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買菜的「深蹲」時刻
來源/零售氪星球
作者/妮可
對叮咚買菜,眼下依然處在“深蹲”時刻。
5月12日晚,叮咚買菜發布2023年Q1財報,當季總營收約49.975億元,同比下降8.2%。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凈收益占收入的百分比由2022年同季度的-7.8%提升至0.1%,同比去年優化了7.9個百分點,保持Non-GAAP盈虧平衡。
2023年Q1,叮咚買菜凈虧損5240萬元,而2022年同期凈虧損4.774億元。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下,Q1凈利潤610萬元,而2022年同期凈虧損4.222億元。
來源:叮咚買菜財報
叮咚買菜方面預計,2023年Q2及全年將繼續保持Non-GAAP盈利。
01
轉換新增長邏輯:在路上
對2023年Q1的營收下降,叮咚買菜官方的解釋是:其一,2022年同期上海及華東疫情推動供給量提升;其二,疫后今年Q1消費回歸正常,疊加春節返鄉人群增加;其三,叮咚買菜去年撤出短期無法盈利市場,還減少了補貼和折扣,也造成GMV下降。
從已披露數據看,2022年前,叮咚買菜營收維持高速增長,但代價是,2020年虧損32億,2021年虧損約64億,隨著2021年底轉換新發展策略,控制規模,強調降本增效,2022全年虧損大幅降低,這一趨勢在2023年Q1得以延續。
值得注意的是,和去年Q4相比,叮咚買菜利潤環比大幅下降。2023年Q1,叮咚買菜Non-GAAP凈利潤為610萬元,而2022年Q4 Non-GAAP凈利潤1.16億元,首次實現單季GAAP凈利潤轉正至4988萬元。
這個進入常態化的首次成績單,不免讓市場再次出現疑慮:盈利是否可持續?
但,對叮咚買菜,眼下被定義為一個“意料之中”的“深蹲”時刻:將增長邏輯切換成由好商品和研發能力驅動的新成長飛輪的路上。
“這是一個嶄新的飛輪,正如有句話所說的,只有蹲下來才能跳得遠。所以,暫時增長慢一點在我們的計劃之中,是為了新的發展積蓄力量。”叮咚買菜創始人兼CEO梁昌霖表示。
02
全村的希望:加速換擋商品力
2017年上線以來,叮咚買菜Slogan一直是“讓美好的食品像自來水一樣觸手可得”。2023年,叮咚買菜確立企業發展新定位:成為一家致力食品健康、美味與創新的“專注美好食物的創業公司”。
新定位下,叮咚買菜明確構建兩大核心能力。
一個是,打造有特色、有品價比、有場景的商品力。另外一個是,專業、高效、端到端的供應鏈。
2019年起,叮咚買菜規劃嘗試自有品牌。2021年Q3,叮咚買菜確立“效率優先,兼顧規模”戰略時,就已明確將商品力作為核心競爭力和第一推動力。
官方數據披露,截止今年2月,叮咚買菜通過自有品牌開發、與優質品牌商共創,累計上架288支平臺特色商品,推動爆款聯名商品共215支。叮咚買菜還在平臺內孵化了18個獨立品牌,在售商品共超1200支。
3年的發展,在自有品牌的關鍵品類預制菜上,叮咚買菜已形成覆蓋原材料供應、加工生產、市場銷售等產業鏈體系,打造了數個千萬級別的明星商品。
2023年Q1的最新業績是,以預制菜為主的自有品牌商品占整體GMV的19%,其中自有品牌用戶滲透率提升至70%以上。主打家常菜系列的預制菜品牌 “蔡長青”月銷量已超過7000萬。
在專業供應鏈上,針對既有優勢生鮮品類,過去數年,叮咚買菜開發了565家生鮮基地供應商,目前平臺直供占比達85%。其中,包括近140個訂單種/養殖基地,并通過叮咚D-G.A.P體系的賦能,進一步探索解決55款蔬菜與水產的高農殘/藥殘風險問題。
對于零售商,比拼的最關鍵能力是:掌控消費需求變化,并能專業及時地提供差異化的優質商品和服務。好商品力,當然會帶來足夠差異化,獲得消費粘性,也會換來更多新可能。
當全球經濟進入衰退預期,國內經濟緩慢復蘇,資本市場熱度持續下降,在充滿挑戰的外部環境里,一邊求生存,一邊求發展,艱難前行中淬煉生存力是不一樣的成長探索。
蹲下來,再高高躍起?
這不止是叮咚買菜的關鍵命題,也是眼下所有企業的思考題。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