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物“刪照門”,難免失人心,危機潛四方
來源/鯨商
撰文/瀟杰
“你(得物)擅自刪我照片,那我就不客氣刪了你APP”!一些氣憤的用戶點開手機,痛快進行了宣泄。
導火索是貼著“專業”、“時尚”、“潮鞋”標簽的得物電商APP,爆發了“刪照門”,惹得用戶“人心惶惶”,難免讓大量用戶質疑得物侵犯了他們隱私權。
對此,得物官方回應:自己完全沒有任何動力去做刪除用戶相冊等不合規的行為;同時,對于用戶的海量視頻內容,得物沒有相應技術能力進行批量識別,甚至定向刪除。
顯然,用戶對這一則反饋并不滿意。APP侵犯用戶隱私的事年年都在發生,而用戶的隱私保護,似乎成了越來越難的事。
得物作為垂直電商的“后起之秀”,近年來備受虛假“炒作”、鑒定資質、假貨縱橫等方面的質疑。如何保護好消費者權益,似乎已經被眼前的困難蒙蔽。通過此事,也能窺見垂直電商在生存發展的挑戰。
01
得物漸失“人心”
事件伊始,不由得讓人細思極恐。
11月12日,有網友曝光視頻稱,他雙11在得物app購買的貨物有問題,并上傳了一些與貨物相關的視頻證據到得物平臺。隨后,他發現得物涉嫌通過調用他的手機權限,刪除了手機里與問題貨物相關的視頻。
得物稱在收到用戶反饋,公司已第一時間聯系該用戶及手機廠商核查。并且,得物稱這位用戶反饋的異常情況,正以高工作優先級與用戶及廠商溝通核查,認真查明后,一定會負責到底。
然而,得物對此事件的排查結果是,得物App并未刪除用戶手機相冊中的原視頻,而是臨時緩存文件。得物認為自身不具備能對用戶相冊進行批量識別,甚至定向刪除的能力。
其僅刪除了用戶在App中編輯、處理、上傳視頻過程中,系統生成臨時緩存文件,上傳成功后清除緩存。同時,得物還強調,得物App為了縮短用戶編輯視頻等待時間、避免影響原用戶視頻,采用的是臨時緩存文件方案,這是行業通用方案。得物已第一時間研究優化該體驗避免誤會。
但就此說法,原爆料人并不認同,在其個人社交媒體平臺上,他曬出了視頻的刪除路徑,清晰指向了從“圖片庫”到“相冊”再到“最近刪除文件”。大量用戶也表示,相冊不是“緩存文件”,是得物在玩文字游戲,忽悠消費者。
隨著事件愈演愈烈,有相關技術人士在社交平臺表示:“其實有很多流氓軟件會私自調用我們的攝像頭、麥克風。如果用戶同意APP獲取讀取權限的話,APP是只能讀但不能修改內容。但如果用戶授予了‘讀寫權限’,或授予的權限中包含可以修改或刪除相關內容。所以有可能出現APP修改用戶手機內容的情況�!�
也有人認為,APP如果可以刪除相冊照片,那么應當是手機或者系統廠商提供了路徑和權限,APP才能刪除。不同手機對于權限的設定不同,但權限隱私類功能,也確實是很多廠商應該重視的。消費者也要提高警惕,無需對所有APP開放全部權限。
其實,靠專業第三方鑒定、潮流二手鞋交易等獨特功能火爆的得物,近年來,關于得物假貨、退換貨、維權等問題頻頻被爆出。得物還因存在違規使用個人信息問題被工信部多次“點名”。
2021年4月,有關部門接到網友對得物的投訴,網友認為得物在后臺偷偷啟動包括手機公積金在內的多個App,此舉嚴重侵犯了其隱私權,意在收集其部分個人信息。
可以看出,在質量問題頻發和投訴維權難的情況下,用戶對得物的信任度正在降低。
而除了得物,侵犯用戶隱私的電商APP,還有很多。
02
APP侵犯用戶隱私,屢見不鮮
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把“不作惡”作為公司信條。這條公司價值觀,后續被硅谷其他公司所效仿。
但在如今的眾多互聯網公司中,侵犯隱私的事件似乎成為“日�!�。
早年,PC互聯網時,360是“流氓軟件教父”,后面360反過來專門打擊流氓軟件。
但360“全家桶”服務的黑歷史并沒有被抹去,成為廣大用戶揮之不去的痛。360“全家桶”是指用戶在安裝360某款軟件后,會被“推薦”安裝360瀏覽器、360壓縮以及360驅動大師等其他軟件。
曾有眾多網友吐槽,自己將360安全瀏覽器主頁設置為某導航網站后,打開主頁時仍會跳轉為360導航。這給自己使用帶來不便。而且,360“全家桶”軟件功能重復,占內存,給用戶帶來很多不便和麻煩。
除了備受詬病的全家桶事件,在2017年,360又因智能攝像頭未經用戶的同意,泄露用戶隱私的事件,被推上了風口浪尖。草草回應后,360未能平息眾怒,最后只能以內部業務調整為由,關閉了涉事直播平臺。
后來,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58同城因隨意泄露客戶隱私再次被點名。Boss直聘、閑魚等軟件,也因侵犯用戶隱私被多次點名。今年7月,國家網信辦發布通報稱,根據舉報,經檢測核實,“滴滴出行”App 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通知應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
這些App之所以如此大膽,主要是因為想了解用戶需求,便于精準投放廣告。只是這些負面新聞纏身的App,行為已觸犯了法律,逐漸走向失控。
58同城曾一度被打上“騙子聚集地”的標簽。在社交平臺中,有大量用戶吐槽58同城。有人懷疑因注冊58同城,被不明身份的人獲取私人信息,撥打電話進行詐騙,致使自己損失數萬元;也有用戶在58同城看房后,被中介挖了資產詳情;更有大量商家在58同城中虛假宣傳、拖欠押金。亂象叢生的58同城,沒有保護用戶的隱私,是其沒落的核心因素之一。
去年7月,國家網信辦進行網絡安全審查。由于用戶隱私數據安全,個人簡歷數據泄露等問題,BOSS直聘暫停新用戶注冊。直到2022年6月29日才恢復新用戶注冊。另外,閑魚中曾有大量買賣私人信息的事件,比如,有的“紅娘”利用不當途徑獲取多人信息,追星族通過買賣人明星信息進行跟蹤。甚至因此衍生出多條灰產。閑魚官方多次重拳出擊,封禁大量相關搜索詞條和商家。
也是去年,有網友又曝出“華為手機提示豆瓣App刪除用戶圖片”。對于此次爭議,豆瓣解釋稱是在網絡較差的環境下,系統誤將用戶上傳的圖片當成緩存文件刪除導致的bug引起。豆瓣表示,在未獲用戶授予存儲權限的情況下,豆瓣任何場景下不會讀取用戶設備上的文件,且從技術層面上來說也無法實現。
平臺方的回應如出一轍。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由于Android權限模型的設定問題,App確實有權限刪除其他相冊的圖片,但更改用戶相冊是否存在惡意行為,還需要更充分的證據論證。
回到垂直電商得物上,其命運不像58同城、豆瓣、華為那樣好運。綜合電商平臺和手機品牌能靠品牌力挺過一次次事件,但得物卻在監管強化和流量越來越貴之際頻頻出事,品牌力也隨之削弱。
03
垂直電商,命途多舛
從早期的拍鞋、樂淘、好樂買B2C電商,曾風光無限,然而都倒下了,鞋類垂直電商網站并不好過。今年,寺庫、洋碼頭、蜜芽寶貝、辣媽幫等垂直電商也倒下了。
現在得物多次被曝出負面事件,背后顯示出的,其實是得物的發展瓶頸、流量焦慮、增長焦慮、盈利焦慮…..
自2015年成立以來,得物目前共獲得過3輪融資。2018年10月,得物獲得了虎撲體育、動域資本的首輪融資。2019年2月,得物獲得了普思資本、高榕資本、紅杉中國的Pre-A輪融資。
緊接著幾個月后,得物再獲來自俄羅斯的風投機構DST Global的融資。這輪融資完成后,得物的估值升至10億美元。
然而,此一時彼一時。2019年,得物GMV大約在60億元至70億元;2020年,得物GMV為500億元;2021年,得物GMV為800億元。雖然得物保持了增長趨勢,但其增速已然放緩。增速放緩主要因為流量成本上漲,小紅書、抖音等平臺種草能力強勢發展,以及疫情反復等因素。
今年6月,字節跳動或許認識到得物的現狀與焦慮,正討論出售其所持的潮流電商得物的少數股權,目前已就出售占比為個位數的得物股份進行了談判。
除了流量與競爭加劇,得物在品類與品質上,也有缺陷。得物雖對大量球鞋、奢侈品包具有相對權威的堅定能力,商品品類亦從鞋類擴展到包括服裝、箱包、美妝、配飾、潮玩等領域。但用戶購買潮鞋之外,往往仍會選擇綜合電商平臺。
因為得物產品品質常�!安贿^關”。2020年6月,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曾指出,監測期內,共收集得物App有關負面信息8735條,主要涉及假冒偽劣、鑒定費、優惠券等問題。在黑貓投訴中,也有大量關于得物的投訴。
今年1月16日,得物再次因登上央視的《每周質量報告》而“備受矚目”。該欄目曝光了直播電商產品質量調查的結果,其中得物高達50%的抽樣不合格率讓其成為了外界關注的焦點。
17日凌晨,得物承認了報道中的2款商家所售產品的確存在問題,并下架了兩款產品。同時,得物在回應中強調了商品本身的產品化指標和安全性方面符合國家標準。他們會在后續加強對商品標識的巡查和抽檢。
不過,得物作為鞋服類垂直電商的代表之一,消費者與“正品”的中介。多次質量問題已經讓得物成為消費者吐槽的“�?汀薄�
最近,生鮮垂直電商每日優鮮發布的財報顯示,現在公司僅剩55位在職人員,這些人被視為在“收拾殘局”,無疑是給垂直電商的一記重錘。得物模式雖不同于生鮮電商,但他們本質上都困于流量、產品、盈利、復夠、存貨周轉等問題。
接下來,得物將如何面對高價“炒鞋”、成本上漲、鑒定能力等方面的質疑,還要看其能否真的站在消費者立場上思考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