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界的寶潔”,瑪氏盯上了預制菜生意
來源/零售圈
撰文/戈多
預制菜領域又迎來新巨頭。
近日,《零售圈》注意到,國際糖果巨頭瑪氏(Mars)已簽署協議,收購了一家總部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預制菜企業Kevin's Natural Foods(以下簡稱“Kevin's”),計劃將其作為瑪氏食品與營養業務下一個獨立業務來運營,該項收購預估在今年Q3完成。
回顧瑪氏的發展,其多元化發展道路上,收購整合可以說是慣用策略。2020年,收購了香港寵物醫院VSH;2008年,聯手巴菲特收購了美國最大的口香糖品牌箭牌;2001年,收購了皇家寵物食品公司;2000年,收購了預制小麥食品品牌Ebly;1986年,收購了德芙等。
由于旗下品牌眾多,瑪氏也被稱為“食品界的寶潔”,如大眾所熟知的益達、綠箭、德芙、士力架、彩虹糖等品牌都屬于瑪氏。過去瑪氏的目光主要聚焦在糖果、包裝食品、寵物食品、寵物醫療等領域,但近年來也開始將投資目光轉向了預制菜。
《零售圈》了解到,在Kevin's之前,瑪氏已經將印度預制菜品牌Tasty Bite收在了麾下,目前在瑪氏的官方公眾號內,將Tasty Bite稱為天然素食品牌。如果本次收購順利,瑪氏將再添一個預制菜品牌。
01
Kevin’s Natural Foods是誰
《零售圈》了解到,Kevin's Natural Foods 成立于2019年,總部位于美國加州,專注于美味、健康、便捷的預制菜產品,品牌總裁兼聯合創始人為Kevin McCray。
目前Kevin's 已推出了多種風味的雞肉、牛肉和意面菜肴,以及醬汁、醬料等產品,商品不僅進入了美國之外的其他北美市場,而且還進入了歐洲市場。在線上,通過品牌官網、亞馬遜等渠道銷售,線下則通過食品雜貨店、超市等零售渠道進行銷售。
“高增長的營養膳食公司”。這是瑪氏在一份通報中為Kevin's確定的賽道。瑪氏稱,該公司制作受廚師啟發的真空低溫烹調法餐點、配菜和醬汁,使用了天然和簡單的成分,滿足當今忙碌的消費者的需求,幫助他們在幾分鐘內吃到更健康的食物。
根據瑪氏最新通報數據,自2019年成立以來,Kevin's已實現雙位數增長,目前已經能在17000多個零售點買到它旗下的產品。
而Kevin's主打的天然、健康理念,也正是目前瑪氏所看重的。作為一家靠糖果、巧克力發家的企業,瑪氏的大部分產品都含糖量較高。但近些年隨著健康風潮的興起,消費者的健康意識日益加強,減糖正逐漸成為食品行業的趨勢。
在此背景之下,瑪氏也開始做更多嘗試。先后推出了無糖、低糖產品,比如德芙的0糖黑巧克力、美容+零食的膠原蛋白肽低糖軟糖等。同時,還對外投資了一些聚焦健康賽道的企業,比如收購了做功能性食品的德國品牌Foodspring。
當然,如果Kevin's只是打出了天然、健康的理念,這或許并不足以吸引瑪氏,《零售圈》認為更重要的原因還是Kevin's所處的賽道正是當下火爆的預制菜領域。也因此,可以說瑪氏之所以收購Kevin's,要么是看中了其高增長性,要么就是看中其所在領域,或兩者兼具。
02
不斷自我重塑的瑪氏
比起旗下的許多品牌,瑪氏也許并不為大多數人所了解,但事實上從創立至今它已經走過了110余年的歷史,可謂是真真切切的百年企業,這樣的企業放眼全世界都是少數中的少數,最厲害的是它不僅歷史久遠,經營能力也是數一數二。今年2月,在全球知名糖果行業雜志《Candy Industry》發布的2021年全球糖果百強中,瑪氏依舊蟬聯榜首。
瑪氏的前身是1911年,法蘭克·瑪氏創辦的一家名為Mar-O-Bar的公司,最早生產一種由焦糖、堅果和巧克力混合制成的糖果。1927年,正式改名為瑪氏,工廠也從明尼亞波里斯搬到運費相對低廉的芝加哥西部。此后,瑪氏又生產出士力架和巧克力棒,并一躍成為當時美國第二大糖果制造商。
進入21世紀后,瑪氏將目光放在了口香糖市場,2008年4月,瑪氏收購了美國最大口香糖生產商箭牌,盡管這次交易的費用高達230億美元,但卻被眾多資本巨頭所看好,巴菲特和高盛也參與了投資。從此瑪氏超越吉百利,坐上了糖果和口香糖行業全球老大的寶座。2014年,瑪氏又收購了寶潔寵物護理品牌(歐洲以外)后,超越雀巢成全球寵物食品龍頭。
當然,坐上行業龍頭的瑪氏,其發展也并不是坦途一片。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瑪氏的糖果巧克力產品集中在含糖、含脂肪等熱量較高的領域,但這并不符合未來大健康的消費趨勢,并且隨著消費者減糖意識的不斷深化,其銷售也已經受到某些程度的影響。以中國為例,德芙雖然高居中國巧克力市場品牌榜首,但市場份額卻出現明顯下滑,M&M’s、士力架兩個明星產品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也在不斷被侵蝕。
所謂智者永遠年輕,“蘇格拉底一輩子都保留著年輕的驅動力,他拒絕擺出智者的姿態,承認自己對真理的無知,他讓自己成了永遠的學生”與這個道理相通,瑪氏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家百年企業,也是一直保持一種謙虛低調的姿態,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與時俱進。
面對新的消費需求和市場變化,瑪氏先是對其產品配方進行了升級,推出了德芙0糖黑巧克力、益達膠原蛋白無糖口香糖,以及減糖25%、添加高比例膳食纖維的德芙巧克力,與小丸子聯名的不含人工色素的彩虹糖、高蛋白棒的士力架等產品。
然后是在業務領域選擇布局一些新的業務。如在中國引進冰淇淋生產線,以此來更好地推動冰淇淋本土業務的增長;在預制菜成為新晉風口后,瑪氏也是接連收購兩家預制菜企業,以進一步發展其在食品業務的布局。
還有就是為了方便觸及更多消費者,瑪氏在銷售渠道上也進行了升級。以往瑪氏的產品像德芙、士力架、益達等,基本還是在線下商超進行銷售,但近年來瑪氏也建立起了自己的O2O渠道體系。在中國瑪氏目前已入住了京東到家、餓了么、美團等多個平臺。2021年年初,瑪氏箭牌還與阿里巴巴同城零售事業群達成合作。
不難看出,面對新的市場需求,瑪氏并沒有囿于過去的輝煌,而是選擇打破自我,在不斷調整中尋找新的方向,實現新的突破。
03
瑪氏預制菜會進入中國嗎
《零售圈》注意到,對于瑪氏的此次收購曾有業內人士表示,瑪氏收購美國預制菜企業,押注的是健康、營養型預制菜,目前來看,這項業務的市場還主要集中在美國,但未來并不排除,也會向中國的預制菜市場發力。
目前而言,我國的預制菜行業雖然處在快速發展期,但比起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不管是在滲透率,還是在消費量都遠低于它們。且就食品安全這一問題而言,我國的預制菜產業在這方面也有著明顯的短板。
《零售圈》了解到,為完成更多B端客戶新增,中國的預制菜企業只能不斷壓低產品報價,而這在蠶食預制菜企業利潤的同時,也增加了食品安全問題的隱患。至于C端也時有被曝出食品安全事件的企業。
因此,從產品端來看,主打健康、營養的預制菜,不管是在B端還是在C端均有著較高的市場需求,而“健康飲食”甚至可以說是后續行業發展的方向。以日本為例,目前日本不少企業已推出針對老人、兒童、孕期或哺乳期女性、運動員等特殊人群的預制菜,提供減糖、控鹽、控蛋白等個性選擇。
在我國,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不斷提高,其對高鹽高糖食品和部分食品添加劑也已是異常敏感。因此,若能圍繞消費者需求減少鹽、糖等調味品和其他食品添加劑的使用,開發以“健康”為賣點的預制食品將有望獲得更多消費者青睞。
而此次瑪氏收購的Kevin's,此前也一直圍繞著健康為概念進行產品線的布局。加上瑪氏在中國市場本土化運營多年,渠道建設也相對完善。若瑪氏能將產品能力和渠道能力進行全方位整合,在中國市場上則完全可以獲得一定的市場份額。
《零售圈》了解到,目前瑪氏大家庭已遍布全球 80多個國家,同事人數達到 8.5 萬人。在中國,瑪氏的注冊資本則達到了2.27億美元,布局了口香糖、巧克力、糖果、寵物護理、飲品等業務,共擁有7家工廠,3個研發中心,47個分企業。
而此前,瑪氏的前CEO Grant F. Reid也曾表示,“瑪氏已進入中國30年,我們的職責是放眼未來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的發展。”他還說,瑪氏必須重視在華戰略,僅僅“存在”是不夠的,還要實現“存在感”。
由此,《零售圈》認為,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消費者也將會吃到瑪氏旗下的預制菜,并且在瑪氏預制菜進入中國市場后,將很有可能成為那條攪動市場的“鯰魚”,更有望推動中國整個預制菜行業的發展進程。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