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第14年,線下商業打了個翻身戰?
上海新世界城,顧客正在排隊。/《上海早晨》節目
來源/獨角Mall
撰文/黑天鵝
每年雙十一期間,鴨梨總要準備3-5張A4紙,化身數學達人,密密麻麻計算線上店鋪怎么買、怎么結合玩法滿減更優惠。
今年的鴨梨一反往常,筆都不提,“累了,被傷累了。”直播間也不盯了,轉身投向杭州銀泰滿載而歸,直呼“商場專柜比某琦直播間便宜多了好嗎?!”
筆者采訪了身邊幾位朋友,包括一位6年經驗的老電商人,大家今年線上購買欲望幾乎為零,除了囤部分日常用品和購買必要的電器,幾乎沒有往年的狂熱:
“簡單點,優惠的方式簡單點!”
“不喜歡直播間、線上店鋪送那么多小樣,價格還是原價,就喜歡商場活動實打實的省錢。”
一年一度的消費盛宴“雙十一”步入第十四個年頭,剁手黨的熱情早已退去。
11月12日零點,第十四個雙十一結束,各大電商平臺的GMV(成交總額)卻消失了。各類戰報不再像往年那樣魚貫而出,平臺和商家愈加低調的背后,本質上是電商高增速時代的結束,消費回歸理性。
第三方監測平臺星圖數據發布的今年雙十一銷售數據顯示,10月31日20:00-11月11日23:59,綜合電商平臺、直播平臺累積銷售額為11154億元。
綜合電商平臺銷售總額達9340億元,天貓以58.03%的份額占據綜合電商平臺榜首位置,京東緊隨其后,拼多多排名第三。
直播電商平臺累積銷售額達1814億元,同比增速破百。抖音以微弱優勢排名直播電商平臺榜首,點淘屈居第二,快手排名第三。
盡管最終銷售總額依然創歷史新高,但增速實際上已趨于平緩,不難看出,商家和消費者對“雙11”的熱情在下降,然而這把火由線上轉向線下,線下實體商業迎來了全面反擊。
01
線上從狂歡走向理性
即時零售成新趨勢
雙十一電商“造神”的時代已成過往。
2009年,阿里巴巴首次舉辦線上“雙11”,成交額僅為5200萬元。
到2021年,天貓“雙11”總成交額達到5403億元。隨著參與的平臺越來越多,“雙11”已演變成電商業最大的促銷盛會,整體成交規模不斷創下歷史新高。
到了今年,隨著直播電商、種草經濟的發展,有流量的平臺正在搶品牌和供應鏈,有供應鏈的平臺則開始搶流量和內容,新舊勢力交戰正酣。
李佳琦直播間,今年復出后不再大呼“OMG”“買它”,而是一直強調“理性消費,快樂購物”,卻因“最低價賣貴了”再引風波。
有業內人士分析今年雙十一正成為一個拐點:過去十四年來,電商平臺從一年一節到月月過節,如今行業進入存量市場加少許增量階段。
如今,雙十一早已不是線上電商的專屬促銷活動,雙十一這把火早已燃到了線下實體店,為了就是與電商一搏。
近年來,人們的消費習慣從“報復性消費”逐漸轉變成“動態囤貨”,這讓今年“雙11”囤高頻民生商品成為消費的重要組成內容,于是線下超市在今年“雙11”紛紛首次推出大幅度的打折促銷活動,同時“即時零售”成為新的殺手锏。
所謂即時零售是指消費者線上交易平臺下單,線下實體零售商通過第三方(或零售商自有)物流執行配送上門的服務,提供的產品包括食品飲料、蔬果生鮮、醫藥健康、數碼3C等商品,配送時效通常在30-60分鐘,及時性、便利性二者兼備,這對很多上班族非常友好。
沃爾瑪走的是“品牌直降”的路線,與國際知名品牌和中高端日常銷售品牌合作,根據消費者家庭的生活特點引入了高端個護產品、中端性價比好物以及一些日常商品。
通過自有小程序和京東到家實現了100%門店線上化。在其官方公眾號所發布的雙十一活動推文中也明確表明,“顧客通過沃爾瑪小程序下單后,貨品從保稅倉發出,京東物流配送全國,即使在沒有沃爾瑪門店的城市,也能輕松便捷購買。”
10月28日沃爾瑪0點開售前半小時內,SK-II“神仙水”精華液賣出約4萬瓶,雅詩蘭黛“小棕瓶”精華液約8000瓶,顧客熱情高漲。
華潤萬家,通過即時零售模式實現銷售與用戶雙增長。華潤萬家和京東到家合作,旗下全業態門店上線京東到家,2021年9月,華潤方家在京東小時購的銷售額相比3月,半年時間增長了4倍。
而家樂福則在銷售模式上進行了創新,摒棄了傳統雙十一熱衷的預售模式,在活動期間,消費者不需要付定金、尾款,等快遞,選中即可下單。
首次參與蘇寧雙十一的家樂福中國,表現更是亮眼。家樂福中國“雙十一”累計銷售達31.2億元,同比增長43%,到家業務訂單達204萬單。
此次雙十一,家樂福還締造了不少深受消費者歡迎的“爆款”。雙十一當天僅半日,家樂福共售出卡樂比水果麥片達3.3萬件、德亞全脂牛奶2.3萬件、NDP紅富士蘋果14.4萬斤。
02
線下Mall瘋狂反擊
走出差異化
價格、增值體驗、品牌聯動......掀起購物潮
消費熱情之火從線上燃向了線下,雙十一線下商場迎來了購物潮。
在上海、杭州、長沙等城市的熱門購物中心,出現了顧客排隊結賬的“盛況”。他們大多或是奔著比線上更低的價格、或是提前提前搶到了商場的優惠券,或是為了得到附加體驗而來。
有網友對比,上海新世界城的柜臺商品直接打7.7折、第一百貨7.8折+團購券,“算下來比某直播間還便宜”。再加上一些商品送雙倍積分、不用湊單和蹲點,“實在是有點爽”。媒體報道稱,10月22日新世界城開門兩小時,營業額就達到1200萬元。
線上線下聯動
專心把價格打下來
莆田益田假日世界,雙十一期間:
項目給出大額補貼,全場折扣1折起,其中GAP,5折再減30元,部分產品折扣已經低于天貓官方旗艦店
全場抖音及線上小程序賣券超過1.2萬張,刷新了福建省市場新高,所有折扣券三天直接導流線下消費,其中姚姚酸菜魚、滬上阿姨兩家,超700張折扣券半小時內售罄。
阿迪達斯銷售金額創福建新高,在莆田市內,正品阿迪賣過莆田貨,說明消費者對高性價比的產品依然有很大的需求。
深圳滿紛天地杉杉奧萊,FILA、李寧、MLB、雅戈爾、歐時力、歌力思等大牌折上折,疊加線上線下折扣,讓消費者享受到極致性價比,同時在餐飲美食方面,以超值團券+霸王餐等形式,俘獲不少消費者的味蕾。
增值體驗、專車送回家
消費者直呼“愛了”
據杭州武林銀泰官方稱,“雙11”預購首日客流同比翻番。海藍之謎、蘭蔻、雅詩蘭黛、嬌韻詩、CPB、阿瑪尼等數十個美妝品牌賣爆,多次補貨。
在提供服務上花更多“小心思”。如為浙江省內當日累計消費滿1500元的游客報銷火車費,為消費滿3000元的會員提供市內專車送回家,還為所有顧客提供免費郵寄到家服務。官方數據顯示,武林銀泰預售第一天內共發出了數千份快遞。另外,杭州武林銀泰還推出拎包、女性關愛、任性賠、任性退等服務,為消費者營造線下“無憂購物”體驗,削減消費者線下購物帶來的不利因素。
線下主題活動
買得爽,玩得更嗨
深圳前海壹方城在雙十一期間以“解憂脫單便利店”為情感話題,打造了“單身貴族節”活動,全場3倍積分、美妝團券、品牌快閃店、大牌零售、限時搶殺、聯合政府補貼3C數碼品牌、餐飲一人食等適合單身群體特性的奇妙玩法,極大地引起了單身人群的情感共鳴。
今年上海港匯恒隆廣場三年慶典正逢“雙11”預售,“雙喜臨門”帶來豐富的主題活動。
該商場以“GATEWAY TO HAPPINESS”為主題,打造“正廣和獨家限量版快樂水”、“開心到爆炸定制爆米花”、“快樂車廂”等美陳互動裝置,消費者不僅能拿捏住朋友圈,還能通過小游戲獲得小禮品。
港匯恒隆廣場還打造“NFT投資官”快閃魔方,消費者可免費定制專屬數字藏品頭像。另外,DIY定制、手磨咖啡教學等體驗成為許多商家鏈接會員顧客的門店專屬活動,一些商家還結合戶外活動把露營場景搬進店內。恒隆地產副董事胡惠雅向媒體表示,在活動期間,商場推動場內眾多品牌帶來獨家發售,全國全球限量的精品,超過90%的品牌商戶呈現店內活動,希望能讓顧客體驗別樣快樂,也能滿足大家的購物需求。
發力會員經濟
盤活私域流量
以銀泰、百聯、凱德為代表的百貨商場從多年的線下店慶中摸索出了門道,在電商時代也緊跟潮流,積極擁抱雙11,一方面推出了銀泰“喵街”“i百聯”“凱德星商城”等線上商城,一方面還搭建了線上線下同步滿減、線下活動引流、線上直播賣貨的多陣地營銷體系。
龍湖天街借助了雙11開展了瓏珠秒殺活動,試圖增強會員和粉絲的黏性,比如餐飲類10瓏珠秒殺410瓏珠券、指定零售類11瓏珠秒殺1111瓏珠券、指定珠寶及數碼品牌類滿5000贈2000瓏珠券。按照10瓏珠抵1元的規則,其活動力度不小。
03
超級體驗時代勢不可擋
線上再輝煌,終究離不開線下
筆者認為,消費從線上轉向線下是必然,更準確地說,“線上+線下”優勢互補必定是未來發展趨勢。
1、電商促銷已經是“常態化”,電商市場走過了行業擴張期。
現在的雙十一已經提不起很多人興致了,沒了雙十一,還有雙十二,還有618,消費節已經是屢見不鮮,不溫不火也沒有新意。
另一方面,受疫情影響,消費者更關心的是購物體驗和權益保障,“買個便宜”的網購沖動減少,經常“想薅羊毛反被薅”盲目趁低價購買不合適再退貨,不僅浪費個人精力,也造成巨大的社會資源浪費。
2、物流配送是今年以來電商經營的一大考驗。
疫情風險區突擊頻發,今年受疫情影響,電商平臺的經營受到一定影響,物流配送成為對平臺和商家非常大的一個考驗。
發出的快遞卻因為收貨地疫情影響無法收貨,常常快遞費和打包人工費都打了水漂。
3、價格,被線下品牌商、商場打下來了。
以前電商在平臺紅利期,可以做到比線下商場價格低,但是現在很多收入都被平臺抽走了,運營費用就不會低了。
一知智能市場負責人陳厚志:
“線下專柜和品牌聯動,通過優惠券疊加或者高階會員的福利,能夠直接給出比李佳琦直播間更便宜的價格。這可能是具備線下渠道能力的品牌商的一個殺手锏。”
4、超級體驗時代已來,“盡早布局線下。”
正如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所說:“電商的比例未來肯定是上升的,但不可能百分之百都是電商。店鋪存在的理由和價值是,有沒有以顧客為中心做店鋪運營,還有店員是不是帶著這種心態賣貨,這是未來競爭力的核心。”
新消費品牌無論是蕉下、薇諾娜、完美日記還是觀夏,在線上積累了流量后都紛紛轉戰線下,實打實的線下體驗才是品牌進一步擴大影響力的鑰匙。
電商一枝獨秀的時代已經落幕,電商平臺正著力反哺實體經濟。未來交由線上、線下雙開花,重塑二者共存互補的新消費平衡。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