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集團處罰71億,上市有望?
來源/首席商業評論
撰文/做鏡觀天
高額處罰,股價不降反升
螞蟻處罰的“靴子”落地之后,有不少阿里相關投資人表示可以松口氣了。
7月7日晚間,證監會發布的一則《金融管理部門善始善終推進平臺企業金融業務整改 著力提升平臺企業常態化金融監管水平》內容提到,針對螞蟻集團及旗下機構過往年度在公司治理、金融消費者保護、參與銀行保險機構業務活動、從事支付結算業務、履行反洗錢義務和開展基金銷售業務等方面存在的違法違規行為,金融管理部門依據《中國人民銀行法》《反洗錢法》《銀行業監督管理法》《保險法》《證券投資基金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對螞蟻集團及旗下機構處以罰款(含沒收違法所得)71.23億元。要求螞蟻集團關停違規開展的“相互寶”業務,并依法補償消費者利益。
首先要注意的是這不是一張罰單71.23億元,一共有十幾張還涉及相關業務實際管理人。其次并非只是針對螞蟻、騰訊旗下的財付通、以及郵儲銀行、平安銀行等也因為類似的原因被處罰。總體來看是在互聯網金融業務做規范化整改,幫助行業立規矩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資本市場已經在炒作螞蟻走出困境即將上市的預期了。7月7月,阿里巴巴港股(09988.HK)逆勢收漲3.44%報84.3港元/股,盤中漲幅一度接近6%。截止7月7日阿里美股收盤價為90.61%,漲幅達到8.07%。
他們炒作的邏輯也很簡單,就是利空出盡,就是利好,接下來螞蟻這艘巨艦會開得更穩更遠。但螞蟻的投資人顯然沒有那么樂觀。有市場人士分析,一方面,近幾年阿里、騰訊等同類可比上市公司的股價降幅較大,可參考標的的估值水平下降;另一方面,螞蟻集團經過兩年多的整改,其金融屬性逐步增強,應更大程度按照金融機構定位進行估值。
從2021年開始,包括美國共同基金巨頭富達投資、貝萊德(BlackRock)、普徠士均下調了螞蟻集團的估值。最為悲觀的則是富達投資,最新估值700億美元,較巔峰期蒸發7成。
就連螞蟻自己最新采取的回購動作也是較巔峰打了不少折扣,螞蟻集團7月8日公告,為持續吸引人才,同時進一步滿足股東的流動性需求,將以自有資金回購現有股東的部分股份,總回購比例不超過總股本的7.6%。回購的股份將轉入員工股權激勵池。記者注意到,本次回購充分遵循市場化原則。在定價上,根據國內外知名投行出具的財務報告,回購價格對應螞蟻集團估值約為5671億元;在股東參與上,所有股東均可在回購比例內自愿選擇是否參與。
據媒體消息,為合理確定回購價格,螞蟻集團本次參考市場慣例,聘請了國內外知名投行作為財務顧問,并根據其出具的估值報告進行了定價。根據公告,螞蟻集團本次回購的價格對應公司估值約為5671億元,較2018年C輪融資估值(約9600億元人民幣)下降40%。“在目前國內互聯網公司估值較低的情況下,這一變化符合市場預期。
所以別急著開香檳,螞蟻要面臨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業務整改何時完成,估值再調整、未來的發展方向等等。
螞蟻緣何被處罰
很多吃瓜群眾只注意到了螞蟻這高達71.23億的處罰金額,搞不清楚為啥處罰,怎么就這么高了。
有些媒體只看到了后面要求關停相互寶,就以為是針對相互寶這一項業務的罰沒。事實上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證監局、央行也都公開了相應具體罰單:總體上處罰圍繞著投資者保護、代銷業務(代銷保險、代銷理財、代銷基金、代銷互聯網存款)、支付三大板塊展開。但是和此前央行約談的內容比總體處罰算比較溫和。
對螞蟻科技集團下發金罰決字1號,案由包括:一是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包括:存在引人誤解的金融營銷宣傳行為,侵害消費者知情權;未向部分客戶群體明示還款要求;未按規定處理部分消費者個人信息。二是違規參與銀行保險機構業務活動。包括:違規參與保險代理、保險經紀業務;違規參與銷售個人養老保障管理產品、銀行理財產品、互聯網存款產品。
可以說互聯網金融方面螞蟻能做的業務都做了,有專業人士指出互聯網可以通過大數據做全維度的風險評估不僅在風控能力上更強,在營銷上也是有革命性的體驗。大數據做風控更強這點不容否認,但是風控的基本邏輯是要合規,不能說我算得過來賬就可以不用遵守規則。
螞蟻在這方面問題很大。動動手指就可以買份保險,互聯網保險的興起讓買保險變得簡單快捷,但這種隔著屏幕的購買方式也讓保險消費的糾紛和投訴與日俱增。中國保監會曾在2017年披露保險公司投訴情況。整體來看,保監會機關及各保監局共接收涉及保險公司的保險消費投訴93111件,其中涉嫌違法違規投訴2109件,占比2.27%;保險合同糾紛投訴91002件,占比97.73%。而尤其引人關注的是,互聯網保險消費投訴大幅增長,較去年同期增長63.05%。
銷售平臺方面,涉及非保險公司自營互聯網銷售平臺(第三方平臺)的投訴3821件,占互聯網保險消費投訴的88.80%,具體涉及127家各類網絡銷售平臺,其中,攜程網、支付寶、微信、淘寶4家大型互聯網平臺的投訴占非保險公司自營平臺投訴的47.87%。
互聯網創新是應該鼓勵的,但是不能繞過金融監管、數據安全和隱私問題不能不重視,不要等羊都跑了才想起來管一管。
螞蟻集團上市在即?
過去兩年間,螞蟻集團為恢復上市做了不少的準備,主動將花唄、借唄品牌隔離。2021年6月份,螞蟻消金獲批運營,螞蟻集團隨即將花唄和借唄進行剝離,由螞蟻消金專門負責管理。根據相關部門的規定,螞蟻消金要在1年過渡期內讓這兩項業務平穩有序退出。另一個重點業務余額寶,也在進行收縮。截至2021年上半年,其規模已降至7808億元,創下近五年規模新低。
業務和人事陸續變化后,螞蟻集團的股權結構也有了重要變動,馬云不再是該集團實際控制人。2023年1月7日,螞蟻集團在官網發布《螞蟻集團關于持續完善公司治理的公告》。公告顯示,馬云通過解除一系列協議,放棄了對螞蟻集團的實際控制權,螞蟻集團已無實際控制人。??
馬云目前個人持股比例并不高——螞蟻集團2020年IPO招股書披露,上市發行后馬云個人持股比例不超過8.8%——其主要是通過一系列協議安排控制杭州君瀚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及杭州君澳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兩個合伙企業,這兩個合伙企業則合計持有螞蟻集團53.46%股權。螞蟻集團此前公告顯示,杭州君瀚及杭州君澳近期對股東上層結構進行了調整,調整的核心是拆除了原控制結構,從馬云及其一致行動人共同行使股份表決權,變成了包括馬云、螞蟻高管等在內的10名自然人分別獨立行使股份表決權。
但也正因為公司管理層的調整和監管處罰,根據證監會此前的規定,在主板上市,需要實控人三年內不得變更。此外董監高在三年內也不能受到證監會立案偵查或涉嫌違法違規,所以這么看阿里短期上市無望,不過也不排除海外的可能。
中泰證券指出,螞蟻未來估值如有提升,主要與以下三方面有關:一是借貸業務商業模式的轉型,從聯合貸、助貸過渡到征信、技術服務,逐步轉變為合規的征信業務或數據技術服務模式。整改方案中申設個人征信公司的舉措,也正與這一方向符合。其次,技術輸出市場空間很大,有望成為公司新的增長引擎。目前創新業務收入占比極低,尚未超過1%。螞蟻的金融科技已形成比較完善的產品體系,數據庫、區塊鏈技術等創新業務的推進有望成為第二增長曲線,從而帶動估值提升。最后,收入結構的調整,提升非借貸業務收入占比。目前來看,相對輕資產模式的理財業務和保險業務的收入占比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所以這對螞蟻來說,并不算壞事,未來能做的仍然很多想象空間仍在,在國內普遍降杠桿防范風險的大背景下,做好合規工作是必須項。互聯網金融的優點并沒有被棄之不用,相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進一步發揮互聯網平臺經濟應有的作用。
參考資料:
螞蟻被罰后距離上市還遠嗎?來源:獨角金融
螞蟻宣布回購股份 來源:上海證券報
螞蟻回歸來源:金融監管研究院
螞蟻上岸,何時重啟 來源:字母榜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