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激蕩20年(3):為何我國電商會發(fā)展得如此畸形?
來源/聯(lián)商專欄
撰文/無名
上文就“電商所謂‘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文字游戲,對于整體供應鏈的致命沖擊及帶來的深遠影響”做了一定淺析,同時留下了兩個問題:
·電商的功過判定:究竟是在創(chuàng)造還是在毀滅?
·為何在我國電商會造成如此深刻影響?
本期作為本系列的最終章。
一、電商究竟是在創(chuàng)造還是在毀滅?
關于這個問題,其實問另一個問題就可以大體解答:電商極速發(fā)展的這些年來,究竟創(chuàng)造過幾個品牌?如果你仔細想想,好像并沒有,即便有也皆如曇花一現(xiàn),好似流星一般短暫,與實體店對于品牌塑造能力、成就與持久度相比,完全不能相提并論。無論你怎么維護電商,這是不爭的事實。
電商沒想過創(chuàng)造品牌嗎?當然想過,而且曾全力投入過,比如曾經(jīng)風靡一時的“淘品牌”,只是最終結果證明了一個現(xiàn)實——電商天生就不具備創(chuàng)造品牌的基因。它只是一個更高效的渠道,且由于它的屬性是“去中間商化”,所以同時也把塑造品牌最重要的價值賦能部分去掉了。
因此電商打造品牌是一個偽概念,它能做到的是為品牌提供一個更高效的銷售渠道,為消費者提供一個更便捷與實惠的購物渠道。所以在渠道方面它能不斷地創(chuàng)造——比如從PC端到移動端、物流效率的不斷提速、不斷地細分渠道、直播平臺等等……而品牌塑造卻無能為力。這就是它的基因,“娘胎里帶的”,想改也很難。
所以后來的電商巨頭們逐漸看清楚了——它們與線下本就是一體兩面且它們須依附于線下并靠搶劫為生,而線下實體一旦被完全擊潰,那么它們也無法繼續(xù)如此滋潤。就像劫匪其實更怕百姓一無所有,因為那樣他們就搶不到東西了,也得餓死。所以它們開始投資線下、賦能線下、試水線下實體,其實根本原因在此。只不過由于它們天性“短平快(劫匪也是這樣的)”,所以無法忍耐慢慢地培養(yǎng),結果只能采用兩種形式:
·要么用資本逐漸控制實體;
·要么用洗腦的手段不斷影響實體,使它們也“快”起來;
當然更多的是“雙管齊下”。結果就造成了當下的局面——電商們越來越“急迫”,實體們越來越“急躁”,全行業(yè)都無比躁動,都有些“寅吃卯糧、殺雞取卵”的意味。
所以結論來了:究竟誰在創(chuàng)造(賦能價值)?誰在毀滅?答案是實體在創(chuàng)造、電商在毀滅。且從電商目前的實際情況更能看清——
·阿里雖然依舊占據(jù)行業(yè)頭把交椅,但它已完全渠道化,且完全“資本化”,早已不是新品牌玩家能玩的了;
·拼多多越罵越火,人家就是牢牢握住“價格屠刀”,在它的眼里與心中,從來沒有價值,只有價格,它玩的是人性、是國情;
·閑魚已被網(wǎng)友們說成了“假冒偽劣及盜版的大本營”,若有空可去看看相關評價,你就會對巨頭的戰(zhàn)略思維“佩服”得五體投地,那確實是把政策法規(guī)研究得很明白且“切割”得明明白白……
所以,當下的電商已完全“兩極分化”:不是已被實體店養(yǎng)出來的、廣為人知的成熟品牌,就是XXXX了。但由于當下整體生態(tài)已出現(xiàn)了嚴重失衡——“狼多肉少”,所以雙方都陷入了困境,看似實體更難一些,其實電商們也不好受。
“屠龍少年終成惡龍”的故事大體不過如此。
二、為何在我國它會變得如此畸形?
誠然,電商是先進的、高效的,是潮流,是未來的趨勢,所以是難以阻擋的,但之于我國而言,似乎有些“物極必反、過猶不及”。換言之,當我們沒有真正想明白、弄清楚之前,如此大力支持其發(fā)展,不免有些操之過急。
我國是人口大國、制造業(yè)大國、消費大國,但同時也存在著產(chǎn)業(yè)層次不高、就業(yè)問題嚴峻、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等一系列問題,而規(guī)律又告訴我們:先進的必然不斷沖擊并逐漸替代落后的,所以電商沖擊線下實體無可避免。可問題在于我們并未真正準備好,也似乎未審慎地分析過全面沖擊造成的問題及如何疏導、承載。一些“天才”人物把愿景描繪得無比美好,要知道,天下萬物本就一體兩面且能量相等,“無比美好”本就隱藏著“巨大風險”,比如能騙人的騙局都是無比美好的,好比P2P,結果大多以悲慘收尾……
所以,當我們過度地放縱且助力一種并未看清的未來趨勢之時,同時也在將它的對立面過度放大了。電商的對立面即實體及相關就業(yè)、產(chǎn)業(yè)鏈、供應鏈等全面的衰亡。可還是那句話:我們似乎并未準備好并做好預案。所以試想假設起初并非讓電商如此肆意生長,而是如歐美一般管控式發(fā)展,那么現(xiàn)在或許會將是另一番局面——
實體依然具有活力、電商更是潛力無限,而并非如當下使一方奄奄一息、另一方成為了嗜血的怪物……
所以,老話一般都是對的,比如“過猶不及、事緩則圓”。恰如電商,當把它拔升至一種它本不應該在的地位之時,便膨脹了、迷茫了、開始吞噬并毀滅一切了……
這或許是一個深刻的教訓,當然也給了我們巨大的啟示,核心在于認知。
結語
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一切問題都應辯證來看,沒有完全的好、也沒有完全的不好,一切都是一體兩面且對立統(tǒng)一。誠然,我這系列的態(tài)度是過于批判的、過度強調其消極面的,一方面也著實因為看到由于它的失速發(fā)展對整體造成的嚴重沖擊與影響。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它的積極面不可否認、同樣巨大。
也許,當下我們更應真正意識到這樣一個問題:當一方成為主導且壓制性存在之時,連我們的“所見所聞都被掌控”了,而所見會影響認知,最后或許真會如那句笑話所說那樣——被賣了還幫著數(shù)錢。
望有啟發(fā)。
延伸閱讀:
發(fā)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