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西武百貨遭遇60年來首次大罷工,深挖背后緣由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 潘玉明
圖片/大眾點評網
8月31日,7&i控股宣布(9月1日)履約將池袋西武百貨店出售給美國投資基金,引爆池袋西武百貨店員工工會宣布臨時罷工停業,這是60年來日本百貨店員工工會首次通過罷工協議,并付諸實施。
事由概要
7&i控股過于偏愛7-11便利店,總部經營策略失衡,導致崇光西武百貨板塊納入該集團以后就沒有享受過幾天好日子,雖然當時操刀人鈴木敏文自我感覺能夠運作好百貨店板塊,但是實際上百貨店板塊業績持續快速跌落。
與此同時,華堂綜合超市疲軟拖沓,特別是服裝部分成為典型負擔,一系列管理困境,導致美國投資機構強烈不滿,強制要求處置百貨店和綜合超市“包袱”業務。集團話語權第一人井阪隆一在沒有做好充分鋪墊的情況下,倉促決策出售池袋西武百貨,而且其中夾雜著電器經營商之間的競爭,引起相關方普遍憤怒。本項目的前期運作概要情況,筆者在聯商網有介紹,有興趣者可以上溯翻閱《崇光西武百貨被賣,下一步伊藤洋華堂如何盤活?》。
雖然背后有各種矛盾爭議,但是表面焦點聚集在參與投資經營的家電大賣場Yodobashi控股要將一層部分奢侈品區域改造成家電大賣場,此事不僅引發奢侈品品牌不滿,而且當地不動產商、政府相關機構都表達不滿,員工工會、豐島區自治機構更是強烈反對。從開始的私下協商到公開的站街對抗、媒體對抗,一度有12個百貨企業的員工工會和屬地相關機構站隊支援,共同反對將西武百貨一層黃金區域這個池袋的“玄關口”變成家電量販店,認為這種舉動拉低了西武百貨和池袋廣場的排面。
協商不成
7月18日,多家報紙報道稱,福特雷斯投方聯合家電大賣場Yodobashi控股放棄在西武池袋總店一樓開設家電賣場計劃,但是,很快收購方表示,沒有放棄這個計劃,信息傳達的是“假讓步”。7&IHD社長井阪隆一的打算是一方面希望繼續百貨店業務、維持員工就業,一方面滿足收購方的要求撤掉部分百貨店區域經營,換成家電賣場,看似做協商公約,實際一再泡湯。
7月21日,相關各方6家企業,包括7&IHD、崇光西武百貨、福特雷斯、Yodobashi、西武控股、豐島區的首腦們齊聚一堂,尋找談判落腳點,也沒有達成一致意見。其實這些工作,應該在簽署出售合同之前逐步達成協議,消除西武百貨控股方和員工的恐慌抵觸情緒。
8月4日,井阪隆一社長親自出面,與崇光西武百貨員工工會正式進行勞資協商,說明出售后的業務改裝計劃,確保員工就業等問題,希望得到工會方面理解,能夠盡快完成出售合同,畢竟在2022年11月已經確定出售方案,拖延很久了。
但是,員工工會方面表示,8月1日,崇光西武百貨社長林拓二突然被解雇,田口廣人常務上任社長,他們不知情,對這些決策行為,既不理解也不信任。對于出售合同涉及到的相關內容,工會方面不接受,為此出售履約時間被推遲了多次,但是責任不能歸于工會方面。
西武百貨店員工工會在7月下旬確立并公示了主張罷工權利,如果員工不能繼續穩定就業、百貨店事業無法穩定持續,就要實施罷工,如今,在執行正當法律程序之后,員工工會果敢伸張正義,值得尊重。
難處在哪里
2022年11月確定出售方案,但是一直無法履約,背后難處是什么?
筆者簡單歸納有四點:一是內部沒有充分討論,很多高層不知情,特別是崇光西武百貨店業務板塊內部,完全不理解為什么要對單店業績出色的池袋西武店下刀子?二是沒有尊重西武百貨店體系決策人物,充分協商,作為傳統老企業的掌門人公開表示不了解事件推進過程。三是沒有和池袋當地相關方充分協商,號稱搞好社區共榮共建的企業,其實和地方機構并不是很友好。四是Yodobashi控股出于行業內部區域競爭、各自搶占破落百貨店黃金經營資源的競爭策略,讓百貨店方面感覺很受刺激。
由于一再拖延履約,投資方日本經理跑到7&i控股辦公室敲桌子瞪眼睛,大發雷霆。2023年3月底,7&i收到美國股東ValueAct的提案,要求 5月25日舉行的股東大會上,井阪隆一社長等4名董事辭職,同時向7&i控股發出質詢函,提出9個尖銳問題。
此后一個多月時間里,兩家公司頻繁交換法律文書,各方都在皺眉觀察。
7&i控股決策不當
所以,問題集中指向7&i控股高層,雖然7-11在美國收購業務有大亮點,但是在其他業務和內部管理方面,存在諸多不當,筆者列舉四點。
第一、敢說不敢干。宣布啟動的業務板塊改革政策,虎頭蛇尾,沒有執行,特別是數字化業務,一段時間內部人士不敢討論,集團決策專斷、缺乏信用,成為業界話題。大的項目調改表現在出售崇光西武、剝離伊藤洋華堂業務,都是半途而廢。2018年提出三年內改造伊藤洋華堂,但是間接損失2500億元,卻沒有什么效果,事情沒干成,錢沒了。早在2015年鈴木敏文身居要位的時候,就有人呼吁剝離伊藤洋華堂這個虧損包袱,后來也有人幾次提出,但是,鑒于華堂是伊藤家族的祖業這個特殊血脈關系,7&i控股根本不敢觸碰,只能尋找各種借口推遲。
第二、企業背著大包袱。養著一些無利可圖或低利潤業務項目,除了7-11便利店、食品超市以外,其他業務利潤收益很低,多數是虧損,優化改造進展緩慢,對于崇光西武百貨店如何與集團內部資源互動,如何進行戰略改造,井阪隆一沒啥辦法,對此,退下來以后的鈴木敏文多次對媒體表示不服,但都屬于隔靴撓癢。從2019年開始的三年中,兩家公司虧損合計為750億日元。
第三、內部溝通不正常。2022年2月,在投資方壓力下,決定出售崇光西武百貨店,經過兩次競標,2022年11月11日,確定出售給美國投資公司,到了2023年2月1日執行期卻無法履約。7&i控股找借口推遲到3月執行,3月30日宣布,在轉讓完成后立即通知相關方,實際變成無限期推遲。投資基金高管表示,“這是我經歷的最糟糕的交易”。
一個關鍵癥結是,投資方選擇家電量販企業Yodobashi控股作為伙伴,收購西武池袋總店和崇光千葉店的一部分不動產,開設家電量販店。內部人士說,Yodobashi控股最初是想占據主樓北區的地下一層到地上六層,但后來想擴展到中心區域和附樓,占整體經營面積的50%。這個規劃直接影響了一層國際品牌的生態,整體經營相關性也會被打破,因此,西武百貨店方面拒絕接受。于是,在合作細節上,設置了要征得工會、部分土地所有者、所屬豐島區自治體的同意的條件。由于工會方面提前并不知情內部變化,得知細節以后,就出現了員工工會組織人力在地下一層通道征集消費者簽名,向屬地自治體求援的畫面,以求保護西武百貨店的經營風格。
另一個關鍵癥結是,井阪隆一社長與西武控股溝通方面存在巨大缺憾。西武的內部人士說,最說不過去的是,在合同起草宣布過程中,井阪隆一社長沒有和西武控股的會長后藤高志打招呼,哪怕是禮節拜訪都沒有,直到對媒體公示了,才和后藤會長面談溝通,實在是太過分了。所以,西武控股支持豐島區提出的推動文化城市建設,反對與Yodobashi控股合作,任其搶占黃金經營位置,也就不難理解了。
于是,到2023年5月15日,所談的出售項目始終不能落地實施。
第四、決策團隊缺乏領導力。企業缺乏系統有效治理,長期沒有解決任何重大問題,專制武斷,投資方明確地給出了不信任票,要求換人。
井阪社長的糾結
那么,對于井阪隆一,有什么難言之隱呢?
井阪隆一起身于7-11便利店業務渠道,對7-11業務有深厚的修養,但是對于復雜的集團局面,駕馭不了。
一是伊藤洋華堂作為7&i祖業,7&i無法拋棄,一旦甩出去,家族專制文化和經營倫理無法接受。井阪隆一作為現任社長,是在伊藤洋華堂成長起來的,在東方家族文化中培養起來的好孩子,無法做出重大割舍。
二是集團總體業績很好,在2023年2月23日發布的報告中,零售業績超過11萬億日元,創下歷史紀錄,盡管是收購的美國便利店業績“單腿”拉升了整體業績,增長占比70%以上,畢竟也是良好的業績,內部相關方不太好大加責難他,他也確實有點底氣。
兩句話結尾
第一、不管井阪隆一如何糾結苦惱,這件事釀成了日本社會問題,不管如何落幕,7&i控股都落了下風,勢必會影響7-11的運營體系。
第二、日本經營體系民主化并不完善,家族專制事實是存在的,在遇到重大經營甚至社會化戰略問題的時候,由于缺乏有效的批評監督制衡機制,勢必會出現幼稚、愚蠢的決策。
希望井阪隆一見山拜山、見佛拜佛,不要持續激化矛盾,見好就收吧。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