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消費復蘇:白酒先行,黃金價格大漲
來源/36氪
撰文/謝蕓子
春節黃金周往往是透視全年經濟的窗口。作為“新十條”頒布后的第一個黃金周,春節消費的火熱反映了消費信心的回升。
國家稅務總局最新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2023年春節期間(1月21日至1月27日),全國消費相關行業銷售收入總體保持增長態勢,同比增長12.2%,比2019年春節假期年均增長12.4%。
其中,生活必需品、家居升級類商品、旅游服務等消費增長較快,返鄉過節帶動務工大省消費增幅較高。
美團數據也表明,2023年春節前6天(1月15日至1月20日),日均消費規模同比2019年春節增長66%,北京、上海、成都、重慶、廣州等地消費規模居全國前列,異地消費較去年同期增長76%。
那么,從新春“開門紅”到2023年經濟長紅,還需多久?春節的消費數據,對整個2023年的經濟發展走勢,又起到怎樣的預判作用?
出行前置,消費“大遷移”
交通部數據顯示,2023年的春運恢復不及預期。
截至1月25日,春運前20天,全國累計出行僅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52.9%,鐵路和航空出行分別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77.1%、69.5%,而公路出行僅恢復至48.8%。從出行目的來看,探親出行或減少10億人次以上。
德邦證券研報認為,這主要受“提前返鄉”影響。在出行方式上,人們也更多選擇自駕出行。
截至1月25日的春運期間,高速公路小客車通行流量達到5.96億輛次,2019年同期為5.31億輛次,增長12.3%。春運前20天,全國百度遷徙指數比2019年同期高16.3%,百度遷徙指數還包含了不經過高速路的短途跨省市遷徙。
圖片來自德邦研究所
另一方面,相比粵江浙滬,北京2023年春運的人口流出恢復偏慢。但盡管如此,由于今年春運較前兩年增幅較大,從高線城市到低線城市和農村的消費遷移十分顯著。
百度地圖的消費復蘇指數也表明,春節期間三線及以下城市消費增長快于一二線城市。
春節之前20天,百度百城消費指數日均為10215.9,初一到初四日均為15493.3,增長了51.7%。其中,三線及以下城市增長101.7%,二線城市增長33.9%,一線城市僅增長18.5%。從總量看,三線及以下城市從大年三十開始,一舉超過二線城市。
電影“逆跌”趨勢明顯
從電影票房也能看出城市間的消費遷移趨勢。
據燈塔專業版數據,2014年至2018年,三四線城市的電影票房和觀影人次占比均提高了10個點左右;但2018年至2021年,此前上升趨勢被打斷。直到2022年后,隨著春運出行的恢復,三四線城市的票房和觀影人次占比才繼續提升。
今年春節假期前6天(1月21日至1月26日),三四線城市的電影票房和觀影人次占比分別比去年提高了1.5和1.3個點。
全國范圍看,電影票房的“逆跌”趨勢明顯。
往年春節檔,票房和觀影人次都是從正月初一到初六逐漸下降,但今年這一趨勢被逆轉,初二之后,票房和觀影人次均出現回升,并在此后幾天維持基本穩定。
總票房上,2023年春節7天預計達到67.6億元左右,大幅超過2019和2022年。剔除價格因素,觀影人次更能代表消費活躍程度,今年春節檔預計全國觀影人次接近1.3億,同比增加12.6%,比2019年略低2.5%左右。
隨著電影行業的恢復,春節期間港股首個交易日(1月26日),歡喜傳媒上漲10.42%、檸檬影視上漲7.32%、IMAX中國上漲6.44%。
圖片來自wind
國內景區爆滿,出境預訂翻倍
旅游方面,今年春節出游人數和旅游收入分別恢復到2019年同期的88.6%、73.1%,而前兩年大致在75%和58%左右,20天前的元旦假期分別為42.8%和35.1%。
可以看出,無論對比春節還是20天前的元旦,今年春節旅游的恢復進度都十分強勁。
同程旅行公布的2023春節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假期,不僅海南、云南等冬季傳統熱門目的地迎來大量游客,河南、山東等省市的旅游市場也出現大幅增長,國內多個熱門景區再現游客“爆滿”的景象。
其中,黃山游客接待量創2018年以來春節假期單日接待量新高,春節假期,黃山風景區共接待14.18萬人,同比2019年增長了12.36%。
出境游方面,伴隨政策的落地,相關旅行產品預訂量翻倍增長。
1月20日,文旅部曾發布公告,2月6日起試點恢復全國旅行社及在線旅游企業經營中國公民赴有關國家出境團隊旅游和“機票+酒店”業務。據飛豬數據,33個國家及地區的出境游相關商品預訂量翻倍增長。
整體來看,今年春節出游人數和旅游收入分別恢復到2019年同期的88.6%、73.1%,而前兩年大致在75%和58%左右,20天前的元旦假期分別為42.8%和35.1%。
圖片來自德邦研究所
申萬宏源研報認為,各出行鏈龍頭公司業績有望在二季度迎來全面復蘇,建議后續關注跨境團游復蘇及其帶動的口岸免稅業績重啟。
白酒先行,黃金將迎新周期
春節期間,海南離島免稅表現也的確亮眼。
海南省商務廳數據顯示,1月21日至1月25日,全省12家離島免稅店總銷售16.85億元,比2022年春節前5天增長20.03%,比2019年春節前5天增長325%。
路透社近日發文稱,中國1月取消旅行限制,有望重振全球奢侈品市場需求。LVMH集團董事長伯納德·阿諾特曾表示,澳門的商店已經擠滿了人,對中國市場保持樂觀態度。
反觀中國市場的“奢侈品”,伴隨疫情的放開,白酒的動銷正在恢復。
業內普遍認為,疫情明顯壓縮了白酒的消費場景,使酒企庫存水漲船高。《2022年度酒商現狀及發展報告》顯示,去年上半年,80%的白酒經銷商庫存嚴重;其中,約39.7%的酒商庫存在5個月以上。
而在2023年春節年貨節期間,酒類電商平臺1919數據則顯示,白酒銷量同比上漲了36.01%。
東吳證券預計,高端酒動銷將有雙位數左右的增長;次高端動銷預計有個位數增長。該機構認為,考慮2023年春節時間較早,部分宴席或延遲至年后舉辦,這部分有望在元宵節前后推動補貨需求。
截至發稿前,舍得酒業報價182.5元每股,漲超9.6%;貴州茅臺報價1888元每股,上漲1.5%;五糧液、酒鬼酒等均有上漲。
另在黃金層面,過去兩個多月,國際金價持續上漲,人民幣計價的黃金價格也表現強勁,上海黃金交易所黃金現貨連續交易報價從每克390元附近升至每克422元。
中國黃金協會表示,在全球經濟放緩、通貨膨脹加劇等因素支撐下,黃金價格處于歷史較高水平。且受人民幣匯率影響,國內黃金價格較國際黃金價格更為堅挺。
海通證券研報稱,美聯儲2023年或達到加息終點,并在美國經濟出現衰退時開啟降息進程,黃金將迎來新一輪周期。
數據來自上海期貨交易所;圖片來自Wind
2023年消費會怎樣?
盡管春節消費復蘇成績喜人,經過三年疫情,中國經濟仍處于修復過程中。
申萬宏源證券零售電商首席分析師趙令伊告訴36氪,2023年的消費復蘇仍有待于居民收入的改善。
“消費復蘇是肯定的,春節期間出行、消費數據也得到了印證,但仍需要關注中長期消費復蘇的節奏。”
同時,在經濟復蘇的預期下,“超額儲蓄”的概念被頻繁提及。
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家庭人民幣存款增長了創紀錄的17.8萬億元,與2021年的9.9萬億元人民幣相比大幅增加。
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預測,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將更加靠前,主要受儲蓄過剩、家庭資產負債表改善以及收入預期復蘇的影響。
也有聲音認為,“超額儲蓄”引發的報復性消費反彈被夸大。
京東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公開表示,去年額外儲蓄釋放對今年消費拉動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也很難起決定性影響。他稱,房地產行業下行也打壓了其他相關行業消費支出。“只有增強消費者信心,才能把更多收入用于消費。”
德邦證券則強調,不可忽視供給端的退出對消費的影響,典型代表是影視行業。
其研報稱,今年春節檔實際只有6部影片正常上映,影片數量是2017年以來最低,客觀上對總票房帶來了一定影響。
據燈塔專業版數據,全國影院數量和銀幕數量在2022年達到頂點后,2023年大幅減少,已低于2020年水平。隨著消費需求的復蘇,此前三年疫情所帶來的部分消費行業供給減少,可能會成為2023年消費復蘇的拖累之一。
與此同時,春節期間的服務消費仍然偏弱。
餐飲平臺數據顯示,春節前6天,全國多人堂食套餐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53%;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旅游飯店、經濟型連鎖酒店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6.4%、30.6%,僅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73.4%、79.9%。
高盛研報認為,2023年以來,MSCI中國指數已反彈高達18%,滬深300指數已上漲8%,如春節后股市表現的歷史模式重演,中國股市的反彈勢頭或將延續。
截至1月30日收盤,上證指數報價3269.32點,漲幅為0.14%;深證成指報價12097.76點,漲幅為0.98%。
同時,恒生指數跌超2.5%。利好兌現后,港股影視、旅游兩大板塊全面走低,其中,光線傳媒跌超9.2%、中國中免跌超13.5%。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