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便利店十年,“螞蟻雄兵”已形成迭代梯隊
來源/中國連鎖經營協會
5月10-12日,CCFA新消費論壇——2023中國便利店大會在南昌召開,本次大會以“共建便利店發展生態圈”為主題。
在壓軸對話環節,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常務副秘書長王洪濤作為主持人,與天津津工董事長盧代盛、聯華快客原董事長翁宇杰、美宜佳董事長張國衡、唐久董事長楊文斌、好鄰居聯席董事長陶冶、見福董事長張利,就經營業績,行業十年發展,鮮食業務、新開店型,跨區域發展、城市合伙人等話題展開討論,共同探討便利店未來發展之道。
經營狀況來看,與會的企業家表示,今年前5個月的經營狀況,是近十年來最好,而作為行業發展的親歷者,參與討論的嘉賓認為,十年的時間讓中國便利店行業形成了百花齊放的態勢,但技術應用等方面仍有待精進。以下為部分內容整理。
01
疫情后,企業經營迎來復蘇
王洪濤:請各位先介紹一下各自企業前五個月經營的情況。
張國衡:前五個月,美宜佳整體業務大概增長20%左右,單店也有一定的增長,是這幾年最好的一年。但整體上看,單店盈利水平壓力越來越大。未來要在這方面發力,如何提升單店的盈利能力。
王洪濤:前兩天開閉門會的時候,衛哲總說企業由北往南打比較容易,但由南往北打會比較困難,您贊同這個觀點嗎?
張國衡:打哪一個市場都難,但是如果戰略選擇要做的話,就要想辦法把它做好。
楊文斌:前五個月基本比較穩定,就是1月份比較困難,因為全員都陽了。熬過這段最痛苦的時期,4月份有18%的增長,基本穩定。因為便利店有它的特性,供應鏈也齊全。
王洪濤:都有不錯的業績,見福的情況呢?
張利:基本上從2月份開始,每個月環比增長8%,是這些年最好的一年,也是相對比較穩定的。
02
便利店十年發展 百花齊放
王洪濤:今年是便利店委員會成立的十年,其實也是中國便利店快速發展的十年,盧總怎么評價過去十年便利店的發展?
盧代盛:便利店過去十年的發展我不太好評價,我只能結合津工超市的情況給大家講幾句。
津工超市創業20多年,只做社區店,我們提出過“社區一站式”服務模式,直到遭到電商的嚴重沖擊,社區型的便利店比商務型便利店受電商影響更大,顧客分流、品類分化很嚴重,服務項目也都萎縮。我們在這期間也試過很多O2O方式,包括網購店、社群銷售,投入很大,但是收入不能覆蓋成本,對利潤的侵蝕嚴重。
彼得·德魯克有兩句名言,一句是:“公司是需要喂養的一只猛獸”。我們當時400多家直營店,這是喂養猛獸的成本。另外一句是:“企業家最低使命是保住你的公司”。我們創業者都有理想,不輕言放棄,但是所有這些和最低使命比起來都不重要。所以當時我們決定借助危機由直營改加盟,公司的財務狀況也開始穩定,改制后的加盟店有20%的增長。但是隨后又處于停滯狀態,就說明模式還是有問題。
因此在兩年前,我們再次開店,仍然是社區店。社區是零售業的發源地,社區店是歷史最悠久的零售業態,商住合一。商住分離是百貨店出現以后造成的。但是,電商的發展可能會推動商業回歸社區。所以我們仍然定位社區,但門店會有改變。
門店的改變有兩方面:首先,面積縮小,從過去的150平方米-200平方米改為了60平方米,包括一個10平方米的廚房。其次是發力中食,做中食的考慮是探索針對電商短板的商品結構。我們從凍品入手,把預制菜作為重點,提供加工服務。新店開業以后商品結構一直在調整,門店的銷售和毛利隨著調整逐漸提高。預制菜的銷售和毛利是品類中最高的。新店的盈利能力超過我們現在所有的加盟店,所以我們準備繼續開店,轉向中食,為公司再次創業做準備。
王洪濤:翁總,您怎么去看便利店過去發展的這十年?
翁宇杰:中國便利店這十年的發展最重要的推手是CCFA和便利店專業委員會,對行業發展起到了引領作用。因為協會當時能夠高瞻遠矚地把便利店行業拉出來,單獨成立一個委員會來做,說明對這個行業發展非�?春�。CCFA便利店專業委員會初創時,只有30多家會員企業,到現在有將近100家左右的會員企業,這個過程也能說明中國便利店行業的發展。
王洪濤:問一下陶冶總,回顧這十年發展,您覺得當前中國便利店行業處于什么階段?
陶冶:第一,便利店業態在中國基本成形,企業鮮食發展較快,帶有溫度的食品占比能夠達到一半甚至更高。
第二,在店鋪模式的打造和升級過程中,中國的第二批創作者(即2010年到2015年這批創業者),已經開始成為一股新的中堅力量,中國便利店已經形成了中老迭代、有梯隊的行業。
第三,在發展方向上,在技術應用方面相對欠缺,還有待精進。企業在擴張過程中對店鋪的管控能力上也出現了差異,包括管理技術,信息化技術等等。
王洪濤:問一下張總,您認為中國便利店未來格局是什么樣子?
張國衡:過去十年對便利店而言,是日子不是特別好過的十年,因為是互聯網的時代,移動互聯網的時代,我們作為實體零售店拿不到流量的紅利,所以過得不是特別好。但是我們便利店的同行,面對挑戰,在過去十年,練內功、找出路。因此可以看到,在加盟發展模式,店鋪運營模式,商品力上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過去十年,中國的便利店行業除了外資品牌之外,本土區域優秀品牌逐步涌現,市場百花齊放。未來十年的格局面臨很多變數,相信中國市場還是百花齊放的市場,外資品牌、國內優秀的品牌,夫妻店的品牌、國內跨域的品牌是同時存在的,不存在誰取代誰的過程,因為便利店特別貼近消費者。
03
關于鮮食、預制菜和業態創新
王洪濤:如果要做到百花齊放,未來十年每一家還得手下留情。跟楊總、張利總討論一下業務。先聊聊唐久鮮食的情況。
楊文斌:便利店要追求生產效率,即單店銷售額,唐久現在的一個目標就是提高老顧客來店頻率。因此,只有給顧客提高高頻需求的產品,這就涉及到一日三餐、一日六餐。我們堅持數據說話,我們就按照我們的第一目標,怎么樣讓顧客的來店頻率提高,產品的品質提高,產生復購,鮮食有這樣的作用。目前西安唐久的鮮食銷售占比達43%,太原唐久在30%左右。
王洪濤:張利總,我問一個尖銳的問題,因為我們都去參觀過見福,(見福產業園)陣仗很大,能不能吃飽?
張利:肯定是現在吃不飽,現在如果吃飽了未來十年怎么辦?現在是為未來十年做的準備,肯定吃不飽。
王洪濤:你們現在鮮食的占比是什么樣的?
張利:真正拿到鮮食的許可證是去年12月30日,現在在成都地區會超過30%,在廈門不到25%。
王洪濤:有沒有看到一些增長的趨勢?
張利:鮮食從數據來看不是一個利潤產品,但一定是強引流產品。我同意楊總的觀點,鮮食是增加客戶到店頻率最有效的方法。
王洪濤:盧總新開的小店型未來計劃是什么?
盧代盛:預制菜為主,線下暢銷的包裝商品不多,沒必要面積很大。有預制菜和凍品兩大品類,還有鮮食,但鮮食自己不建工廠,從供應鏈中選�,F在的問題是選品比較困難,需要熬幾年,熬到預制菜產業進入一個成熟期,有更多的好東西可以選,那個時候日子就會好過。
04
關于合作發展
王洪濤:美宜佳未來有沒有并購整合的想法?或者是賦能,跟大家合作。
張國衡:并購想法是有的,路徑還沒有找到。目前,我們還是采用城市合伙人的模式,賦能一些小的區域品牌做轉型,在某個區域用合伙人的方式來發展還是有的,但沒有大的并購。
王洪濤:有人跟我說,如果城市合伙人模式跑通就太可怕了,還是非常值得期待。問一下張利總,見福已經兩輪融資了,準備未來用什么方法讓資本退出?資本方有沒有催您或者是拿著鞭子在后面讓見福快速發展?
張利:首先,我這兩輪投資的股東都非常優秀,無論是紅杉資本還是京東資本,這些年來從來沒有催過我一次,因為他們知道我把錢都放到哪里了。
第二,他們是投資人,我們總要給回報,要回報首先是把自己的企業做好,今年我們會盈利,明年、后年都會處在一種相對的優勢狀態。我想無論是未來IPO上市,還是分紅,或者是被并購也好,我都不反對,只要對企業有利,希望企業能夠穿越周期。
05
區域品牌為王
當前,不少便利店品牌的發展區域和發展方式都存在差異化,未來哪一類便利店企業會率先沖出來?面對百花齊放的中國便利店市場,對話嘉賓紛紛表示未來看好區域便利店品牌的未來發展。
陶冶表示看好的企業主要有幾個方面“”第一,看團隊。比如團隊的年輕化和開放性。第二,看好能夠突破現有邊界的企業。此外,他還認為推動行業發展的因素,除了社會因素和企業家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技術。
盧代盛認為未來中國便利店最大的強者一定是區域便利連鎖企業。中國這么多區域,可以有很多強者。
翁宇杰表示,一個企業會從量變到質變,方式、組織的變化,都對企業今后發展都有幫助。
在張國衡看來,區域品牌各有特色,大家都在不同領域發揮自己的所長,每個企業的稟賦不一樣,資源不一樣,訴求不一樣,戰略不一樣,只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在中國這個市場要做到跨域、全國發展,確實有難度,在區域里能夠找到自己的定位,用心把它做好,每個地方都有優秀的本土品牌,特別值得期待。
楊文斌表示,中國便利店市場前景廣闊,目前中大陸便利店的來客數在1.7次,日本是10次。要是達到這一水平,便利店效益要提高多少?7-Eleven近8萬家店鋪數就做到了全世界第一,中國市場有多少的8萬個容量?“我們這幫人如果把這個數字實現,便利店就是一個大產業。”
張利也看好區域便利店品牌,特別是便利店新生代企業,他們的經營團隊、運營團隊、商品團隊都非常優秀。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