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平對話曹和平:一位零售老兵眼中的商業三十年
4月17日-20日,第二十三屆中國零售業博覽會(2023 CHINASHOP)、2023CCFA新消費論壇系列活動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舉行。
在4月19日舉行的“2023中國超市自有品牌峰會”上,首都經貿大學教授陳立平與歐亞集團董事長曹和平展開了一場關于“中國商業三十年”的對話。
在曹和平看來,辦好一個企業,首先是企業的良性化運轉,不能把規模和效率都擺在第一位。對于陳立平提出的企業可持續發展傳承問題,曹和平認為,財富的屬性是社會化的,上一代創業者為社會創造了財富,下一個階段又會有更多人出現來組合這個財富。不要糾結于財富這種個性的傳承,而是要更多地考慮為社會創造的價值,每代人做每代人應該做的事。
以下是對話主要內容(經聯商網編輯):
陳立平:零售行業進入到了一個激烈的優勝劣汰時期,歐亞集團這么多年,做了這么多的重大決策,從6000多平的一家小企業發展到全國11個省23個城市,您有什么科學決策機制嗎?特別是在處理重大投資的時刻,您是怎么判斷的?
曹和平:成功是很多偶然因素的疊加,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就成了,但是失敗不用很多因素疊加,只有一個因素就夠了。比如說,人的健康需要所有臟器都很健康,但是一個部件不靈就能導致死亡。
辦好一個企業,首先是企業的良性化運轉,不能把規模和效率都擺在第一位,盈利和其它因素是良性化運作的副產品。因此在決策時候首先要思考這件事能不能做成,做不成會出現什么問題,以做不成為前提來做成,這樣就會支撐著這件事不會出問題。
陳立平:企業如果能夠進入一個良性循環,起到社會責任,就能夠自然健康運轉,我非常同意您這個觀點。現在超市行業成立了很多組織,大家都在投奔組織,大家對可持續發展都有不同的聲音和看法。從您的角度看,后三十年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讓歐亞這艘“航空母艦”健康發展?
曹和平:各個組織其實是個利益集團,一部分參加組織的人是有情懷的,也有的是為了獲取資源,就看組織能給大家提供什么幫助。現在社會是多元的,不是白與黑、對與錯,很多做法都有市場生存的合理性。
商業企業一定是多元的,商品是多元的,經營方式也是多元的,你可能這個階段能適應,下個階段就不適應。存在都有合理性,有些商業模式被淘汰,一定是與市場的合理性相悖。
今后三十年,我是老兵新做,我在1986年就給企業做了規劃,今后我們也會一以貫之。北方四季分明,有春天鮮花盛開,也有秋天果實累累。一個行業在整體發展過程中,一定有峰值也會有低谷,看到樹葉落了,但是也能看到春天老樹發新芽。我作為一個老兵,能看到行業的蓬勃未來。
陳立平:很多企業在可持續發展上面臨著傳承的問題,二代接班的問題讓很多企業都特別頭疼。企業傳承不好,也是企業做不下去的一個原因。歐亞做到可傳承可持續發展,您是怎么考慮的?
曹和平:首先我們要考慮財富的屬性,財富的屬性一定是社會的,我今天穿的衣服是我的,我搞收藏的話,雖然東西是我的,但是所有這些我其實都是保存著。
財富既然屬性是社會化的,那么我們這一代創業者為社會創造了財富,下一個階段又會有更多人出現來組合這個財富。以后你為其他人過來組合財富,也是一種貢獻。不要糾結于財富這種個性的傳承,而是要更多地考慮為社會創造的價值,如果這么想了,大家都不糾結,每代人做每代人應該做的事。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