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補貼痛擊“水果刺客”
出品/燃次元
作者/謝中秀
一到夏天, “水果刺客”密集出沒。
在某社區平臺上,燃次元看到有用戶表示, “在SKP的超市晃悠了一圈,看到了傳說中的掛綠(荔枝),價格是299元/6顆。”也有用戶提到, “在Ole超市看到觀音綠荔枝,398元/盒,折合16元一顆。”
另有報道顯示,7月2日,有網友吐槽,在深圳某日料店花138元點了一份蜜瓜,本以為這個價格買來的應該“是個甜品”,結果上菜時才發現真的只是“一瓣哈密瓜”。
如果說以上的“水果刺客”有品種、場景的因素作用,畢竟掛綠荔枝、觀音綠荔枝本身價格就比較高,更何況還是在SKP商場超市或者Ole這樣的高端超市售賣,而日料店也為普通蜜瓜提升了身價。
但年輕人們近期發現,就連西瓜這樣的夏日必備、普通水果,價格都在攀升。
燃次元看到,不乏有北京、上海、海南等地的消費者高呼西瓜“好貴”,比如“北京現在還有低于2元/斤的西瓜嗎?”“坐標上海,路邊瓜攤西瓜2.68元/斤”,以及“你們實現西瓜自由了嗎?海口的西瓜真是越賣越貴了,感覺吃西瓜都變得好奢侈。”
水果價格攀升之下,無法離開水果的年輕人,為了實現“水果自由”使出了渾身解數。
實惠深入人心的拼多多成了年輕人購買水果的好去處之一。
“我是從2020年開始在拼多多買水果的,當時主要是因為聽說拼多多便宜,想著試一下。”消費者葉子介紹,結果嘗試之后便一發不可收拾,“現在我買水果就兩個渠道,一是不著急或者時令、比較貴的水果,就在拼多多買;一是如果著急想當下吃,就生鮮電商或者外賣買。”
消費者星星則表示,直播間的水果也不錯,又便宜又好吃。
燃次元留意到,7月5日,拼多多百億補貼還上線了“水果自由消費季”活動,對榴蓮、蜜瓜、荔枝、椰青、菠蘿蜜、百香果、陽光玫瑰等高價水果進行重點補貼,助力廣大消費者告別“水果刺客”,實現“水果自由”。
“自活動上線后,各類水果的銷量持續高漲,消費者搜索‘水果自由’即可進入相關頁面。”拼多多百億補貼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讓高檔水果回歸平價消費,而不是讓廣大消費者為消費概念買單。”
圖/拼多多百億補貼“水果自由消費季”頁面
水果價格受諸多因素影響,比如客觀的品類、品質、供求關系等,但有時候也會與消費者心理、市場情緒等存在聯系。
“水果價格高的討論時有傳出,但水果本身就非標品,不同品類、不同品質的水果價格不一樣,拿西瓜來說,麒麟瓜、龐各莊西瓜本身價格就會高一些。而這些年被討論的高價水果也一茬接一茬,比如之前的車厘子、陽光玫瑰葡萄、牛油果等等,除了水果本身的價值,背后難免也有消費者的心理,還有市場炒作因素影響。”消費者左左直言。
“對于這些貴價或者‘網紅’水果,我會嘗試一下,但不會盲目跟風或者推崇。”左左日常更偏愛水分較多的水果,“前不久在拼多多買的香蕉、百香果也很物美價廉。”
在水果消費屆,亦有舶來品更易賣出高價的情況,畢竟增添了一份陌生和好奇。但這些年,經過拼多多等各大平臺,以及農業科研、種植人員的努力,不少高價水果的價格已經被“打下來”了,比如曾經五六十元甚至上百元一斤的陽光玫瑰葡萄,現在已經只要20多元一斤。
如今拼多多百億補貼再發力,年輕人的“水果自由”就在眼前。
01
年輕人找到“水果俠”
提到水果,當下的年輕人直搖頭,“好貴。”不僅是荔枝、榴蓮這些貴價水果,就連水蜜桃、西瓜,年輕人都快吃不起了。
星星表示,“前兩天在某生鮮電商平臺買了一份水蜜桃,價格是19.9元,到手發現只有4個。最近買西瓜也發現,無論是生鮮電商,還是家樓下水果店,供應的都是四五元一斤的麒麟瓜,買一個就得三四十元,以前路邊一兩元一斤的西瓜好像消失了。”
于是,拼多多、早市、直播等渠道成了年輕人的“水果俠”。
價格是最大的吸引力。“拼多多上的水果基本上比市場上便宜一半。”葉子直言,“前段時間櫻桃季的時候,市場上的櫻桃大概是30多元、40元一斤,但在拼多多上,就只要20元一斤。還有最近我逛超市看到葡萄,十幾元一份,但打開多多買菜,一樣的份量只要5元。”
在微博等平臺,也有用戶表示,“感謝拼多多,每次都吃得很滿足”“拼多多買到好吃的水果快樂超級加倍”,以及“在拼多多買的好處就是有壞果就能馬上賠付,原產地直發,不在廣東的孩子也能實現荔枝自由”。
拼多多上的水果,價格被“打下來了”,品質卻不打“折扣”。
“拼多多上的水果,雖然價格便宜一半,但其實口感沒有任何差別,非常好。去年冬天,我基本上一天一個柚子,所以一個月在拼多多買了三趟,一次買10斤,一周吃完。”葉子表示。
左左也表示,“拼多多的水果可以說是物美價廉,吃起來和其他渠道的也差不多。而且拼多多的售后特別好,遇到產品有問題,直接跟商家和拼多多客服溝通,基本上都會很快解決,響應也很及時。”
現在,葉子的“水果自由”基本依靠拼多多,“時令的、貴價的草莓、牛油果,或者便宜的李子、葡萄、香蕉我都買過。”而在“遇到”拼多多之前,葉子基本在線下水果店購買水果,但“因為貴,所以會比較克制,基本都是買點。”
圖/葉子在拼多多購買的水果 來源/葉子提供
除了拼多多,早市、直播間以及各種“羊毛”,也是年輕人避開“水果刺客”實現“水果自由”的選擇。
葉子日常就有逛早市的習慣,“畢竟過日子得精打細算,早市的東西也挺便宜。所以有時候我也會在早市買一些水果,不過還是沒拼多多劃算,所以我一般是如果在早市遇到實在想吃的,先在早市買一點,然后再從拼多多下單,買夠想吃的分量。”
各渠道也偶爾有“羊毛”可薅,但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比如7月6日,燃次元就看到有人在分享某超市APP的榴蓮“羊毛”,可43元/58元/35元(視每個用戶湊單的情況及新老用戶優惠額度不等,實際到手價格有差異)購買1.5kg重量的金枕榴蓮。
對比來看,還是拼多多的“水果自由”更具備確定性。
與此同時,年輕人的水果消費觀也在發生變化,開始追求產地和實際口感,“網紅”高價水果正在祛魅。
“從我的角度來說,我更希望買到真正的原產地農民手里的東西,比如無錫的水蜜桃、山東的蘋果、四川的耙耙柑,因為我覺得產地的水果口感也會更好。”葉子表示。
左左也直言,“很多水果都是炒起來的,因為有熱度才有市場,所以很多商家會利用營銷平臺炒作。但其實最普遍的蘋果就是性價比最高的健康水果。”
其實,少見的水果不一定很貴,更多的是一種消費概念和信息偏差。比如曾經網紅的車厘子、陽光玫瑰葡萄,也伴隨著市場需求和生產的擴大,以及拼多多電商平臺的推動,逐漸變得平民化。
上文提及的“138元一片的靜岡蜜瓜”,也有蜜瓜商家直言,“在山東、海南等水果產地,靜岡蜜瓜已經被引種很多年了,而且進行了多次改良,口感甚至超過了國外的。”所謂的靜岡蜜瓜在國內其實很常見,只是叫法不同,比如山東的品種叫“魯厚甜”,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網紋瓜”。
02
拼多多把水果價格“打下來”
水果價格高企背后,有諸多原因。
比如物以稀為貴,今年荔枝上市時,有消息曝出“靈山荔枝”已經賣到了99元一顆(1561元/斤),據悉,這個價格比2022年的88元/顆又上了一個臺階。但資料顯示,該荔枝為“荔枝之鄉”廣西靈山縣樹齡最長的一棵荔枝樹產出的果。
而當地普通的桂味荔枝僅7元/斤。可見“99元一顆的靈山荔枝”是意義大過實際。
此外,季節、時令也影響著水果價格。“今年打算買仙進奉荔枝嘗嘗,618的時候我關注的商家5斤精選果的價格是320元,當時覺得貴沒買,后來到了6月底,就看見價格降到260元了,7月6日再看,已經降到230元。”星星表示。
“商家跟我說,市場價格會變化,一般剛上市的時候會貴一點。我刷社交平臺的時候也看到大家在討論,仙進奉價格已經從剛上市的七八十元一斤降到現在差不多四五十元了。”星星補充道。
但拼多多能把水果價格,尤其是高價水果價格“打下來”,靠的是 “百億補貼”加“原產地直發”的優勢。
在拼多多平臺,能做到同款、同質水果價格遠低于市場,本質上是商業模式的不同。
在線下模式中,從收購到經銷再到終端,環節眾多。以進口榴蓮為例,榴蓮進入國內市場要先進入北京、廣東、嘉興等大型批發中心,再通過檔口進入二級、三級批發渠道,最后再進入商超、水果店等零售渠道,每個環節都需要獲取利潤。
但拼多多通過產業鏈的合作,原產地直發,避免了“中間商”增加成本。同樣以榴蓮為例,拼多多平臺的商家在上游的泰國產地自建果園和工廠,從源頭直供消費者,大幅壓縮了中間環節。此外,平臺還通過超額補貼把高端水果的價格進一步壓低,確保消費者實現“水果自由”。
在“水果自由消費季”活動中,拼多多百億補貼3人團、萬人團等活動也先后上線了泰國金枕榴蓮,其中,萬人團上線的金枕榴蓮單果僅售32.8元,3人團上線的3斤重金枕精品榴蓮僅售71.9元。
“在線下渠道,同等規格的榴蓮肯定超過100元。”拼多多某榴蓮商家表示,這個價格基本上是全網最低價格,如果不是平臺補貼的話,商家是難以承擔的。
張勝杰是拼多多平臺的蜜瓜商家,也是拼多多百億補貼“水果自由消費季”水果商家之一。
張勝杰也表示,店鋪的蜜瓜大都來自蔬菜之鄉壽光,從大棚采摘后通過快遞直達消費者,每年2月份,蜜瓜剛開始上市的時候,價格會偏貴,但目前的收購價格基本維持在2.8-3.5元之間,在平臺的補貼下,消費者下單的價格幾乎是產地價。
現在,在拼多多百億補貼“水果自由消費季”,網紋瓜可以低至15.8元/個。
通過百億補貼加原產地直發,拼多多實實在在地把水果價格“打了下來”,同時也保證了消費者拿到手的質量。
現在消費者只需在拼多多上下單,即可等待物美價廉的水果送上家門,“我可太愛吃水果了,奈何超市里的水果價格高得嚇人,只能拼多多百億補貼激情下單,坐等收貨。”
03
正循環讓“水果自由”可持續
拼多多串起水果消費的兩頭,一頭是產地商家,一頭是消費者。而在拼多多賦能供應鏈,以及百億補貼的支持下,受益的不只是消費者,還有商家,三方一同形成一個正循環。
借助拼多多“水果自由消費季”,百億補貼讓商家的銷售增長顯而易見。數據顯示,在“水果自由消費季”活動上線不久,萬人團、3人團榴蓮的銷量就沖上平臺榴蓮暢銷榜TOP 2。
上述榴蓮商家也表示,“今年上半年的榴蓮銷量十分火爆,4、5月份經常賣斷貨。”平臺店鋪的日均銷售額超過200萬元,月銷超過6000萬元。
荔枝商家李鎧期也介紹,2020年開始發力拼多多,將荔枝搬上百億補貼活動,一周就賣出了20萬斤,今年桂味荔枝上市后,又上線了拼多多百億補貼“多人團”等活動,僅“多人團”的銷量一天就能達到數千單。
不只是李鎧期、張勝杰從這個正循環中受益,在拼多多專注產業鏈的深耕下,改變在更深遠的層面發生,一個個商家背后,是拼多多產業鏈賦能,產業帶發展的廣闊局面。
李鎧期所在的廣東茂名石龍,荔枝種植戶們臉上洋溢著笑容,“拼多多等電商沒來之前,我都是拉去市場給客戶,桂味荔枝收購價每斤只有1-2元。電商來了以后,收購價漲到4-5元/斤。”
電商產業成片的藍圖也在石龍徐徐鋪開。
在徐剛的發貨倉,每天早上9點,騎著摩托車的農戶排隊送貨,經驗果后當面結算錢款,之后倉庫內,居住在周邊的數十位阿姨、阿婆們分為不同小組,按照分工裝冰袋、分揀果子、稱重、打包、貼單。下午,工人們將一箱箱荔枝裝至等候在門口的冷鏈車內或貨車上,一切井然有序。
在這里,除了徐剛,還有安玲靈、賴啟春等多個電商新農人。在電商產業發展,有了電商訂單支持之后,茂名石龍也在籌建自己的首個冷庫,解決荔枝保鮮的“最初一公里”問題。
圖/廣東茂名農戶正在打包剛剛采摘的荔枝
這背后,拼多多的新農人扶持機制、百億補貼,以及各項扶持政策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
百億補貼對產品品質、品控、包裝、快遞等有較高的要求,推動商家做好產品和服務。另一方面,“多人團”等活動為商家提供真金白銀的補貼,提升商家銷量的同時讓利消費者。“我前陣子剛收到平臺發放的三華李補貼。荔枝也報名了‘多人團’,一天拼了超2000單。” 安玲靈直言。
助力農產品銷售只是其中一個方面,拼多多還有更大的“野心”,即從源頭提升農業生產。
近日,拼多多第三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落下帷幕。在這一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中,不同領域、不同學科背景的專家,合力挑戰在全封閉的集裝箱以更低能耗種植更優品質、更高產量的全新生菜品種“翠恬”,為農業科研提供新思路。
大賽中的各支隊伍,結合視覺識別模型與植物生長模型,設計了生菜重量預測算法,可以提前安排采收工人、聯系收購商,也可按需定產、反向指導生產端;融合植株的生長模型、光截獲模型、蒸騰模型等算法,實時收集各類傳感器回傳的數據,可輔助有關光配方優化、環境調控、緩解燒心以及及時采收等方面的種植策略判斷。
在前沿技術的探索與支持下,更加科學甚至“賽博”的農業生產距離現實應該不會太遠。
目前,多多農研大賽先后孵化溫室種植、無土栽培、AI種植等多個前沿項目,已經廣泛應用于遼寧、安徽和云南等地。
從誕生以來,拼多多即與農產品、農業緊密相關。而早在2021年8月,拼多多就設立了“百億農研專項”,不以商業價值和盈利為目的,致力于推動農業科技進步和科技普惠。
更高效的農業生產,更順滑的農產品銷售鏈條,拼多多以百億補貼加原產地直發打造的“水果自由”是一個正向的循環,也將更長久、可持續。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