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71億,盯上“在家吃飯”賽道,成下一個“萬店”餐飲品牌?
來源/職業餐飲網
撰文/張子恒
餐飲零售第一股要來了?
近日,鍋圈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擬主板掛牌上市,第一次公開披露了其經營數據。
作為國內知名食材連鎖超市的它,在短短6年里開設了9645家門店,年營收達71.7億元,并且首次實現了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鄉鎮縣城市場正在成為鍋圈的中堅力量,每年貢獻近四成的營收。
這次,我們嘗試通過挖掘其招股書透出的數據亮點,窺探家庭火鍋市場的新機遇……
01
主打“在家吃火鍋”場景,短短6年開設9645家門店
定位做“一站式在家吃飯餐食解決方案品牌”鍋圈,是過去疫情三年餐飲業跑出的黑馬企業之一。
而鍋圈原本就從做火鍋店起家的,其創始人楊明超,本身就是一位“餐飲老炮”,2013年在鄭州爆火的”柔時小板凳火鍋“就是其創立的品牌。
但火鍋生意并不好做,2017年,楊明超就把供應鏈后端對接到前端,直接把火鍋食材售賣給消費者,鎖定了“家庭火鍋”,第一家鍋圈在鄭州正式上線。
隨后在疫情期間,迎來了爆發式增長。
據招股書顯示,鍋圈2019年初才突破500家,但到了2020年底已經有了4,300家,2021年12月31日開出6,864家,再增至2022年12月31日的9,216家。
也就是說,從2020年1月1日開始的三年間,鍋圈門店數凈增長7775家,復合年增長率為46.4%,這意味著鍋圈食匯每天至少要開出7.1家門店。
截至2023年3月27日,鍋圈已有9,645家門店
再來看大家關心的閉店率。招股書顯示鍋圈三年加盟店閉店數量分為28家、194家及 279家,閉店率為0.7%、2.8%,餐飲業極為艱難的2022年閉店率也僅為 3.0%。
目前鍋圈的門店數量分布于25個省,4個直轄市,其中包括9216家加盟店和5家自營店,加盟店占比高達99.9%。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鍋圈的注冊會員數約為2040萬;并在2022年實現線上+線下渠道訂單數量超1億。
02
年營收71.7億,首次實現盈利,凈利為2.4億元
關于營收和利潤,鍋圈也有比較詳細的公布。
過去三年,鍋圈總收益為29.65億元、39.58億元、71.74億元。其中,2021年同比漲幅為33.1%,2022年同比漲幅達到了81.2%。
不過,鍋圈在2022年才實現首次盈利,利潤為2.41億元,2020年和2021年虧損分別約為4330萬元和4.6億元。毛利率也從2020年的11.1%增加至2022年的17.4%。
據招股書顯示,鍋圈前兩年的虧損主要原因是;業務人手增加及營銷活動增加引致巨額銷售及分銷成本,還有行政開支增加。
而鍋圈的主要收入就是靠給加盟商賣食材。
招股書顯示,其來自加盟店的產品銷售額由2020年的29.1億元增至2021年的37.28億元,增幅28.1%。并進一步增幅73.7%至2022年的64.77億元,分別占總收入的98.2%、94.2%及90.3%。
目前鍋圈共有火鍋、燒烤、飲料、一人食、即烹餐包、生鮮食品、西餐、零食八大品類,合計755個SKU。其中95%以上單品為“鍋圈食匯”自有品牌。
鍋圈的業務模式
火鍋產品仍占據總銷售額的大部分,2020年-2022年,火鍋占總銷售百分比分別為:81.9%、79.9%、75.8%。燒烤與其他產品為:18.1%、20.3%、24.2%。
03
縣城和鄉鎮是鍋圈的主要“陣地”,
每年貢獻近四成的營收
值得關注的是,縣城和鄉鎮市場是鍋圈的主要陣地。
據招股書披露,鍋圈超過七成的門店設下沉市場,2022年鍋圈,在一二線城市、省會城市門店數量僅占總門店數的28.7%。
而在地級市、縣城、鄉鎮門店占總門店數的71.2%。縣城、鄉鎮,為鍋圈貢獻了總營收的四成。
其中,縣城年營收:9.27億元、11億元、17億元,占比為:31.9%、29.6%、26.4%;鄉鎮年營收:3.17億元、4.2億元、7.3億元,占比為:10.9%、11.4%、11.3%。
鍋圈為什么在縣城、鄉鎮那么受歡迎?
相比于縣城,鄉鎮火鍋市場競爭不充分,一頓火鍋人均可能要七八十元,不算便宜。
那里的消費者更需要一個一站式買齊的解決方案,而鍋圈用豐富的食材種類和相對低廉的價格,挖掘到了新的市場空白。
或許正如鍋圈在企業使命中寫道:讓偏遠鄉村的老百姓也能吃到好吃方便還不貴的好食材。
04
融資三十億,物美、茅臺等產業資本也紛紛入局
鍋圈一直都是資本的寵兒。
早在IPO之前,發展勢頭強勁的鍋圈,就得到了一級市場的認可,吸引了眾多資本入局。2020-2022年,共完成5筆融資,融資金額高達近30億人民幣。
投資機構不僅有IDG、天圖資本等一線投資機構,還有茅臺建信、物美、三全食品等產業資本巨頭。
各路資本巨頭紛紛“下注”鍋圈,看中的是其背后“在家吃飯”賽道的潛力。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測算,“在家吃飯餐食方案”市場還將進一步擴大。
自2021年起將會以復合年增長率22.5%的速度增長,預計2026年將達到8000億元人民幣。
“蛋糕很大”,鍋圈也占據了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但并未把其余競爭者甩下很多。
鍋圈占整個市場3%的份額,競爭對手A占據2.7%,競爭對手B占據2.6%……
05
深挖招股書,發現鍋圈未來的4個發力點
據招股書顯示,鍋圈今后主要從這4大點發力:
1、門店擴張:走“一店一鋪一庫”混合式店面模型
鍋圈不僅繼續深耕下沉市場,還會增強對上浮市場的滲透。
在省會城市,直轄市開設更多門店,在北京、上海、香港、澳門開設主打高端食材的黑珍珠店。
以及在東南亞等海外華裔人口集中地區,對產品進行本土化改良,開設具有當地風味的門店。
此外,鍋圈還會加強線上售貨渠道與線下門店的融合,發展“一店一鋪一庫”,走混合式店面的商業模式,線上商品展示,線下發貨。
2、場景延伸上:做露營、一人食等多元消費場景
除去鍋圈主打“在家吃飯”的消費場景,還要往更為廣闊的消費場景上延伸。
拓寬產品種類,觸及水果、零食、飲料及酒水等品類,滿足露營、客廳零食、水果輕食的消費場景需求。
并且支持消費者定制化食材需求,使自身產品覆蓋面積更廣,迎合消費者多元化、個性化需求。
3、強化供應鏈:采取“單品單廠”戰略
鍋圈要從增加研發能力與加深供應商兩方面上下手,強化自身“好吃不貴”的核心競爭力。
對于自身核心產品,如牛羊肉、丸滑、蝦滑、火鍋底料等,鍋圈要單獨建立生產線生產,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加深供應商合作,建立更多研發中心,開發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產品,并且延續“好吃不貴”的特性。
4、加深數字化應用:數字化管理
鍋圈要不僅要在產品方面加深數字化應用,高效保證食品安全。
在企業管理、會員管理、線上營銷等方面也會加深數字化應用。
使各個環節流程更為“清晰透明”,持續提升整體運營效率及收入。
職業餐飲網小結:
當下,餐飲企業都試圖打破堂食、外賣“天花板”,尋找新的增長點。
鍋圈,瞄準“在家吃飯”的生意,做“家庭火鍋”,尋找到了一個新的賽道。
它從便利、豐富、口味、性價比四個維度,打造了一套全套的家庭火鍋方案,開辟了餐飲的“第四戰場“。
或許,能為我們餐飲人提供一些破局思路。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