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拿出52億元發獎金
來源/電商報Pro
作者/老電
美團最新激勵計劃,價值60億港幣
美團又開始向員工“發福利”了。
近日,美團在港交所發布公告,開啟新一輪的股權激勵。
根據美團發布的公告,該公司將向雇員授出約4604萬股股份激勵計劃,按每股130.9港元計算的話,總價值高達60億港元,換算成人民幣,約合52.5億元。
據悉,這些股份有半年至兩年不等的歸屬期。美團表示,授出受限制股份單位旨在透過股份擁有權、股息及有關股份的其他已付分派及/或股份增值,使承授人的利益與集團利益一致,并鼓勵及留住承授人,為集團的長遠發展及利潤增長作出貢獻。
52.5億元的“獎金”激勵,堪稱近年來美團最大規模的激勵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有不少互聯網公司也推出了新一輪的股權激勵。
4月13日,
騰訊發布公告表示,董事會已決議根據股東授權發行966.02萬股新股份,以履行2022年8月向不少于7400位獎勵人士授予的獎勵發行,合共920.8萬股獎勵股份計劃。按照當日股價,騰訊此次發行的獎勵股份價值超過35億港元。
3月底,小米在港交所發布公告,董事會根據股份獎勵計劃獎勵合共1.9億股獎勵股份予4110名選定參與者,獎勵股份于授出日之收市價為每股12港元。據估算,獎勵股份22.8億港元,平均每名參與者能分到55.47萬港元。
這是小米上市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股權激勵計劃。
令人意向不到的是東方甄選,其最新股權激勵計劃是:向154名合格參與者(承授人)授出股份獎勵3045.9萬股。按照東方甄選當天收盤價29港元計算,該次股份獎勵總價值約8.83億港元,折合人民幣約7.74億人民幣。
除去幾位高管之外,其余151名參與者均為東方甄選員工,他們將獲得合計2535.9萬股股份激勵,平均下來,每位參與的員工將獲得市值約人民幣427萬元的獎勵。
綜合來看,在這一波互聯網公司股權激勵中,美團的52.5億人民幣,獨占鰲頭。
在如此大規模的“撒錢”背后,我們不禁思考“發獎金”的美團,究竟想達成什么目的。
伴隨著激勵計劃的出臺,美團的新一輪擴張計劃也逐漸拉開帷幕。
美團想干什么
其實,初看到美團大手筆的時候,我的腦海里浮現出來了一絲疑惑。
一個核心問題是,降本增效。
美團最新發布的財報顯示,2022年,美團在嚴格把控營銷成本和營銷效率營銷費用,美團銷售成本1582億元,占收入百分比由2021年的76.3%同比減少至71.9%。
這些費用的下降,直接使美團經營虧損卻從2021年的359億元收窄至2022年的284億元。
為了降下費用,王興下了大決心,甚至在業務層面將一些不賺錢的、沒有希望的業務砍掉。上個月,美團放棄自營打車業務的新聞還歷歷在目。
可以說,降低成本,這是美團過去一整年的核心關鍵詞,也將是未來一年的高頻詞。
在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美團持續拿出超高股權激勵計劃,不由得讓我們思考背后的深意。
其實互聯網大廠給員工發獎金,目的一直都很明確:第一,留人,“穩住軍心”,第二,提升團隊作戰效率。
美團在公告中提到,“股權激勵是為了使承授人的利益與集團利益一致,并鼓勵及留住承授人,為集團的長遠發展及利潤增長作出貢獻。”
相較于直接發現金,或提升薪資職級,給員工股權激勵在互聯網公司中越來越常見。
因為這種激勵方案的效果十分明顯,據了解,股權激勵能夠很好地將公司與員工利益共同聯系在一起,實現中短期利益一致,減少人才流失。也有助于員工自發提高工作業績。
可以說,大紅包發出,證明了美團留住員工的誠意,同時,也將更多核心員工和美團牢牢綁定在一起,與公司的核心利益保持一致。
就像沃爾瑪創始人山姆·沃爾頓說的那樣,“如果希望員工發揮超乎想象的能力和潛力,就必須把他們變成公司合伙人。”
聊到這里,美團通過股權激勵計劃,撒錢留人,提振團隊作戰動力的目的,我們基本清晰了。
與激勵計劃相匹配的是,美團的新一輪業務擴張計劃,逐漸浮出水面。
從收入結構看,美團目前已經調整業務結構,將業務眾多的大美團劃分為兩大業務板塊:核心本地商業和新業務。
相較于之前王興的“無邊界擴張”,現在的美團變得越來越聚焦,但王興并沒有放慢擴張的腳步,而是圍繞著“外賣配送能力”,搭建新的擴張路線。
最近一個月,美團的幾大動作,都是圍繞著即時配送展開的。
先說瘋傳了半年多的美團香港市場項目,最新消息顯示,美團4月起在中國香港地區舉辦第一輪共6場外賣員簡介會。
介紹會上,美團演示了外賣員應用“KeeTa Rider”使用流程,并展示了印有“KeeTa”標識的外賣箱,以及一系列印有KeeTa的海報等物料。其中,外賣員應用KeeTa Rider正在內部測試中。似乎意味著,美團美團香港外賣品牌將命名為“KeeTa”。
除了全新外賣品牌之外,在即時配送的品類上,美團也在進一步擴張。
近日,美團在內部生態會議中宣布,將于4月17日在全國20多個城市上線團購配送業務,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等一二線城市,主要以套餐為主,似乎是在對標抖音團購配送。
同時,“美團企業版”正式向市場推出,除了團餐、外賣之外,美團企業版更像是“一站式企業消費管理平臺”。
還有生鮮業務,目前,美團買菜已基本實現盈虧平衡,并在今年2月重啟擴張計劃,消息顯示,美團買菜正計劃進駐蘇州,未來會在華東地區更多城市開展業務。
基于此,美團買菜還將品牌定位全新升級,最新推出的slogan是“30分鐘快送超市”。
除此之外,還有美團閃購、美團買藥,以及美團在到店和酒旅業務的營銷投入,都開始了新一輪的擴張。
結合這些美團的新動作,我們不難發現美團給出52億股權激勵的深層原因了: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大紅包”激勵和相應的擴張計劃一同襲來,戰斗力爆表的“美團鐵軍”,或將再一次席卷電商和本地生活行業。
新一輪行業爭奪戰
目前,2023年已經過去100天時間,全體期待的全面復蘇正在一步步到來。
在眼下這個時間節點,整個電商互聯網行業,正站在火熱夏天的門口,各位巨頭都在“調整軍姿”,公布計劃。
我們可以預見的是,在這一輪行業大調整過后,新一輪爭奪戰即將開始。
其中,各家巨頭的策略有所不同,最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和京東,相繼進行組織架構上的大調整,寄希望于生產關系的調整,帶動生產力和經營效果的提升。
與阿里京東不同的是,美團采用的方式更有點像傳統戰場上的行軍打仗。
一邊大手筆股權激勵,穩固軍心,提升團隊作戰動力;另一方面,在業務側,聚焦視線,沿著核心能力,開展新一輪擴展,為“嗷嗷叫”的團隊,指明目標和方向。
這兩種不同的策略難分伯仲,但其所包含的深層目的卻是一致的:互聯網大廠們,一切為了效率。
在戰略調整的背后,我們看到經過一年多的降本增效,實際上這群巨頭們已經積累了十分充足的“糧草”。
各家的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阿里、騰訊手里握著幾千億現金,其中阿里集團持有的現金、現金等價物、短期投資和其他投資總額為5392.16億元(約合781.79億美元);騰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定期存款及其他資金共計3195.31億元。
而美團,其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和短期理財投資分別為202億元和919億元。
綜合來看,美團的激勵計劃和新的業務擴張計劃相輔相成,穩固軍心、提升團隊效率,為新的行業爭奪戰保駕護航。
手中有錢心中不慌,和美團一樣,站在2023年的春夏之交,越來越多巨頭開始展示出新一輪的擴張計劃。
這一場屬于電商互聯網行業的爭奪戰,現在才剛剛開始。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