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凡再成阿里最年輕合伙人,將帶來哪些可能性?
來源/雷達財經
作者/李亦輝
“變革求進 面向未來”,在7月21日晚間披露的阿里巴巴2023財年報告扉頁上方,赫然留下這八個字。
在外界看來,這八個字是過去一年戰略基調的總結。今年3月底,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啟動“1+6+N”組織變革。就在上個月,阿里閃電換帥,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將接替張勇出任集團董事會主席。
據媒體報道,已退出公司一線多年的阿里創始人馬云,前不久在和集團各業務負責人溝通時強調,“阿里過去那些賴以成功的方法論可能都不適用了,應該迅速改掉”。
雷達財經注意到,在2023年財報中,蔣凡重新出任阿里合伙人,成為阿里近期最引人注目的人事變動。
財報顯示,目前阿里巴巴共有28名合伙人,平均年齡48.32歲。年齡最大的蔡崇信,現年59歲。年齡最小的為蔣凡,年僅37歲。而這已是蔣凡第二次成為阿里合伙人。
“能打”,一直是蔣凡身上的重要標簽。在執掌淘寶期間,蔣凡幫助阿里PC時代到移動時代的驚險一躍。在執掌阿里國際的一年多時間,似乎他再次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在市場人士看來,蔣凡跌過跟頭,有挑大梁的經驗,最重要的是非常年輕。在阿里大變革時代,有望給阿里帶來更多驚喜。
年少成名
蔣凡出生于1985年。2003年,年僅18歲的蔣凡憑借奪得全國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信息學競賽省級賽區一等獎,被保送進入復旦大學計算機系。
在大學期間,蔣凡專注于并不算是一個學霸,甚至有學渣之嫌,多門學科僅考了60分。
因為成績問題,蔣凡在畢業后應聘谷歌中國時,被谷歌一位工程師質疑其考試成績隨意,工作后會沒有責任心。
幸運的是,蔣凡遇到了人生中第一個貴人——李開復。
李開復建議工程師再與蔣凡通電話核實。得知蔣凡不是沒有能力考100分,而是把精力集中計算機編程研究,不想把精力浪費在無關課程上。
在谷歌的三年,蔣凡參與了眾多項目的研發,包括谷歌地圖、搜索、內容廣告等。他的才華,獲得了李開復認可。
2009年9月4日,李開復從谷歌離職,創辦“創新工場”,出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開辟了中國風險投資和創業的一個新模式。
創立“創新工場”后不久,李開復即邀請蔣凡來孵化大數據公司友盟。
在創新工場最早期的幾個創業項目負責人中,蔣凡最沉默寡言,但他善于傾聽,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在友盟,蔣凡展現了自己的算法天賦,其所領導的友盟在幾個創業項目中技術功底最扎實。
2013年11月,友盟被阿里收購,交易價格達8000萬美元。彼時,友盟由單一移動應用統計分析平臺,發展成為綜合性的移動開發者服務平臺。支持Android、IOS、windows phone、windows8等主流移動智能平臺,覆蓋5.9億活躍設備, 18萬應用,6萬開發者。
伴隨著收購,蔣凡也進入阿里體系。按照常規,財務自由的蔣凡在阿里過渡一段的時間后,離開退休或開啟新一段的創業。
幸運的是,蔣凡遇到了人生第二個貴人——時任阿里巴巴COO張勇。
“想不想咱們一起折騰點事情?以后你可以講故事給孫子聽;想不想一起在阿里這個舞臺上表演一下?留下一點記憶?”
張勇的邀約,一下子擊中了蔣凡的心坎,全力參與張勇主導的“All-in 無線”戰略。
蔣凡第一步,是改善淘寶購物體驗,將淘寶下單時長從25秒縮減到了不足10秒。
此外,蔣凡結合自己的算法天賦,推動淘寶進行智能化改造,最終實現淘寶實現“千人千面”和“猜你喜歡”兩大功能,淘寶進入“人找貨”到“貨找人”的信息流時代。
2015年雙11,依靠個性化推薦的首次大規模應用,手機淘寶大獲成功,實現移動端交易額626億元,占當天全部912億元的交易額的68.64%。這是淘寶歷史上移動端首次超越PC端。
2017年12月,蔣凡升任淘寶總裁。
2019年,是蔣凡大收獲的一年。這一年,蔣凡兼任天貓總裁,掌管阿里集團大半江山,并進入阿里合伙人名單,且是38名合伙人中最年輕的一個,年僅33歲。
揚帆海外
執掌淘寶天貓后,外界對蔣凡的關注度陡然提升。2019年,王興也添了一把火,稱“接下來幾年,看拼多多的黃崢和淘寶天貓的蔣凡這兩個非常聰明的人如何較量,應該會很精彩。蔣凡要是能贏這一仗,那就是當之無愧的阿里CEO接班人。”
同時執掌淘寶天貓集團的蔣凡,彼時的重要任務是打通淘寶天貓集團,合力對戰飛速崛起的拼多多。
然而,次年4月,蔣凡因個人家庭問題處理不當,引發嚴重輿論危機,被取消阿里合伙人身份,并被降職、記過、取消獎勵。
2021年底,阿里宣布蔣凡將負責海外業務,內部不少人持觀望態度。多年來,國際業務一直在阿里內部視為邊緣業務,分布在各個條線,有 " 散裝海外”之稱。有人認為蔣凡是被明升暗降,發配邊疆。
彼時,有市場人士向雷達財經表示,發配還是重用,關鍵要看蔣凡自己能否做出成績。
阿里國際商業分部主要包括國際零售及批發商業業務,如Lazada、速賣通、Trendyol、Daraz及Alibaba.com。
公開資料顯示,接手阿里海外業務后,蔣凡主要精力都在做業務上,本人十分低調,很少出現在公共視野。他花了大量時間赴海外考察,摸清阿里巴巴海外業務發展情況后,確定了“跨境+本地化”。
所謂本地化,是使用本地成長的人才。去年6月,Lazada管理層大調整,曾是Lazada泰國、越南業務的“一把手”升任Lazada CEO,兼印尼分公司CEO。另外五個東南亞國家,CEO均替換成了有豐富本土化經驗的高管。
蔣凡還在一年內累計投資Lazada 20億美元,并在阿里內部抽調資源用于物流建設,包括海外倉和國內優選倉,還推出扶持政策,鼓勵商家去海外倉等。
跨境則是做大做強基于中國制造業供應鏈的跨境零售電商主要從兩方面著手:挖掘新市場、新人群,讓業務規模持續擴大;提高補貼效率、完善增值服務,優化商業化變現效率。
以速賣通為例,其在去年底向平臺商家推出了“全托管服務”,負責店鋪運營、倉儲、配送、售后服務等環節,從而降低跨境貿易門檻,吸引了更多有供給力缺經營力的商家入駐。在2023年第一季度,速賣通向全球消費者推出新服務Choice,提供一系列品類繁多的高性價比產品。指定國家的消費者在Choice 下單享有免運費、免費退貨和配送質量保證等服務。
蔣凡的戰略,提升了員工的士氣。阿里海外的一名員工表示,他會自己找到破局的發力點,并傳達給團隊。讓一線員工比較認可的是,他們跟著蔣凡給的方向做業務,能拿到好的結果。
一位國際業務的員工表示," 抓本質一直是他的強項,從最后的結果來看,他的策略都是對的。
從業績上看,蔣凡似乎開始逐步證明了自己。
蔣凡最近的一次公開露面是在2個月前,以國際數字商業集團CEO的身份出席阿里巴巴集團季度財報分析師會議。會上,蔣凡以極簡式的風格介紹了業務情況,表示“國際業務展現了快速的增長勢頭。”有內部人士評價,蔣凡現在的聚焦點都在增長上。這一季度,阿里國際零售的增速達到41%。
2023財報進一步顯示,阿里國際業務貿易業務總收入為692.04億元,同比增長13.3%,遠超云業務3.53%的增速,占總收入比例由2022財年的7%升至8%。
圖注:阿里國際2023財年在阿里營收占比提升1%
而2022財年,阿里國際和阿里云業務的收入差距接近135億元,2023財年縮至80億左右。
國際業務收入中,零售部分收入498.73億元,批發部分收入193.31億元。
作為東南亞領先且快速增長的電子商務平臺,Lazada服務于全球電子商務平臺中最大的用戶群體之一,為消費者提供來自于東南亞中小企業、當地和國際品牌的豐富多樣的產品。
按2022年GMV及訂單量計,Trendyol是土耳其遙遙領先的電商平臺。此外,阿里還運營南亞領先電商平臺Daraz,其主要市場包括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
國際批發商業方面,2023財年,在Alibaba.com上尋找商業機會或完成交易的買家來自190多個國家。
攻城略地之余,阿里的主要海外業務已經開始減虧。據財報,2022財年國際貿易業務調整后EBITA虧損56.20億元,而上期為虧損89.91億元。虧損同比減少主要是由于Trendyol和Lazada的虧損減少。
阿里中國在2023財年實現了服務10億中國消費者的里程碑。財報顯示,2023財年,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服務了數億海外消費者,并觸達來自全球超過4700萬名活躍中小企業買家。
2023年報還顯示,蔣凡再度成為阿里巴巴合伙人。
對此,外界并不意外。蔣凡在阿里國際表現證明,其是一個能打仗的高管,這樣的人才,阿里沒有理由不重用。
事實上,今年5月,阿里公布6家業務集團董事會名單。有細心人士注意到,整個阿里體系內,戴珊、吳泳銘、吳澤明、蔣凡4人身兼了3個業務集團的董事,其中,只有蔣凡不是阿里合伙人。當時,就有人猜測,蔣凡成為合伙人是遲早的事。
無限未來
沒有競爭的市場,只存在于理論想象之中。
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樂視、健力寶、三株集團、匯源果汁等都曾輝煌一時,卻在邁上巔峰后走了下坡路。
企業如何經久不衰,不斷煥發新活力?吉姆柯林斯在《基業長青》中給出的答案是:企業是否能夠根據外在環境的變化而進行自我進化,使企業能夠不斷變革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
而企業想要自我進化,人才不斷更新是必由之路。
“蔣凡執掌過淘天集團這個阿里最重要的板塊,現在又開辟了阿里國際這個新增長點,未來具備無限的可能。”在一些市場人士看來,使功不如使過,少年成名的人,沒有經歷過坎坷,往往在未來發展中后勁不足。而蔣凡經歷過巨大風波,且在出海業務重新證明了自己。未來,蔣凡有望做出更大的業績。
而蔣凡重新成為阿里合伙人,意味著海外市場在阿里有著更大的權重,未來海外市場有望獲得阿里更多的資源。
同時,蔣凡非常年輕,精力充沛,比較適合沖鋒陷陣。在進軍海外市場的磨礪下,阿里有望涌現出更多的年輕人才,從而助力阿里實現老中青人才梯次配置,實現基業長青。
雖然在出海業務中初戰告捷,但蔣凡并非高枕無憂。
許仰天創立的出海電商SHEIN,風靡海外,估值超4000億。
蔣凡的老對手拼多多,推出的Temu在北美市場正做得風生水起,緊接著又向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荷蘭等歐洲國家進滲透。
處于短視屏風口的TikTok,在東南亞一路攻城略地。據SenseTower數據,TikTok在印尼約有2億用戶下載量,占到整個東南亞地區40%以上;去年印尼開齋節期間,平臺訂單量增幅達493%,GMV增幅高達92%。
盡管前路充滿挑戰,但出海的確是阿里的必修課。目前,國內電商的滲透率已經很高,而海外市場遠大于國內,抓住海外增量,阿里有望迎來新一輪高增長。
在蔣凡的帶領下,阿里國際未來將交出怎樣的答卷?雷達財經將繼續關注。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