Dollar General+樂高”的復合體。
Dollar General VS名創優品:同向不同路
Dollar General和名創優品,有諸多相似之處,一度都指向了高性價比,因此,在某種程度上,Dollar General的現狀,很可能就是名創優品的未來。
但其實兩者路徑并不完全一致,也有一些分歧。
其一,定位并不完全相同。
相對來說,Dollar General更為下沉,定位為一美元店,目標群體是美國“五環外”人群,多數門店分布在美國小鎮。五環外的定位,讓Dollar General只能沿著“性價比”這條道路走到底。
與Dollar General不同,名創優品做的是“五環內”的生意。
雖然五環內的群體,也有理性的性價比需求,這是名創優品早期打開市場的鑰匙 — — 即便到今天,名創優品也沒背離“性價比”的基本屬性,比如,約七成的非興趣消費產品,以及舊款成熟產品,保持價格穩定,甚至因為規模效應還能降價讓利。
但同時,五環內人群,也有著較高的購買力水平,可以支撐非剛需的“興趣消費”,可以類比的是,樂高服務的也是中高端用戶。
因此,名創優品的策略是,以性價比去打穿基礎消費,滿足“美好”生活訴求,且高性價比,依賴于規模效應,挖深護城河;同時以興趣消費,滿足精神消費需求,抬升毛利率;一上一下,形成對全域市場的合圍。
其二,在開店模式上,兩者亦有不同,Dollar General主要采取直營模式,而名創優品則是以合伙人模式、代理模式為主,直營為輔。
原因在于,Dollar General成立于1939年,市場處于供不應求狀態,匹配相對緩慢的直營擴展模式,還能保留更高毛利率。
再從品類來看,最近兩年,Dollar General大規模拓展生鮮品類,而生鮮品類運營難度極高,也更適合直營模式。
與Dollar General不同,名創優品把合伙人、代理人模式玩得風生水起。
相比直營,代理、合伙模式擴張更快,Dollar General 80多年開出了18000家門店,而名創優品成立9年,就已開出了5000多家門店。
如今,名創優品已經摸索出一套可行的合伙人模式。比如疫情期間,主動讓利給加盟商,以更低毛利率銷售裝修材料等。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調研,名創優品的中國合伙人,一般在開店后12-15個月內,就能收回門店投資。正因如此,合伙人極為忠誠,截至2021年12月31日,860家名創合伙人,已有475家投資超過三年。
在海外市場,名創優品是后來者。合伙人模式,可以助其在全球范圍內快速開店,實現追趕。
其三,品牌、品類擴張路徑不同,一個主打高性價比剛需品類,一個向非剛需的興趣消費拓展。
Dollar General瞄準的還是“剛需市場”。因此,擴充了食物、生鮮等品類,期望蠶食沃爾瑪等玩家的份額。
名創優品則轉頭向上——與樂高同行,向潮玩進軍,延伸至興趣消費領域。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TOP TOY共有89家門店,在中國潮玩賽道排名第三,2021年,單店GMV為人民幣710萬元,同樣排名中國第三。
另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計,2022年至2026年潮玩賽道的GMV將以24.0%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2026年將增長至1101億元。整體而言,潮玩是個極度分散的市場,并沒有一家獨大者,行業龍頭前三的市占比,也不過14%左右。水大魚大,TOP TOY假如運營良好,有望吃下可觀紅利。
上述兩個品牌互相配合,一方面,可以吃透全域市場的紅利,另一方面,在全球化上,名創優品的路徑更為寬廣,可以通吃中低、中高收入國家。
其四,Dollar General立足北美,名創優品布局全球。
目前Dollar General主要立足美國,本土以外,僅在墨西哥開設了十余家門店,其增長邏輯,一是擴張品類,二是開設新店,提高布局密度,進而提升本土市場份額。
名創優品則是全球布點,截至2021年底,名創優品已在海外開設1900家門店,進駐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為何名創優品如此高舉高打全球化戰略?
首先,和其“興趣消費”定位密切相關。無論迪士尼還是樂高,都已充分全球化,樂高已經進入了全球120個國家和地區,且兩者海外營收規模,均高于本土,可見,興趣消費可以拉通全球市場。
其次,也和中國供應鏈的絕對優勢有關,可以一攬子滿足全球不同市場的個性化需求。
總之,Dollar General和名創優品盡管同向而行,但路徑迥異,本質上也是基于各自的定位、優勢、資源差異,探索自己的最優解, 并無絕對的孰優孰劣之分。
Dollar General VS名創優品,前景如何?
同向不同路的Dollar General和名創優品,如何求解未來增長之道?
其一,渠道擴張是雙方的共同選擇。
盡管Dollar General的門店數量,已經全美第一,但其開店步伐并未減慢,反而在加快。
如今,其平均每天開設三家新店,且四分之三的門店位于人口不超過2萬人的社區。
根據GlobalData Retail統計,早在2019年,美國75%的人口,到達任一家Dollar General只需5分鐘時間。
福布斯的報道稱,“如果說2022年美國有什么標志性的景象,那可能就是在Dollar General的過道里淘便宜貨的人。”
當然,Dollar General也在發展電商業務,不過,整體而言,電商業務只是補充業務,原因在于,美國物流費用較高,Dollar General的低價難以覆蓋高昂的物流費;而且,其正在擴充的生鮮品類,電商模式也難走通,因此基本盤還在線下。
名創優品同樣在加速擴張。在線下,名創優品的新店擴張路線,是雙向并行。
一是布局全球。
逐漸摸索到全球化門道后,名創優品除了門店數量增加,單店效益數據也在向好。2021年Q4,海外單店平均貢獻營收39萬元,同比上年增長了44%,單店效益大幅提升。到了2022年Q1,名創優品海外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7%至5.2億元,海外整體 GMV同增 30%。
同樣做興趣消費,樂高的全球化案例珠玉在前,2021年營收大盤中,美洲地區占比為40%,亞太地區貢獻18%,早已是其本土的幾十倍以上;因此,名創優品的全球市場營收,假如運營良好,未來有望比肩或者趕超中國市場。
二是繼續下沉。
為了攻占下沉市場,名創優品設置了不同等級的合伙門檻。
比如,市級店鋪的特許商標使用金為2.98萬元/年,貨品保證金35萬元,縣級店鋪的特許商標使用金為1.98萬元/年,貨品保證金25萬元。
目前來看,下沉市場增速更猛——今年1月,名創優品在三線城市門店數量同比增長25%以上,且門店GMV相比一二線城市增速更高;1月,名創優品門店GMV增速為10%,其中三線城市門店GMV拉動效應最為明顯,同比增長了30%以上。
類比一下,Dollar General目前在全美開設了18000家門店,而名創優品在國內僅開設了3000多家門店,且中國市場幅員更為遼闊,人口規模更為龐大,因此,未來下沉市場完全有可能數倍再造名創優品。
當然,布局下沉市場,可能會導致單店業績的下滑,但并無大礙,下沉市場的人力、租金等成本都要遠遠低于一二線市場,因此,即便單店業績下滑,也能跑通商業模式。
此外,與Dollar General品類不同,名創優品售賣的11個主要品類,包括家居、美妝、玩具等,非常適合電商售賣,因此其線上渠道已進入收獲期。2021年Q4,名創優品“電商+O2O業務”營收合計占比近11%,其中,O2O業務營收同比增長130%。
而依靠“興趣消費”逆勢增長的樂高,也在加速開店,2020年、2021年樂高分別新開門店134家、165家,最近兩年的新店總數,占了總門店數量(832家)的將近四成。不難預測,接下來,同樣主打興趣消費的TOP TOY,也將進入門店爆發期。
其二,能否鍛造高效供應鏈。
歸根結底,隱藏在后端的供應鏈,才是零售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幾乎每一次零售業態的迭代,都是基于供應鏈的重構。
Dollar General就受益于此,盡管產品定價要低于沃爾瑪,但其利潤率令人艷羨,超過了沃爾瑪和塔吉特等大型連鎖超市,以及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Dollar Tree。
更低定價、較高毛利的達成,來源于Dollar General高效的供應鏈體系。
而名創優品采取合伙人方式擴展,且業務遍及全球,要保障產品和服務品質的一致性,同樣離不開供應鏈的鍛造。
一方面,依托于中國供應鏈的整體優勢——罕為人知的是,盡管美國是沃爾瑪的第一大市場,但早在2001年,沃爾瑪就把其全球采購中心落戶在了深圳,就是看上了中國具備全球獨一無二的供應鏈。
另一方面,也依賴名創優品的主動為之。如今,名創優品已與超過1000家供應商合作,以直接采購、規模化、縮短賬期等方式,基于全流程數字化的供應鏈管理系統,保障全球商品供應。
同時,利用全球超5000家門店的規模優勢,采用“以量制價”的策略,與供應商建立長期關系,合理分配雙方利益。
其三,評級機構高看,但后期資本市場表現如何,還要再觀后效。
Dollar General長期以來都是巴菲特的心頭之愛,曾是回報巴菲特最高的零售股之一。
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特里普·米勒也曾公開聲稱,Dollar General是巴菲特的潛在收購目標之一,“一頭值得捕獵的大象”。
通脹之下,Dollar General模式更被高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Mark A. Cohen認為,“只要美國還有下層階級,Dollar General就會有市場。
今年6月,《巴倫周刊》篩選出了5家值得投資的股票,Dollar General正是其一。
與Dollar General一樣,名創優品的商業模式,也得到不少評級機構的看好。
7月13日,高盛更新名創優品研究報告并首次覆蓋名創優品H股且給予買入評級,目標價23.2港元。其理由是,隨著各地疫情緩和,名創優品中國和海外業務快速反彈,店面恢復擴張,預期分店銷售效率將有所改善。同時,高盛也頗為看好名創優品的混合零售店模式,擁有強大供應鏈管理能力及產品開發能力。
7月20日,Jefferies發布名創優品研究報告,維持買入評級并將目標價由9.51上調至11.1美元。報告指出隨著海外需求的復蘇,名創優品的海外收入貢獻占比擴大,將提升毛利率水平。
不過,盡管評級機構集體看好,對于當下的名創優品來說,挑戰同樣不少,比如在潮玩賽道能否真正支棱起來,以及布局海外時,能否因地制宜,“拿捏”本地用戶等等。
綜上,Dollar General和名創優品,路徑曾一度高度重合,如今又分叉遠行,前行之路,機會與風險,都將如影隨形。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