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光西武百貨被賣 下一步伊藤洋華堂如何盤活?
來源/聯商個人VIP專享頻道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潘玉明
日本崇光西武百貨店,曾經的行業大腕,經過10個月的討價還價,被廉價出售。
風聲屬實
對于7&i集團出售崇光西武百貨的事情,筆者之前介紹7&i的文章中曾經提到過。2022年11月9日,媒體傳出美國峰堡投資集團(FORTRESS INVESTMENT GROUP)與Yodobashi(淀橋)控股有限公司(東京)合作,在西武池袋總店、崇光千葉店等店鋪開設Yodobashi分店。作為收購合同談判的條件之一,壓縮百貨店面積,讓家電連鎖店進駐,Yodobashi(淀橋)狠狠插上一腳,大幅度地介入百貨店黃金地段。
關于議論很久的售價,7&i集團表示,售價在2000億日元以上,這等于沒說,因為當初2005年底收購崇光西武為主體的千禧零售時,就花費了2000多億日元,折騰16年下來,平進平出,應該算是揮淚大甩賣吧。
2022年1月,美國投資機構提出評估報告,要求7&i保留便利店績優板塊,處置百貨店、綜合超市持續虧損板塊。隨后在當月底,有媒體傳出風聲,7&i集團討論出售崇光西武。2022年4月7日,集團社長井阪隆一對媒體公開說,公司正在考慮包括出售部分股份在內的經營選擇。對于崇光西武事業,在推進結構改革的同時,還將考慮尋找最佳業主。直接印證了2021年7月公示經營計劃時所說的那樣,為了應對經營危機,公司正在考慮包括出售部分股權在內的所有可能性。內部人士其實已經確認,與崇光西武不順暢的合作到頭了,甚至有人說,7&i集團是先賣崇光西武、再賣華堂,只留下便利店。
據媒體介紹,7&i集團確定出售崇光西武百貨店業務,初步要價不低于2005年收購時的2000億日元,不然就太虧了。但是由于崇光西武有大約3000億日元流動負債,加上崇光西武百貨店事業持續虧損,成長價值幾乎為零,所以,在外圍看熱鬧的分析評論者都覺得這個事情很難談。
2022年5月23日,第二次招標結束,有三家公司對外公示參與。2022年7月3日,FORTRESS獲得優先談判權,多個新聞機構報道說,該集團已經獲得話語權,例如《日經新聞》在7月9日就報道說,事情已經敲定。2022年10月26日,公司組織媒體意見交換會,專題回答了有關出售相關細節問題。
命途多舛
從2006年到2021年,崇光西武合并的銷售額,從9883.57億日元,下滑到4576億日元;營業利潤從盈利267.72億日元,下滑到赤字45億日元。
1992年,西武有32個店鋪,2000年崇光有28個店鋪,逐步陷入經營危機。到2022年,兩個百貨店企業合計只剩下首都圈附近的10個店鋪(西武6個、崇光4個),可以說是跌落無底線。
崇光最早源自1830年大和屋,早期在大阪心齋橋做二手服裝店。在1970年代以后突然地發展起來,在全國各地展開了多家百貨店,1990年代一度號稱百貨業翹楚。西武百貨店在堤清二的指導下,曾經是西武流通集團的核心成員,一時風光無限。從1990年代后期大丸百貨店率先開始百貨業務變革以后,這兩個百貨店動作遲緩,眼看著從高峰期快速跌落。
2003年,崇光與西武等三家企業合并,成立“千禧控股(Millennium Retailing)”零售公司,6月1日正式確定為“千禧零售”。鑒于2002年崇光西武兩家百貨店銷售額合計超過1萬億日元,因此,當時的野心是合并以后與高島屋百貨并列,成為日本規模最大的兩個百貨集團之一。但實際上雙方整合并不順利,兩個企業到2004年9月才真正合并。
應了那句古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兩個企業還沒睡滿一個年度的踏實覺,2005年12月,7&i集團伸出魔手,收購千禧零售的主導股權,引出一個新的風波。2006年1月,7&i將崇光和西武兩個百貨店企業納入麾下,2009年8月1日起,崇光西武組合公司解散,以“Sogo·西武”形式作為7&i集團成員出現在媒體。伴隨一個揮淚大甩賣的舉動是,2009年8月31日,崇光標志性的心齋橋本店閉店,連同土地和建筑物以379億日元,便宜賣給了大丸集團,同年11月14日,作為大丸心齋橋店北館開業,崇光百貨用自身的失落見證大丸的戰略轉型選擇。
那么,7&i集團為啥要伸出購并崇光西武這一手?作為當家人,號稱零售之神的鈴木敏文專門寫一本書來解讀這個話題,歸納封面一句高大上的話就是:消費者的行為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維度,要積極應對這種行為。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