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暴漲257倍 文具店新晉C位“咕卡”究竟有什么魔力?
最近,一個名為“咕卡”的玩具在小學生中悄然流行。它通常是貼上裝飾的亞克力卡片,被稱為“10后”的社交密碼,尤其受女孩們的歡迎。據了解,“咕卡”由韓文中的“貼卡”音譯而來,意為裝飾卡片。
▲“咕卡”通常是貼上裝飾的亞克力卡片。 攝影:岳姍姍
咕卡有多火?本地零售平臺美團數據顯示,2月以來,咕卡的搜索量同比上漲346倍,銷量上漲257倍,其中80、90后的年輕媽媽是下單的主力軍。
銷量上漲257倍,晉升文具店“銷冠”
“小女孩們很喜歡咕卡,尤其一些亮晶晶、粉色、糖果色的款式,上架之后很快就會賣完。” 北京晨光文具(中福祥順店)開在北京朝陽,周邊有五六個小學和幼兒園,店長楊女士表示,一到放學,店里就圍滿了來挑咕卡的孩子和家長。
“多的時候,一天能賣出五六十份吧!現在咕卡是店里的‘銷冠’。”楊女士表示,因為賣得好,她把最好的展位留給了咕卡。
在楊女士的店里上,咕卡相關商品大概有40種,從簡單的咕卡盤、咕卡磚、咕卡貼紙,到更精致的鐳射咕卡、流沙咕卡、沙漏咕卡,還有咕卡套裝、咕卡禮盒。
▲在楊女士的文具店,咕卡被擺在最醒目的展位上。(圖由受訪者提供)
不止是學校周邊的文具店,更多的文具店借助線上本地零售平臺,抓住了咕卡潮帶來的商機。北京的詩禾文具店目前上線了近50種咕卡商品,從熱門的貼紙到冷門的奶油咕卡、火漆印章,基本涵蓋咕卡的各個品類。“目前已賣出超過2800份咕卡商品,單是一款小麻薯貼紙就賣出了400份。”店員表示,上線外賣給文具店帶來了新的增量。
本地零售平臺美團的數據顯示,2月以來,“咕卡”的搜索量同比上漲346倍,銷量上漲257倍,而上線相關商品的商戶數同比上漲超98倍。
培養孩子手工DIY能力,年輕媽媽是下單主力軍
“咕卡?什么咕?什么卡?”
不少第一次聽說“咕卡”的家長,對此一頭霧水。“一開始以為是奧特曼卡片,后來才明白是個類似貼紙的東西。”南京鼓樓區的劉女士告訴記者,自己有個正上小學二年級的女兒,前幾天放學回家后,說想做咕卡送給好朋友。
“女兒說想做奶油咕卡,但小區門口的文具店只有最簡單的貼紙咕卡。后來我就在外賣上找到了一家賣咕卡的店,花樣特多,我就下了一單。”劉女士說,“當晚我就和女兒一起做了幾個咕卡,小朋友很有成就感。”
▲外賣平臺上售賣著款式豐富的咕卡商品。
“總比打手機游戲強得多。”劉女士表示,咕卡能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耐心,她還是比較支持這種DIY活動的。“我們家長在參與過程中,也能增進與孩子的默契,更了解孩子。”
孩子們手工咕卡的愛好,得到了不少家長的參與和支持。美團數據顯示,超過八成的咕卡下單者為女性,年輕媽媽們是下單的主力軍。其中,25至40歲的女性下單者超過六成,30-35歲的女性用戶最多,約為27.8%。而爸爸們的下單量也不少,30-45歲的男性下單者約占15%。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陳一認為,咕卡是孩子們豐富精神世界的一種途徑。他建議,家長可以陪孩子一起咕卡,了解孩子的創作意圖和設計靈感,創造親子間的共同話題。
“10后”小學生帶火咕卡,“90后”白領周末下單解壓
不止是“10后”的小學生,不少“90后”白領也迷上了咕卡。
“很解壓!”90后上海白領章悅在嘗試了一次后,就愛上了這個DIY小游戲。“我平時上班壓力挺大的,周末宅在家,安安靜靜地咕上半天,會很放松。”章悅表示,咕卡讓她找到了久違的快樂,她還將這個低成本的放松游戲“安利”給了閨蜜。
“咕盤就比硬幣大一點,我得拿著鑷子小心翼翼地往上貼紙。”章悅告訴記者,“有時會貼出意外的美,很享受那種驚喜感。”
▲不少“90后”也迷上了咕卡。(圖由受訪者提供)
在北京上班的95后女孩余茜則告訴記者,咕卡很像她小時候玩的貼飯卡、剪切畫之類的活動,“咕卡就是一個收集、創造和保留美的過程。把漂亮的東西剪下來,貼在一個專門的卡盤上,時光會流失,‘咕’上就不會了。”
美團數據顯示,超兩成的咕卡下單者為20-30歲的年輕人。2月以來,咕卡的搜索量持續上漲,而每到周六日都會出現一個搜索量的小高峰,顯示出這一手工玩具的休閑娛樂屬性。
從“10后”火到“90后”的咕卡,你嘗試了嗎?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