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要求第三方賣家必須在48小時內發貨
來源/電商報Pro
作者/吳昕
京東發貨更快了
時效性正在成為電商競爭下半場的關鍵。
4月7日,京東發布公告,宣布對承諾時效(Promise)功能升級。
按照官宣內容,承諾時效(Promise)指商家商品設置并向消費者展示的商品/訂單發貨時效及送達的預計時效。功能升級后,京東平臺商品發品必須綁定發貨時效,商品主要類目發貨時效可支持綁定的上限是48小時發貨。
也就是說,從4月份開始,下單2天內發貨將成為京東平臺內的普遍規則。入駐京東的商家,將保證48小時內發貨。
目前京東平臺內商品主要分為京東自營商品和第三方POP商品。其中自營商品的發貨時效標準更為嚴苛,客戶下單后,需在24小時內完成發貨且在48小時內有物流信息。超過24小時沒有發貨,或者48小內沒有物流信息,算延遲發貨。
如今承諾時效功能升級后,京東發貨規則進一步完善,即便是第三方賣家商品訂單也將適配更快速的響應時間。
在此之前,京東第三方POP商家預計在48小時更新物流信息,配送周期預計為支付成功后3-7天,超時狀況相對普遍,不利于用戶體驗提升。
此外,POP商家可以自行選擇是否啟用配送時效和“晚必賠”保險,并在前臺顯示,設置之后,前臺商詳/結算/訂單頁均會展示商品訂單承諾發貨時間,為消費者提供購物指引。“晚必賠”訂單一旦晚于送達時效,保險將自動賠付消費者。
除了通過后臺設置強勢推動外,京東還將承諾時效與前臺流量推薦綁定,“時效展示可有效提升商品訂單轉化及消費者體驗,時效越快越能有機會在前臺獲得更多流量扶持。”
隨著這一前臺改動落地,有望減少消費者與商家的溝通成本,一方面減輕商家負擔,一方面助力消費者下單決策,有助于提升訂單轉化。
這一大刀闊斧的功能升級,也顯示出京東的急迫態度:狠抓電商時效性,強化平臺形象。
履約速度為王
京東近日已在多個環節和領域布局,以增強履約速度。
一方面,京東物流上線了“云倉達”業務,向經銷商開放了京東物流配送體系資源。通過資源整合,傳統批發業務結合同城電商迸發出非同一般的潛力,將電商配送時效進一步縮短到了“半日達”,最快甚至能夠實現最快2小時送達。
京東還重啟了前置倉業務,由京東生鮮事業部和京東到家團隊負責,在北京試點。目前京東在生鮮領域的布局以第三方流量聚合平臺為主。重資產的前置倉,相比其他模式,在履約速度上有著突出優勢。
而相比這些改變,這次承諾時效功能的升級是更重磅的事件:由平臺強勢推動,涉及京東平臺所有第三方店鋪。
隨著平臺強勢推動商戶提升服務品質,電商行業服務質量升級正在成為大趨勢。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和京東集團聯合調查的2023年2月中國電商物流指數為107.2點,相較1月提高了2.6個點,其中物流時效指數和履約率指數增幅進一步擴大。
消費者購物的物流體驗成為電商競爭的新高地。
為什么狠抓服務
以京東為例,劉強東回歸以來,物流在京東域內重要性繼續增強。電商端強調低價武器,物流端時效性,重新打造品牌心智優勢。
劉強東在內部會議上回顧了京東與當當、蘇寧之爭,強調了價格對于京東品牌的重要性:“低價是我們過去成功最重要的武器,以后也是唯一基礎性武器!”京東隨即在今年3月初上線“百億補貼”,試圖重返低價市場。
在此之前,京東的品牌Slogan從“多快好省”變更為“不負每一份熱愛”,以契合更高端的平臺定位。
但綜合京東近期大動作來看,“多快好省”這四個關鍵字已反映在京東的所有舉動中。
也不只是京東,縱觀行業動向,在追求物流時效這件事上,各大巨頭都在近期搬出了“殺手锏”。
天貓超市聯手菜鳥集團,率先在杭州啟動“半日達”服務。每天中午12點前確認的訂單將在,當天晚上9點前送達;每天晚上12點前的訂單則會在次日上午12點前送達。
按照規劃,這項服務將很快從杭州拓展到全國20個城市,預計年底前覆蓋全國千萬級人口的大城市。
順豐航空機隊規模在近期突破了80架,以每天150個航班的梳理滿足全國40余城的航空件需求。順豐還在近日宣布全國600城不上門必賠付,把行業服務水準拉到了新高度。
隨著行業價格戰基本結束,利潤增厚的物流企業獲得了更多的底氣和資金提升服務產業鏈供應鏈的水平。
以京東、阿里為代表的電商巨頭則憑借基礎設施積累的優勢,率先打出服務牌,在日漸回暖的經濟大環境中搶占先機。
這樣的戰略選擇不難理解。隨著拼多多站穩腳跟,電商行業在價格的下探也基本到頂。而極兔狂奔,引發的快遞行業價格戰,已經被逐漸證明為行業不可承受之重。
與此同時,新興的電商平臺正對著傳統貨架電商的蛋糕虎視眈眈。抖音、快手正在從多角度布局,
無論拼多多的逆襲,還是視頻號的成功,這些案例都證明了行業普遍相信增長堅定、格局穩固的市場,依然存有后來者顛覆前人的可能性。
著力于既有優勢的放大,或許是頭部玩家們保持領先的戰略之一。比拼服務,正是這些老牌巨頭們力所能及的部分。京東、阿里們已經為此設計了一套完整的體系。而囿于基礎設施建設的成本和時間因素,后來者很難在這個維度上與之競爭。
正如劉強東所說,“不能因為自己現在的生活好了,就忽視了很多基層消費者的訴求,他們在消費上仍追求產品的極致性價比。作為零售商,大家要做的不是代替用戶去做判斷產品好不好,而是千方百計地通過供應鏈的效率提升去把價格降下來,把服務提上去。”
行業內卷加速,對行業各環節成本和利潤把控提出更高要求。新一輪競爭正在從服務側打響。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