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兔速遞港股上市:一場拼多多式的崛起
來源/斑馬消費
作者/徐霽
頭圖/極兔快遞
創立8年、進入中國市場3年后,極兔速遞決定到港交所上市。
短短幾年時間,成長為東南亞快遞市場老大;2020年初才在中國市場起網,2022年便完成120億單業務量,緊追三通一達和順豐控股;去年還將業務拓展至西亞和南美洲,開始挑戰世界快遞巨頭FedEx、UPS和DHL。
極兔速遞快速崛起,得到了段永平門徒企業OPPO、拼多多的支持,背后是中國品牌、特別是中國電商全球化的重大契機,以及資本對阿里巴巴和京東之外的第三種選擇的渴望。
但是,燒錢模式在快遞行業能否持續?這個問題,通達系、順豐控股、京東物流,恐怕都已經有了不同的答案。現在,即將輪到極兔速遞交卷了。
極兔崛起史
2015年,一家名為J&T Express的快遞公司在印度尼西亞成立。它起勢很高,自稱是以互聯網配送為核心業務的科技型快遞公司,J&T象征著Jet(噴氣式飛機)、Timely(及時)、Technology(科技)。
當時,大家早已習慣了FedEx聯邦快遞、UPS優比速、DHL敦豪稱霸全球市場,四通一達和順豐、京東在中國市場形成穩定格局,快遞行業看起來很難再有新故事。
所以,J&TExpress起初并未引起太大關注。直到,這家公司用了僅僅幾年時間,就成長為東南亞快遞業老大。
原來,其創始人李杰,并非等閑之輩。1998年從北京科技大學畢業后,他加入江蘇安徽步步高公司,2008年出任OPPO蘇皖地區總經理。因個人業績突出,OPPO總部于2015年設立李杰獎,用于表彰銷售方面做出杰出貢獻的人。
2013年,李杰成為OPPO首家海外獨家銷售代理公司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負責領導在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日本等地的全球擴張,幫助OPPO快速成為印尼等地手機市場的老大。
兩年之后,借助在OPPO手機積累的強大地推經驗,李杰將通達系快遞公司的經營模式改良后復制到東南亞市場,J&TExpress悄然崛起。
不過,東南亞市場顯然滿足不了李杰。2020年,通過收購上海龍邦快遞拿下經營資質,公司正式進軍中國市場,品牌名為“極兔速遞”。
如果說J&TExpress在東南亞是學著中國快遞過河,那么,到中國市場,極兔速遞便是摸著四通一達上岸,憑借蹭網、價格戰、資本運作三板斧,迅速打開局面。
這條鯰魚的加入,讓本就因價格戰而倍感吃力的中國快遞業內卷加劇。隨后,極兔速遞趁勢收購掉隊者百世匯通,直接坐上了主桌。
2022年,異地復制繼續,極兔將業務拓展至沙特、阿聯酋、埃及,以及墨西哥、巴西。
6月16日晚間,極兔速遞環球有限公司遞交IPO招股書,沖擊港交所主板上市,募資金額或高達10億美元。
2022年,極兔速遞在東南亞市場的業務量為25.13億件,市場份額22.5%,排名第一;在中國市場業務量達到120.26億件,市場份額10.9%,排名第六。
2020年-2022年,公司收入分別為15.35億美元、48.52億美元、72.67億美元,毛利率分別為-17.0%、-11.2%、-3.7%,靠著金融資產及負債的公允價值變動,2022年名義上扭虧,最近3年凈利潤分別為-6.64億美元、-61.92億美元、15.73億美元。
在中國市場,極兔速遞2020年-2022年收入分別為4.79億美元、21.81億美元、40.96億美元,規模上排在順豐控股、京東物流以及中通、圓通、韻達、申通之后;未經審計經調整業績分別為-6.16億美元、-9.40億美元、-3.35億美元。
天時地利人和
J&TExpress創立的時候,東南亞市場已經擁有了JNE、Lion Parcel、Sicepat Ekspres等本地快遞小巨頭;極兔速遞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快遞業總量增速下滑,四通一達、京東、順豐的市場格局已經相對穩定。如何在這存量爭奪的市場中逆勢脫穎而出?
內因,就是這個擅長攻堅和落地的團隊,憑借對快遞市場的認知,選擇了一種區別于直營和四通一達網點合作模式的區域代理模式,能夠在相對輕資產的背景下,實現快速起量、高效運轉——其中國分部,業務量超過120億件,員工僅有7831名。
更重要的是外因,極兔速遞的成長過程,占盡天時地利人和。
創立初期,J&TExpress就是靠OPPO手機的配送業務起家;在中國市場,拼多多也給極兔速遞輸送了大量電商件業務。
其實,無論OPPO、vivo、小天才,還是拼多多和極兔速遞,都可以稱之為段永平門徒企業。
這些案例,都是段永平“后中爭先”策略的成功典范。找一個剛起步的市場,針對痛點進行改進,在產品上突出極致性價比,品牌上強化標簽性,加之資本加持,無往不利。
OPPO、vivo在中華酷聯之后進入手機市場,搭上了智能手機的快車;拼多多是阿里巴巴和京東之外的電商新勢力;極兔速遞,則是直接站在巨人肩膀上成長起來的……
在這種理念的指引下,極兔速遞也趕上了中國品牌、特別是中國電商全球化的好時機。
極兔的大客戶,不僅包括了拼多多、淘寶、天貓,還有在全球電商市場占據優勢地位的Shopee、Lazada、Tokopedia以及Shein等,它們都與中國市場聯系深厚:Shopee背后是騰訊,阿里巴巴投資了Lazada和Tokopedia,風靡海外的Shein,本就是一家中國公司。
接下來的電商出海大潮,給天生具有全球化優勢的極兔速遞,奠定了充足的想象空間。
在這種背景下,想要在電商傳統兩極阿里巴巴和京東之外有所作為的資本,迫切地想要扶持起極兔速遞。
極兔的投資方,包括騰訊、博裕資本、高瓴資本、紅杉資本、順豐速運、淡馬錫、招銀國際等,只是尚不明確段永平隱身在哪個股東之后。
騰訊清空了京東的股份,但仍然是拼多多的第二大股東,也是其主要合作方極兔速遞的第二大股東,算是明確了自身的立場。
另外,順豐控股5月份把低端加盟業務豐網速遞賣給極兔速遞之后,6月份隨即傳出入股極兔的消息。幾天之后,極兔速遞招股書披露,順豐持股1.54%。
順豐控股與極兔速遞結盟,意味著中國快遞業正式從“戰國七雄”過渡到“三足鼎立”的時代。這個組合,將直面阿里菜鳥+通達系以及京東物流的挑戰。
不可能三角
極兔速遞成長速度很快,2020年初才在中國市場起網,2022年實現業務量120億單,市場份額排名第六——實際上,極兔與申通快遞及順豐控股的單量差距,只有幾個億,如果今年增速繼續,應該能穩定進入前五。
從行業數據來看,快速成長,并未讓極兔速遞在服務質量上落后。
國家郵政局公布的2023年一季度用戶申訴情況顯示,極兔速遞百萬件快遞的申訴量僅為0.78,在九大主流快遞公司中最低,申訴處理工作綜合指數99.95,在九大主流快遞公司中最高。另外,行業數據顯示,極兔速遞72小時準時率在行業內排名第三。
看來,科技型快遞公司對增長和口碑的重視,果然優于傳統快遞公司。
但是,即便是極兔速遞,也很難實現【增長-盈利-口碑】這個不可能三角。按目前的業務節奏,公司盈利遙遙無期,這也是科技型快遞公司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2020年-2022年,公司的毛損率確實在不斷走低,2022年為-3.7%,而與極兔速遞業務結構相似的通達系快遞公司,整體毛利率正常在10%-20%上下。
毛利率尚未轉正,在持續的高投入之下,極兔速遞的業務盈利狀況改善不大,2020年-2022年的經營虧損分別為6.06億美元、16.47億美元、13.90億美元。
況且,在當下的市場狀況下,就算極兔速遞暫不追求【盈利】、想要維持【增長】和【口碑】,也面臨重重挑戰。
極兔的高速增長,建立在不斷開拓新市場的基礎上。東南亞登頂后,進軍中國市場,剛一站穩,便再度開拓南美及中亞市場。極兔在東南亞市場已經失去增長動力,中國市場遭遇巨頭圍攻。更關鍵的是,除了這兩個市場,哪里還有可供這只兔子肆意奔跑的草原?
即便有這樣的目標市場,接下來的繼續拓展,恐怕就沒有在東南亞和中國市場那么簡單了。否則,小米也不會失去印度那幾十億的真金白銀。
而且,極兔速遞狂奔,背后同樣是一地雞毛。
去年6月,極兔速遞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湖塘鎮快遞點,拖欠快遞員工資30多萬元,有快遞員抱著自己11個月大的孩子來要工資等到半夜,聯系不上站點負責人,引發強烈關注。當時,極兔在該片區的快遞業務停滯,大量快遞積壓在站點,客戶利益受損嚴重。
無論極兔速遞怎么改良商業模式,本質上仍然是加盟制快遞,快遞公司-區域代理商-加盟站點-基層快遞員之間,存在“低價模式、公司業績與服務質量”這個不可能三角而導致的根本矛盾。
這是早年“四通一達”大多經歷過的業務危機,現在也是新生代極兔速度難以逃脫的行業痛點。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