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早餐賽道,誰能笑到最后?
出品/紅餐網
作者/周洪楚
頭圖/李與白官網
近幾年來,早餐市場愈發內卷了。
無論是做茶飲的、開咖啡廳的、經營快餐生意的,甚至是一些西餐廳、日料店,都開始瘋狂涌入早餐市場“奪食”。
而當各大品類賽道,大大小小的品牌蜂擁進場,無疑加劇了傳統早餐店的競爭壓力。
傳統的早餐店要如何從中突圍?萬億早餐賽道里,誰將能笑到最后?
01
咖啡、茶飲、快餐、日料……
餐飲品牌瘋狂卷向早餐市場
近幾年,一場早餐市場的爭奪戰在餐飲市場打響。
而參與這場早餐混戰的,不止是那些傳統的早餐品牌,還有來自其余各大賽道、各大品類跨界過來的大大小小的玩家。
比如在廣州,紅餐網走訪發現,新式茶飲代表品牌奈雪、西式簡快餐品牌必勝客、山西面館大師兄等品牌均不約而同上線了9.9元的早餐套餐,品類囊括咖啡、茶飲、粥、粉、包子、腸粉、餅、重慶小面等不同種類的早餐系列產品。
各大品類賽道,大大小小的品牌瘋狂涌入早餐賽道,讓消費者有了更豐富的選擇之余,0元豆漿、油條免費領、3元早餐自助、9.9元咖啡+歐包……一場圍繞早餐市場的價格戰也正式打響。
今年5月,南城香推出了“3元早餐自助”活動,消費者只需花費3元,豆漿、牛奶、皮蛋粥隨便吃,引來大批消費者關注打卡。
中式快餐連鎖品牌西少爺肉夾饃的早餐活動則更“瘋狂”。9月12日,西少爺在其官微發文稱,西少爺再降價,早餐時段,除了3元粥任意喝外,還將推出了“0元免費領早餐”的活動。顧客每天早上10點前進店,原本定價9.5元一杯的現磨豆漿、早餐大油條、咖啡等產品可以無門檻0元免費領。
為什么這些茶飲、咖啡、中西式快餐、日料品牌們會越來越“不務正業”?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實際上是因為它們自身所處的賽道已經日益飽和,很多品牌都著急于尋求新的增量市場。而早餐,作為門檻相對較低,但具備著萬億市場空間的一個賽道,自然而然就成了各大品牌玩家的重點發力方向。
02
早餐市場爭奪戰愈演愈烈,傳統早餐品牌如何突圍?
各連鎖餐飲店加速涌入早餐賽道,有行業人士也開始擔心,未來關于早餐市場的爭奪戰或將會愈演愈烈,按照這樣的發展態勢,那些沒有競爭力的夫妻老婆早餐店、街邊的早餐推車攤點會被率先洗牌出局,部分專注于早餐的傳統玩家的業績,也很有可能受到影響。
如此境遇下,如何尋求新的突破口,就成為所有早餐賽道上的傳統玩家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為了穩住“中式包點第一股”的地位,這些年,巴比饅頭在團餐、預制菜等不同領域作出了探索與嘗試。
近幾年包子賽道的黑馬品牌李與白包子鋪(下文簡稱“李與白”),也于近期升級了3.0門店,以應對這場愈演愈烈的早餐戰爭。
李與白首店是在2020年6月開出的,作為一個在疫情期間誕生的品牌,3年來,李與白通過差異化的打法,到產品的精細化打磨,再到門店模式的梳理,不僅與傳統的包子鋪形成了差異化區隔,也很快在成都市場出圈,并且跑向全國市場。
截至2023年8月,李與白已經在全國60余座城市開出了300家門店。被業內人士稱作是包子界的黑馬品牌。
1、不只賣包子,做“堂食+外帶+零售”的全場景覆蓋。
傳統的包子鋪,經營的時段一般只做早上,李與白除了賣包子外,還在菜單中增加了四川特色面條、小吃、飲品等產品,覆蓋一日三餐的消費場景,大幅延長了經營時長,從而增加營收。
據一位熟知李與白品牌的業內人士透露,李與白首家門店約60平,設20個餐位,在沒開設外賣的情況下,日營業額能突破2萬元,月營收60萬元,一躍成為成都的現象級包子品牌。
而其近期全新升級的3.0門店,還開辟了零售專區,除了堂食,消費者還可以在店內挑選喜歡的包子帶回家,由此拓寬了包子的消費場景。實現堂食、外帶以及到家場景的全覆蓋。
2、建立在好產品基礎上的“網紅”,才有機會“長紅”。
很多人了解李與白,是其五顏六色的創新包子開始的,沒吃過的網友還會把這個品牌稱為“網紅”。但事實上,李與白是一家“正經的包子鋪”,也是不折不扣的極致產品主義者和細節控,在產品研發上下了許多功夫。
比如對于肉、菜、油、面粉等的選擇,必須精挑細選,與大品牌合作;比如犧牲效率、犧牲人工成本,堅持手工現包,以口味優選為前提。
起初,李與白有一句品牌slogan是“不敢便宜賣,包子2.5元”。事實上,當時2.5元的肉包在成都算小貴的,大部分夫妻店都是2元,甚至有1.5元的。但也許由于對于產品的匠心打造和堅持,后來即便是因為成本上漲導致李與白的肉包子漲到3元一個,消費者也都欣然接受。
3、持續精進產品+創意聯名營銷,提高產品的復購率和消費者粘性。
起初,李與白通過包子的顏色、新奇的味型,吸引了大批消費者打卡。而眼下,在滿足消費者的好奇心之余,如何提高產品的價值感同樣非常重要。
一直以來,李與白都圍繞著產品進行深挖。
去年7月,將冷萃茶與傳統的豆漿結合推出了山茶花、鐵觀音豆漿飲品時,一開始只在小范圍引起轟動。
而今年3月,李與白再次對茶豆漿系列進行全新的升級,比如通過包裝的迭代以及一些時尚元素的結合,茶豆漿一經升級就在迅速火爆,有很多消費者和美食達人自發DIY成袋裝茶豆漿,甚至不少外地的消費者到成都游玩時,還專門去李與白店里打卡。
據了解,升級后的茶豆漿系列,在小紅書上的單條筆記曝光最高達到了500萬。8月份,茶豆漿系列的銷量就達到了14萬瓶。
將老品重新包裝成爆品,李與白的茶豆漿系列,用數據完美闡釋了餐飲行業里那句——“所有的傳統品類都值得重新做一遍”。
而3.0店,李與白的豆漿系列依然遵從著“順時而食”的原則,比如即將上線的雪燕豆漿、銀耳豆漿等產品,是更適合秋冬季節的“滋補系”豆漿。
粥品同樣如此,順應秋冬時令推出現熬砂鍋粥系列,包括滑蛋牛肉粥、番茄蝦仁粥、菠菜豬肝粥等養生粥類,提升價值感,能滿足白領、家庭等不同消費客群的需求。
此外,在與年輕人產生深度鏈接上,李與白也花費了不少心思。
比如與網紅火鍋品牌后火鍋聯合打造的火鍋肥腸包,與挪瓦咖啡聯名推出的綠包子,以及3.0店推出的綠油條和黑油條等,都很好地滿足了年輕消費者的獵奇心理,提高了產品的復購率和消費者粘性,同時也給同行們打開了很好的營銷思路。
據說,當初李與白聯手后火鍋推出火鍋肥腸包之后,很多火鍋品牌都主動來找李與白合作。
由此可見,在產品矩陣的深度打磨,以及在營銷創新上的玩法,讓李與白掌握了拿捏年輕消費者的流量密碼,真正做到了流量和口味“兩手抓”。
03
萬億早餐賽道,誰能笑到最后?
無論是新入局的跨界選手在早餐市場上的探索,還是如李與白這樣的行業新秀帶來的差異化思路,均給眾多同行品牌和其它業態的品牌帶來了一些新的玩法和啟發。
據英敏特統計,2019年我國早餐市場規模達到1.75萬億元,2025有望增長至2.57萬億元。
而賽道的想象空間,也為細分品類市場和創業者們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其中,包子一直被業內稱作是自帶萬店基因的品類之一。
首先,包子的價格便宜,普適性強,還可以搭配各種主食和小吃;同時,包子創業投入的門檻較低;再次,包子自帶的零售屬性,背后蘊含著的寬闊的商業價值和市場空間。
在業內人士看來,一些網紅爆品能在短期內迸發出巨大的紅利,但普遍生命周期較短。包子不一樣,這個品類可以穿越周期,同時可塑性非常強。
可以說,即便是小小的包子,依舊擁有無限的想象空間。
然而,正如李與白創始人白通所言,任何一個行業,品牌想要完成萬店的目標,都需要時間去沉淀和積累。過去十八年餐飲從業經驗的沉淀,讓白通在疫情中找到了新的出路,也為早餐賽道,甚至整個餐飲行業帶來了讓人眼前一亮的案例。
白通告訴紅餐網,李與白計劃在未來3年完成2000家門店的目標,希望未來十年突破萬店規模。
雖然李與白已經小有規模,在成都已經有了一定的影響力,但想要完成這一目標,李與白仍然需要不斷在精進、探索。
而圍繞這一目標,李與白也重新梳理了一套自己的擴張邏輯——放緩擴張步伐,選擇一些品牌市場表現好的重點城市進行加密布局,對于空白市場,則率先通過開旗艦店的方式在當地打響品牌知名度,而后以投資更小、對人員的運營能力相對較低的純包子鋪的形式進行加密布局。
眼下只有300家門店的李與白,雖然與萬店目標尚有很遠距離,但作為餐飲行業為數不多的萬億級別的大賽道,早餐市場存在很多尚待挖掘的商機。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年輕的李與白,還蘊含著無限的可能性。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