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迪ALDI的節儉商業模式和營銷策略研究
出品/聯商VIP專享頻道
來源/The Strategy Story
作者/Kunal Mehta
編譯/松柏
假設你讓人們回想自己網購時記起的第一個品牌,大家將異口同聲說出亞馬遜。同樣,當你讓他們列舉一個線下零售品牌時,答案會是沃爾瑪。這兩個品牌通常被稱為零售界(線上和線下)的“鼻祖”。
因此,當沃爾瑪的時任首席執行官高福瀾(Greg Foran)(2014--2019)談到他所欣賞的競爭對手時,使用了諸如“兇猛”、“聰明”和“優秀”等形容詞,但這些詞不是用以形容亞馬遜,而是指阿爾迪,一個能讓高福瀾坐立不安的競爭對手。
阿爾迪(Aldi),始于德國小鎮上的雜貨店,如今卻已成為零售界的巨頭企業,在全球擁有近12,000家商店,年收入超過1090億美元。
是什么讓阿爾迪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在了解阿爾迪的商業模式和定價方法之前,我們有必要深入了解其歷史。這一切是從何時何地開始的呢?
一切始于兩兄弟對“節儉”的堅持
二戰結束后,西奧(Theo)和卡爾·阿爾布雷希特(Karl Albrecht)兄弟決定從德國的一個小鎮埃森開始擴大他們家族的雜貨店業務。他們起初就清楚意識到,只有通過向客戶提供最優惠的價格,并比競爭對手做得更好,他們的業務才能發展壯大。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兄弟倆知道他們必須保持低成本,因此,他們對店里的每一筆小開支都很謹慎。事實上,西奧在白天就關掉店里的燈,并記錄每一筆交易。他們還將商店的設計支出保持在最低限度。兄弟倆的這些原則至今仍是阿爾迪公司的基礎。
然而,這對兄弟之間的合作并沒有持續下去。1961年,關于阿爾迪(Aldi)是否應該出售香煙的爭議導致兄弟倆將企業一分為二:Aldi Nord(德國北部)和Aldi Sud(德國南部)。有趣的是,德國Aldi Nord和Aldi Sud地區的分界線被稱為 “Aldi赤道”。
盡管阿爾布雷希特兄弟倆已經逝世,但這兩家企業仍然是獨立存在的。兩家企業在18個國家開展業務,并且通常只以阿爾迪之名,而不考慮使用阿爾迪北部或是阿爾迪南部的稱號。兩家公司加起來是世界上第八大零售商。
來源:Statista
阿爾迪的企業座右銘是:“以最低的價格提供最好的質量”,203,0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阿爾迪員工每天都在踐行這一承諾。
阿爾迪保持低價的商業模式
阿爾迪的商業模式有三個關鍵組成部分,以幫助該品牌保持低價。低運營成本,通過自有品牌和有限的SKU獲得高利潤。讓我們來詳細了解每一個組成部分:
1. 低運營成本。
阿爾迪能夠保持低價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通過部署戰術,使其運營成本盡可能的低。這些措施包括:
·僅提供基礎體驗。如果你正在尋找一種令人愉快的購物體驗,那么也許你應該把阿爾迪從你的行程中刪除,因為把顧客體驗保持在最低限度是阿爾迪維持低成本策略的一部分。
這意味著阿爾迪的顧客要經歷一些不便:改租購物車、收費的紙袋和塑料袋以及自行打包商品。 因此,阿爾迪不需要員工或消耗他們的時間去取回購物車,如果顧客不歸還購物車,他們會受到懲罰。 這種做法不足為奇,因為歐洲的超市已經這樣實施多年,但美國顧客認為阿爾迪的做法造成了不便。
·智能設計原則。 阿爾迪也采用了幾個關鍵的設計細節,使結賬時的效率最大化。阿爾迪在許多產品上貼上超大的條形碼,并在多面打印。這使得掃描變得相對容易和快速。一旦完成計費,收銀員就會把雜貨直接放到購物車里。 阿爾迪不會浪費時間給食品雜貨裝袋。由顧客自己將購買的東西裝袋,每個袋子都要收費。
阿爾迪商店的許多商品都放在原始的紙板運輸箱中,而不是單獨擺放。這為員工節省了大量時間,否則這些時間將用于擺放貨架上的單個產品。
·較低租金成本。阿爾迪不像其競爭對手那樣擁有眾多的SKU。因此,它可以將店面面積限制在平均12,000平方英尺,而沃爾瑪是178,000平方英尺,Costco是145,000平方英尺。 這樣做的好處是,它每平方英尺的回報率要高得多,而且庫存儲存、補貨、訂貨和清潔的工作也較少。 因此,阿爾迪商店不需要像其競爭對手那樣保留那么多員工。
·員工一人身兼多職。阿爾迪不像其他超市那樣采用按角色分工的傳統做法——如收銀員、店員、操作員等。在阿爾迪,員工經過交叉培訓,可以在店內從事各類工作。阿爾迪也不希望其員工接聽電話,所以不公開分享電話號碼。因此,一家阿爾迪商店常常只見三到五名員工,為他們節省了大量資金。
所有這些節省下來的錢都以折扣或更低的價格回饋給顧客。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