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吃出一個IPO,中國版肯德基要上市
來源/時代財經
撰文/王言
中式快餐連鎖品牌鄉村基又一次沖刺港股IPO。
4月6日,鄉村基快餐連鎖控股有限公司(下稱“鄉村基”)向港交所主板重新遞交上市申請,高盛、招銀國際為聯席保薦人。這是鄉村基第三次遞表,其曾先后于2022年1月和7月闖關港交所未果。
鄉村基發家于重慶,旗下擁有鄉村基和大米先生兩大平價快餐品牌,前者主打川菜,后者則主打包括湖南、江浙、廣東風味的地方菜品,并采用稱菜、小碗菜等模式售賣。
不過,堅持直營的重資產經營模式加上較低的客單價,使得鄉村基的盈利狀況難言樂觀。招股書顯示,2019年,鄉村基的凈利潤為8270.2萬元,2020年轉虧,2021年扭虧為盈1.1億元,2022年又下滑至3083.8萬元。
在此之前,同樣經營中式快餐生意的老鄉雞、老娘舅亦紛紛傳出籌備上市的消息。隨著鄉村基重新遞表港交所,“中式快餐第一股”之爭又增變數。
就此次IPO計劃、近期經營情況等問題,時代財經致電鄉村基方面,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01
從鄉村雞到鄉村基
1996年,曾在加州牛肉面擔任大堂經理的重慶人李紅,與自己的丈夫張興強,在重慶解放碑群鷹購物廣場,開出了第一家以售賣經典川菜為主的餐館,取名為“鄉村雞”。
李紅夫婦出售的產品價格也相當便宜,大部分川菜米飯套餐只要12元。在逐漸征服了川渝人的胃后,鄉村雞在川渝市場快速擴張。2006年,鄉村雞更名為“鄉村基”,還喊出了“肯德基開到哪里,鄉村基就開到哪里”的口號,并一度進軍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正因為此,鄉村基還被稱為“中國版肯德基”。
2010年,鄉村基在全國門店的數量超過100家。當年,鄉村基遠赴紐交所上市,李紅家族還以22.24億元的身價在胡潤中國餐飲富豪榜上排名第三,位列俏江南的張蘭、味千拉面的潘慰之后。
上市第2年,鄉村基推出了副品牌大米先生,并以該品牌為核心,開啟全國化運作,向湖北、湖南等地擴張的同時,也進入上海等長三角市場。
然而,好景不長。2016年,由于業務虧損、股價持續低迷等原因,鄉村基黯然退市。此后,鄉村基選擇退守川渝,并在拿到紅杉資本的投資后,以全直營模式把門店開到上千家。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鄉村基擁有1154家直營餐廳,包含551家鄉村基餐廳以及603家大米先生餐廳。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2022年直營連鎖餐廳數量和所得收入計算,鄉村基是中國最大的直營中式快餐集團。
鄉村基表示,2022-2024年,公司計劃繼續加大門店拓展力度,以大米先生為主、鄉村基為輔,最高將新增1120家門店,3年之后公司門店總量或將再翻一倍。
作為一家主打“好吃不貴”“極致性價比”的中式快餐,鄉村基和大米先生的門店都以小型餐廳為主,單價也相對較低。招股書顯示,鄉村基產品以經典川菜為主,2022年的客單價約為25.0元,大米先生以湖南、江浙和廣東的地方菜式為主,2022年的客單價約為22.7元。
兩個品牌的目標消費群體也相當明確,以“打工人”為主——鄉村基和大米先生的門店,大多開在商業步行街、綜合功能商業區和辦公樓附近,目標受眾是游客或者附近上班族。此外,還有一部分門店開在住宅區,目標客戶是小區居民。
02
直營模式成盈利負擔
疫情期間,鄉村基卻并未停止擴張。招股書顯示,2019-2022年,鄉村基分別新開了252家、222家、301家以及147家餐廳,餐廳數量增長率在中國五大直營中式快餐集團中排名第一。
門店數量增長直接拉動了鄉村基的營收規模。招股書顯示,2019-2022年,鄉村基實現營收32.57億元、31.61億元、46.18億元、47.06億元。不過,其盈利能力卻并未匹配上收入的增長,報告期內的凈利潤分別為8270.2萬元、-242.4萬元、1.09億元和3083.8萬元。
以2020年為例,疫情影響下,中式連鎖快餐三巨頭中的老鄉雞和老娘舅,其業績雖然有所下滑,但仍然實現了盈利,而鄉村基卻虧損242.4萬元。
盈利能力欠缺的背后,是鄉村基門店運營效率的低迷。2019-2022年,其主品牌鄉村基的翻臺率為2.8、2.2、2.7、2.7,大米先生門店的翻臺率略高,同期分別為3.3、3.4、4.3、4.0。
凌雁管理咨詢首席咨詢師林岳對時代財經表示,鄉村基的翻臺率在行業平均水平以下,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其中原因不能完全歸咎于疫情,這對其上市進程來講是不利的因素。“這一問題如果沒能解決好就大幅擴張,可能會引發更大的問題。”
另一方面,在重資產的全直營模式下,高昂的房租水電、原料成本、人力成本,再加上外賣平臺的抽傭,讓鄉村基的利潤情況并不可觀。招股書顯示,僅在2022年,鄉村基的員工成本高達11.74億元,租金、水電、折舊等費用均超過1億元。
而在疫情期間被餐飲行業視作救命稻草的外賣業務,也影響到了鄉村基的盈利能力。
2019-2022年,鄉村基外賣業務的收入分別為8.45億元、11.37億元、15.39億元和17.18億元,在公司總營收的占比分別為26%、36%、33.4%和36.5%。
外賣撐起了鄉村基超過1/3的營收,但同期,其外賣服務費分別為1.95億元、2.92億元、3.82億元和4.16億元,分別占外賣業務收入的23.02%、25.67%、24.81%和24.21%。
03
上市補充彈藥
在鄉村基、老娘舅和老鄉雞相繼披露上市計劃后,關于“中式快餐第一股”的討論不絕于耳。
鄉村基、老娘舅和老鄉雞三個中式快餐品牌,均誕生于2000年左右,可以說是在同一起跑線出發。盡管經歷20年左右的發展,但三者的產品口味依然具有強烈的區域化特點,分別主打川菜、江浙菜和安徽菜。
從消費群體、客單價等方面來看,中式連鎖快餐做的是“打工人”的生意,客單價不高、毛利潤率也低,即使營收達到40億元的規模,總利潤也并不高,要想賺錢,就不得不繼續擴張門店規模。
根據招股書,2019-2021年,老鄉雞的營業利潤率分別為18.9%、17.1%和16.4%;老娘舅的營業利潤率則均保持在15%左右;鄉村基的營業利潤率相對較低,2019-2022年分別為9.2%、7.0%、11.1%和9.2%。
盡管發展路徑各不相同,但三個品牌均不約而同尋求上市,實際上也反映出了中式快餐面臨的共同困境。
林岳認為,受疫情影響,很多連鎖品牌經營和擴張出現瓶頸,同時,物價等成本的上漲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餐飲企業的盈利能力,這導致企業缺乏“彈藥”,難以持續擴張。而以目前中式餐飲品牌相對較低的盈利能力,無法擴張就無法擴大利潤,所以上市是一條共同的出路。
在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對于中式快餐品牌來說,資本注入并非壞事。他告訴時代財經,利用資本市場的杠桿,才能快速撬動本土企業完善短板,形成規模化、品牌化,這也是餐飲行業競爭加劇、消費端倒逼產業端發展的表現。
不過,要想在殘酷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如何實現差異化才是其中的關鍵。“中式快餐要比洋快餐更能匹配中國消費者消費習慣,但問題在于品牌方如何進行品牌和產品的創新和升級。”朱丹蓬說。
林岳則表示,中式快餐品牌和菜品關聯性強,很多時候很難改變消費者心智。而在未來,想要實現全國性的擴張,各品牌需要在供應鏈、物流、管理等方面重新布局,更得有充足的經驗和資本。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