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一年后,百果園走出盈利困境了嗎?
來源/氫消費
撰文/H.H
財報一拖再拖、被列經營異常名錄,“水果零售連鎖巨頭”百果園,似乎正經歷多事之秋。
日前有消息稱,知名連鎖水果品牌百果園由于未在規定期限內公示2022年度報告,被深圳市監管部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很快引發輿論風波。對此,百果園相關負責人表示主要由于年報更新延遲,目前已經從異常名錄中移除。
圖源:百果園官方微博
經營異常或許只是個“烏龍”事件,但對于主打水果零售生意的百果園而言,和經營相關的很多問題仍未得到妥善解決。
公開資料顯示,百果園成立于2001年12月,經過在該領域的多年深耕逐漸成長為國內規模最大的水果零售連鎖品牌,銷售范圍覆蓋水果、果制品、生鮮等多個品類。
從財報數據來看,過去三年百果園營收分別為88.56億、102.89億和113.12億,凈利潤為0.49億、2.35億和3.32億,總體來說雙雙處在增長通道中。今年上半年2.61億的凈利潤,更是同比實現34%的大幅增長。
然而直到現在,百果園也未對外公布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外界紛紛猜測其實際表現可能并不盡如人意。
銷售費用高企,
盈利困境難解?
2023年11月23日,是百果園成立22周年的日子。不管從門店規模還是營收方面來看,百果園都是國內水果零售連鎖品牌當中的執牛耳者。
截止到2023年上半年,百果園旗下門店數量達到了5958家,相比2022年增加308家門店。其中自營門店13家,加盟門店5945家,后者所貢獻的銷售額約47.3億,在總營收中的占比達99.5%。營收方面,早在2021年就已經順利突破百億大關。
就在2023上半年業績發布會上,百果園創始人余惠勇還放出豪言稱公司計劃在2027年底前將門店數量擴充到1萬家,2042年預計將達到3萬家。
雖然貴為水果零售連鎖巨頭,門店規模上同時在瘋狂擴張,但另一邊百果園較低的毛利率也持續為外界所詬病。
結合過往財報顯示,從2019年開始百果園的毛利率就基本維持在10%上下,這個數據在水果零售行業算是比較低的水準,如果除去各項費用百果園的凈利率更是不足3%。作為對比,同樣是營收超百億的水果連鎖巨頭洪九果品毛利率為19.6%,幾乎是百果園的兩倍。
圖源:百果園招股書
之所以和競爭對手有如此大的差距,核心原因在于百果園居高不下的銷售費用。數據顯示,從2020-2022年間,百果園的銷售費用占據公司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為90.9%、88.8%和88.4%。
不夸張的說,百果園大部分營業收入都被拿來用到銷售途徑了,而造成這一現狀主要取決于百果園的商業模式。
和競爭對手不同,百果園從種植到渠道再到零售終端進行了全方位布局,這種模式能夠使門店運營更加精細化,同時也使得投入成本居高不下。
不過百果園并未因為銷售費用過高就轉換思路,尤其在上游區間更是不斷加碼、持續發力。
例如就在前不久,百果園和圣牧草業舉行了一場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在沙漠環境改良和種植技術等多個方面進行探討。圣牧草業希望能夠通過牽手百果園加強農業發展布局,百果園則借助圣牧草業的核心技術在上游種植環節進行賦能。
在源頭和數字化經營上進行努力,而不是單純做進貨和銷售環節之間的“中轉站”,的確幫助百果園獲得了不少好評。
披著水果零售外衣的供應鏈公司?
從創辦百果園開始,余惠勇的目標就是“要像麥當勞一樣賣水果”,這也為此后百果園發展奠定了最終的方向。
眾所周知,麥當勞能夠在全球范圍內開出數量如此之多的門店,其核心競爭力之一就是標準化。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看,不管人在哪,只要有麥當勞門店總能吃到相同口味的產品。
為了能夠讓水果這種并不具備標準化的產品更貼合麥當勞模式,百果園從源頭開始打造供應鏈,是業內少有的從上游產地一直到零售終端整個產業鏈全部打通的企業。
例如在采購環節,百果園從種植開始到加工和配送等多個環節制定了標準化流程,同時還為供應商提供農業技術相關的服務。有數據顯示,目前和百果園合作的供應商超過1300個。
同時為了控制水果這一特殊品類的損耗和對于門店的運營效率,百果園在全國多個地區設置了29個配送中心倉庫,每個倉庫能夠覆蓋半徑300公里內的門店,以上這些都是百果園在標準化道路上所做出的舉措。
圖源:百果園官網
作為類比,包括在直播帶貨領域如頭部直播間東方甄選、交個朋友等,其本質上都是一個供應鏈公司。羅永浩在官宣退網之前也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示,直播帶貨到最后拼的就是供應鏈水平。
當然對于線下零售店來說,供應鏈體系的完善需要龐大的門店基礎作為支撐,為了達成這一目標,百果園走上了加盟模式道路。
和很多傳統加盟方式,品牌方收取巨額加盟費、門店自負盈虧的模式不同,百果園主打總部和各大門店之間形成一種聯營關系。對加盟商而言以特許加盟模式介入,除了支付一定的特許權使用費,初期投資相對較低,只不過百果園會在之后的盈利中進行20%左右的抽成。
盡管如此,較低的初期投資加上百果園的品牌效應,加盟模式幫助百果園得以在短時間內實現快速擴張。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百果園門店數量突破2800家,2022年底這一數字被改寫成5600多家,相當于過去5年時間線下門店年均增長約560家。
需要注意的是,門店數量增加在很大程度上考驗著百果園品牌方的管理水平,尤其水果本身具有高損耗的特點,線下門店違規操作的現象更是防不勝防。
就在今年6月,有關#團購西瓜被嘲諷#的話題就曾在網上引發熱議。有消費者花費6.89元團購三斤西瓜,到線下門店核銷驗券時被店員告知圖便宜西瓜不會甜,正常價格是9塊9一斤。除此之外,還包括發霉水果繼續賣、變質水果做果切等,黑貓投訴平臺上關于百果園的投訴量累計接近2000條,大多數都集中在食品質量問題方面。
圖源:黑貓投訴平臺
換個角度對于加盟商而言,門店越來越密集也意味著客流量會被進一步稀釋。
根據財報顯示,在一線城市百果園單店年均收入已經從2019年的超300萬下降到了不足150萬,二三線城市也是基本腰斬,不少加盟商都在吐槽百果園的回本周期太過漫長。
顯然,在做供應鏈生意的同時如何把控好近6000家線下門店,對百果園來說仍然有著相當的難度。
賽道內卷,
百果園未來的路好走嗎?
隨著行業巨頭接連加入,偌大的生鮮水果市場內卷加劇,甜水果到底成了一門苦生意。
就市場規模來看,近年來得益于消費水平的提升和數字化服務的賦能,生鮮食品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凸顯,其中優質水果格外受消費者的青睞。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顯示,我國水果零售市場規模將呈現出逐漸遞增的趨勢,2021年為1.22萬億元,2026年行業規模預計將增長至近1.8萬億元,期間年均復合增長率約7.6%。可見,生鮮水果的市場發展空間巨大。
只是萬億水果市場的生意,卻不如想象中的好做。在頭部,“南百果,北鮮豐,西洪九”三大巨頭多年爭霸,呈現出三足鼎立的態勢;在中低部,由于產業的低門檻特征,呈現出“分食者”眾的狀態,從農貿市場、現代零售、電商渠道等競爭激烈,產業格局高度分散。
鮮豐水果作為三巨頭中成立最早的一家,集新零售、智慧冷鏈物流和供應鏈為一體,主要輻射江浙滬皖渝川等省市。只可惜在2020年和2021年兩次沖刺上市均未成功,目前也是三巨頭中唯一沒有上市的企業。
洪九果品作為國內最大水果分銷商,主打端到端(涵蓋采購、物流、銷售)運營能力,客戶主要是批發商、零售商和商超等,并不參與門店運營。換句話說說,在銷售鏈路更短的情況下,洪九果品毛利率會更高。
百果園則走的是O2O模式。除了深耕供應鏈,百果園還建立了自己的水果分級體系,即根據四度一味一安全(包括酸甜度、新鮮度、爽脆度、細嫩度、口感和安全性),劃分為招牌、A、B、C四個等級,搭建相應的專營零售體系,承諾“三無”退貨......一系列措施下來,讓“高品質”和“貴”成為百果園的代名詞。
圖源:百果園官網
線下門店競爭激烈,線上也不輕松。
近幾年,隨著消費數字化和精細化的持續發展,生鮮電商、社區團購等新興零售商紛紛瞄準了鮮果業務,強勢進場,進一步擠壓果業資源。從拼多多、阿里巴巴、美團、京東等巨頭瞄準社區電商,美團買菜、淘寶買菜等業務紛紛上線,到永輝超市、盒馬等零售商也開始采用前倉模式進行本地配送……生鮮水果的競爭日益加劇。
百果園應對這一問題的措施是采用本地OMO行業平臺型商業模式:通過在線上下單消費,在線下零售+提貨+倉儲配送的一體化布局,進而達到“到店+到家”消費場景的全面覆蓋。線上+線下一體化布局,不僅幫助百果園觸達更多人群,增加零售門店覆蓋半徑和服務范圍,同時提升了門店經營額和輕客群進店機率,實現果品低損耗。
數據顯示,2021年百果園總訂單數超2.9億單,其中線上渠道的訂單占比約為23%;2022年,百果園集團的27.2%訂單皆是通過線上渠道下單。與此同時,截止2022年底由店長建立的微信門店群已達到22500個,可實現與超過12.9百萬名粉絲實時互動。
不過想要修煉水果零售生意的制勝之道并非一朝一夕所能達成,需要不斷的嘗試和積累。唯有持續深耕供應鏈,在各環節踐行標準化,讓顧客體驗到優質的產品和極致的優質服務。
而未來百果園在這條水果零售的道路上還能走多遠,讓我們拭目以待。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