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大美食營收凈利雙下跌,押寶預制菜難翻身
來源/子彈財經
撰文/王亞靜
龍大美食依然沒有改變業績下滑的困境。
在10月20日發布的2023年三季報中,龍大美食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01.06億元,同比下滑11.75%;歸母凈利潤虧損6.49億元,同比下跌1415.64%。
圖 / 龍大美食2023年三季度財報
Wind數據顯示,自2021年以來,龍大美食的營收就在以超10%的速度下滑,而在2021年-2023年9月,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59億元、0.75億元、-6.49億元,在虧損與盈利之間反復橫跳。
圖 / Wind
回顧過往,龍大美食的巔峰出現在2020年。這一年,企業的營收首次突破200億元大關,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276.06%。而這一年,恰是商界大佬戴學斌正式控股龍大美食后的第一個完整年份。
在此之后,龍大美食業績快速向下俯沖。令外界好奇的是,龍大美食究竟為何淪落至此?
01
凈利潤暴跌,行業墊底
對于外界來說,龍大美食三季報交出一份虧損的業績,早就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畢竟,在中期財報時,龍大美食的凈利潤就已經出現了巨額虧損。財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其實現營業收入67.26億元,同比下滑1.30%;歸母凈利潤虧損6.24億元,同比暴跌1825.61%。
圖 / 龍大美食2023年中期財報
對此,龍大美食解釋稱,2023年上半年受豬價持續低位運行及生物資產處置損失,加之資產減值的影響,上半年業績虧損。
據「界面新聞·子彈財經」觀察,在龍大美食發布三季報的次日,資本市場沒有過度慌亂。Wind數據顯示,10月20日,龍大美食報收7.40元/股,微增0.41%。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龍大美食在資本市場似乎也引不起投資者過多的關切。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龍大美食的股價震蕩下行。截至10月31日收盤,其股價為7.55元/股,市值僅有81億元,落后于營收20億元。
放至整個行業來看,龍大美食也已明顯“掉隊”。
在同花順統計的25家食品加工企業中,就各企業披露的2023年中期財報來計算,龍大美食的歸母凈利潤墊底。
圖 / 同花順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25家食品加工企業中,只有6家企業在2023年上半年錄得凈虧損。其中,龍大美食的歸母凈利潤虧損額度將近是前一名華統股份虧損額3.56億元的2倍。
在上述25家食品加工企業中,龍大美食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以虧損6.49億元再次墊底。
圖 / 同花順
02
現金流緊張,
關聯方資金占用頻發
龍大美食并非是戴學斌創立,而是收購而來。
公開資料顯示,在2019年6月完成第三次股權轉讓后,藍潤發展持有龍大美食29.92%股權,藍潤發展的實控人戴學斌、董翔夫婦正式成為龍大美食的實控人。
戴學斌是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人。據界面新聞報道,戴學斌早年曾賣過豬肉、做過縣城房地產老板的司機,后以地產裝修起家。正因依靠裝修起家,戴學斌與同是裝修起家的“達州幫”資本玩家李勤相識,后成為“達州幫”的重要一員。
浸潤商界多年,戴學斌對資本的運作駕輕就熟。在控股龍大美食之后,戴學斌的關聯公司開始頻繁與龍大美食產生資金往來。
在公布2023年中期財報時,龍大美食同步披露了一份《半年度非經營性資金占用及其他關聯資金往來情況匯總表》。其中,2023年上半年,公司與達州銀行往來累計發生金額12.06億元。
圖 / 龍大美食公告
據悉,戴學斌于達州銀行擔任董事一職。
「界面新聞·子彈財經」發現,在戴學斌入主龍大美食次年(2020年)起,龍大美食每年都宣布公司及合并報表范圍內子公司擬在達州銀行開展存貸款業務。
2023年,公司預計在達州銀行辦理貸款業務不超過30億元;在達州銀行辦理存款業務日存款余額不超過30億元。
圖 / 龍大美食公告
不僅如此,甚至連孫公司的募集資金都要存入達州銀行。2020年,公司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實際募集資金9.36億元。
資金到賬之后,可轉換公司債券部分募集資金項目實施主體、公司全資孫公司安丘龍大養殖有限公司擬在達州銀行開設專戶賬戶,將部分募集資金存入這一專項賬戶,存儲金額不超過6.51億元(不包含未來可能產生的利息等)。
圖 / 龍大美食公告
而這樣的關聯交易并不罕見。
2020年-2022年,除達州銀行之外,戴學斌的酒店、地產、物業、農牧等多家子公司與龍大美食累計發生金額125.19萬元、170.23萬元、239.4萬元。
圖 / 龍大美食公告
但實際上,龍大美食的現金流并不充裕。截至2023年9月30日,龍大美食的貨幣資金為13.65億元,同比下滑21.84%,已經無法覆蓋14.10億元的短期借款。
圖 / 龍大美食2023年三季度財報
而除了短期借款之外,龍大美食還有12.92億元一年內到期的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
更致命的是,企業發展最重要的經營現金流量凈額已經轉負。2023年前三季度,龍大美食的經營現金流凈額為-5.29億元,同比下滑159.14%。
圖 / 龍大美食2023年三季度財報
03
主攻預制菜,
行業走到十字路口
1996年,龍大美食前身“煙臺龍大肉類加工廠”成立。成立之初,企業開發高低溫類肉制品,專業從事對日本出口業務。
隨著發展,企業主要從事生豬養殖、生豬屠宰、冷鮮肉、冷凍肉、熟食制品的生產、加工及銷售。
圖 / 龍大美食官網
在戴學斌控制下,龍大美食開始轉型。在2021年財報中,龍大美食確認了“一體兩翼”發展戰略:以預制菜為核心的食品為主體,以養殖和屠宰為兩翼支撐,并明確重點發展預制菜業務。
2022年,公司累計開發新產品185款。其中,預制食材類8款、預制半成品138款、預制成品39款。
從數據來看,龍大美食來自預制菜的營收在快速走高,但占比仍然有限,對業績的提升效果不明顯。2023年上半年,預制菜收入9.62億元,同比增長89.42%,占主營業務收入的14.30%。
過去兩年,預制菜堪稱是食品領域的一匹黑馬。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達4196億元,同比增長21.3%,預計到2026年預制菜市場規模將達到1.07萬億元。
任何一片藍海,都不缺少競爭者。
9月1日,龍大美食高管在接受投資機構調研時直言,目前公司感受到行業內卷越來越嚴重,入局者增加,行業競爭加劇,預制菜企業已從2021年注冊的6000多家增加到目前6萬多家,增幅10倍。
“從滲透率和需求確定性來看,B端空間更大,很多企業切入到預制菜都在B端,因此B端內卷更嚴重,競爭更激烈。”龍大美食表示,公司總體上會保持4-5%的凈利率。
狂飆兩年的預制菜,在進校園“遇阻”之后,出現降溫,不少企業甚至試圖與預制菜劃清界限。
例如,在近期舉行的第三屆中國餐飲品牌節上,“南城香”創始人汪國玉表示,南城香不使用預制菜,且對預制菜持“抵制”態度。
從概念大熱到階段性降溫,預制菜站上風口浪尖。對于押寶預制菜的龍大美食而言,也走到了十字路口,未來成功與否,只能交給時間來檢驗。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