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強硬,格力疲軟
來源/億歐網
作者/王圓磊
董明珠從來不缺話題。
12月13日,網上流傳出董明珠在格力2023屆大學生入職儀式上的講話視頻,講話中董明珠再次批評了孟羽童,引發大量關注。
董明珠深諳營銷之道,十年前和小米創始人雷軍的天價豪賭,為格力賺足了流量,兩年前豪言要培養應屆生孟羽童當接班人,又為格力節省了數以億計的廣告費。
但問題是,董明珠越強硬,格力的業績越疲軟。雖然創新業務多點開花,但格力依然高度依賴空調業務,整體營收和利潤不及預期。并且,董明珠迫切要推行的渠道變革,也并不理想。
今年八月初,2023《財富》世界500強榜單發布,格力電器落榜。
面對外界的疑問,在被問及“難過嗎”時,董明珠的回應依舊強硬:“有什么好難過的?一點都不難過,看到企業這么健康好開心,總比爆雷的世界500強好。世界500強有何意義?只看銷售收入。企業好不好,自己心里有數,有沒有病,自己知道。”
01
格力的護城河
格力的主營業務是空調,面臨的困境也主要集中在空調經銷渠道上。要理解格力的渠道困境,故事還要從空調行業說起。
空調行業發展已有百年歷史,從“制冷制暖”到“定變頻空調轉換”,再到“智能降噪和送風舒適”,空調技術持續迭代,行業大浪淘沙,逐漸形成了格力、美的等巨頭企業,控制著絕大部分市場份額。
基于這種行業格局,空調行業競爭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分別是營銷、渠道、價格戰。來看這三點:
在營銷方面,董明珠是公認的營銷天才,“10億賭約”讓格力賺足了流量,“培養格力接班人”,直接將助理捧成了網紅,董明珠人狠話也狠,狠起來連自己人也要懟,經常上熱搜,憑借人設成為格力名副其實的營銷代言人。
在價格戰方面,格力在幾十年發展過程中,打過不計其數的價格戰,從線下門店折扣,到線上直播帶貨,格力屢次參與行業價格戰。
除營銷和價格因素以外,縱觀空調行業發展歷程,空調技術更新迭代速度慢,基本很難拉開差距,真正的差距,還在于渠道。
圖源|格力電器官網
任何一家龍頭企業,都有強大的護城河。渠道,就是格力的護城河。在長達三十多年發展中,格力形成了穩固的銷售渠道體系——省級區域銷售公司、縣區級代理商、終端銷售網點。
其中,格力持股省級區域銷售公司股份,省級銷售公司再直接控制縣區級代理商,格力與縣區級代理商不進行結算。
此外,在夏冬季節轉換時,格力為應對生產上的波動,通過為經銷商提供折扣以及壓貨回流資金,進而和經銷商深度綁定。
在這種渠道模式下,格力在全國形成了牢固的銷售渠道體系,這成為格力長期穩坐空調霸主寶座的主要因素。
02
拳頭產品不硬了
不過,從近幾年發展來看,格力的龍頭地位正在被動搖,一個主要體現——拳頭產品不硬了。
作為中國家電行業的領導者,格力在二級市場的表現可圈可點,股價最高時每股約62元,在分紅上是妥妥的“現金奶牛”,以至于董明珠曾對外表態,“我們給股市分紅已經超過1000億,每年給股民分紅是最均衡的投資回報。”
這背后是波動增長的業績支撐,2019年7月,格力以1981.53億元營收首次入選《財富》世界500強,位列第414位,營收同比增長0.02%,凈利潤達到246.97億元。此后,格力連續上榜世界500強,分別位居第436位、488位、487位。
2022年,格力營收為1890億元,同比增長0.6%。“月滿則虧,水滿則溢”,格力的發展軌跡似乎在印證這個道理。在今年世界500強名單中,格力與第500強企業營收相差350億元,遺憾落榜。
這并非沒有征兆,自2020年12月以來,格力股價持續下挫,目前每股大約為33.14元,較高點已經跌去約45%,市值蒸發近2000億元。
反觀其業績表現,也難言如意,即使是在入選500強的近三年,格力營收也無明顯增長。(見下圖)
空調是格力的命脈,2022年在營收中占比為71.36%,然而,以最能打的拳頭產品空調來看,近三年,格力的空調營收也無明顯增長(見下圖)。就市場占有率來看,2022年,格力家用空調的市場占有率已經丟掉了市場第一的寶座。
這兩年隨著空調市場降溫,國內家用空調市場連續負增長,再加上直播帶貨逐漸減弱空調季節銷售的特點,格力受此影響,整體業績受到波及,造成了業績上的不如意。
但值得注意的是,美的、海爾卻在持續增長。截至12月15日,美的市值是3535億元,海爾智家市值是1910億元,格力市值是逾1864億元,格力在其中已經墊底。
而且,在格力跌出世界500強之際,美的、海爾依然穩居500強之列,美的已經連續八年入選福布斯世界500強,今年位居第278位。
這顯然不能用一句“外部環境不佳”解釋得通,為推動格力業績增長,董明珠曾進行過業務調整,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03
格力四面出擊
知道和做到,這是兩回事。
多年以前,董明珠就已在探索多元化業務,但到目前,均表現一般。今年兩會上,董明珠面對媒體提問時表示,“我認為(格力)已經轉型成功,實現了從單一空調到全品類家電的轉型。”
董明珠所謂的“全品類家電”,包括家用中央空調、生活電器、冰箱、洗衣機、熱水器、飲水機以及各種智能產品,覆蓋家電各個細分領域。
除了在家電領域不斷拓展,格力還涉足完全不相關的新能源和智能裝備等眾多領域,包括汽車、儲能、手機、預制菜等賽道。
一家企業之所以強大,并非因為產品和業務有多廣泛,而是能持續精進產品,持續保持創新。“一米寬,一百米深”才是企業的發展智慧。
格力在多元化業務上,比較知名的業務之一是收購銀隆新能源,當年,董明珠以個人名義,聯合萬達集團、中集集團等5家企業,不顧反對聲音增資銀隆新能源,共同砸進30億元。
2021年,格力通過參與司法拍賣公開競拍方式,合計獲得銀隆新能源47.93%的表決權,銀隆新能源成為格力的控股子公司。根據格力2022年業績報告,銀隆新能源(現為格力鈦)已虧損逾19億元,資產負債率達到99%。
圖源/格力電器官網
除了這筆收購外,手機業務也讓董明珠頻繁出圈。2016年,董明珠在一次演講中豪言,“我很自豪的說,我的手機在世界上第一,不是銷量第一,我最起碼對消費者的承諾,我的品質是第一。”
可問題是,格力手機的品質真是世界第一嗎?截至目前,格力手機累計推出了6款機型,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格力手機都很難稱得上成功。
這些都是格力推進的多元化業務,整體來看格力的業務主要分為五大板塊,分別是空調、生活電器、工業制品、智能裝備和綠色能源。此外,還有一些營收占比較低的創新業務,包括醫療健康、預制菜、半導體等。
從布局時間線來看,什么賽道火就做什么,可在一定程度上概括格力的多元化業務特點,人云亦云、缺乏創新,注定了很難實現成功。
2020年,董明珠在抖音開始直播帶貨,當年進行了超10場直播,累計帶貨近500億元,憑借一己之力,董明珠完成了格力近一個季度的銷售業績。
這也讓董明珠看到了新的方向——直播帶貨,于是孟羽童走到了臺前。2021年9月,董明珠招聘孟羽童擔任秘書,并強勢為孟羽童“站臺”,公開表示要培養孟羽童擔任接班人,在此期間,孟羽童頻繁出現在線上直播間。
但值得注意的是,直播帶貨確實提高了線上銷售比例,但如此一來,對格力已有的經銷渠道體系卻產生了沖擊。
04
渠道的弊端
2020年“6·18”大促期間,董明珠下場直播帶貨,創下單場直播銷售額破百億的新紀錄。不過有意思的是,兩天后,省級經銷商聯盟京海互聯減持格力。當年7月,京海互聯再次減持。
這是省級區域銷售公司在表達對格力的不滿。董明珠首次直播帶貨業績慘淡,但在后面直播中,業績越來越好,究其原因離不開經銷商的助力。
董明珠在直播中發動線下經銷商引流,消費者通過經銷商分享的專屬二維碼下單,格力總部直接發貨,進而繞開了省級區域銷售公司。于是,便產生了省級銷司的反攻一幕。
事實上,格力的銷售渠道一直存在弊端,在常年經營過程中,格力與渠道上的各環節形成了利益共同體,但這種深度綁定關系卻存在明顯問題。
首先,格力要為渠道留夠足夠的利潤空間,一旦降低利潤,經銷上各環節便會失去賣貨動力。其次,格力與縣區級代理商不進行直接結算,沒有直接聯系,在省級銷售公司與縣區級代理商中間環節,格力并沒有多少話語權。
董明珠要發展直播帶貨,提高線上銷售比例,就要越過省級銷售公司這一層級,而且在空調市場大降溫的背景下,格力的渠道體系也顯得更加臃腫。
從來沒有一帆風順的改革,董明珠要動刀渠道體系,自然會遇到不小阻力,到目前來看依然難言成功。不過,格力的老對手美的的變革卻已見成效。
2017年,美的將銷售公司改為運營中心,這樣一來,就從賺差價改為了賺服務費,最終美的形成了兩級銷售體系——工廠、經銷商。
這種變革既減少了中間環節,進一步降低了成本,也加強了品牌對終端的控制力,無論是打價格戰,亦或推廣新產品,美的都更加得心應手。
2019年,美的在市占率上反超格力,從此空調市場攻守易形,格力霸主寶座易主。
圖源/美的集團官網
根據美的集團2022年業績報告,據奧維云網數據,美的在家用空調、臺式泛微波、臺式烤箱、電暖器、電磁爐、電熱水壺等6個品類中,旗下產品在國內線上與線下的市場份額均位列行業第一。
其中,家用空調線下市場份額占33.7%、線上市場份額為33.6%,均位居業內首位。
05
董明珠解不開這道題
在改革渠道體系之際,近十年來,格力一直在推進發展多元化業務,要改變單一的以空調為主的業務結構,轉變成以空調為主、多核心業務驅動的業務體系。
但嘗試發展的多條業務線均表現一般,2022年格力空調業務營收1348.59億元,占總營收比重為71.36%。和2021年占比70.11%對比來看,空調業務的比重不僅沒有下降,反而提高了1.25%。
把時間線拉長來看,多元化業務嘗試,雖不至于說毫無效果,空調業務占比確實有所下降,但在總營收中依然占七成以上,對于格力這樣的龐然大物來說,難言稱得上成功。(見下圖)
與此同時,美的、海爾、奧克斯等對手們都在積極轉型。除了渠道上的變革,美的在業務上也相對更加成功,已經形成了以暖通空調和消費電器為主的業務體系,且兩大業務在營收中占比差距較小,整體安全邊際較高。(見下圖)
2022年,美的實現總營收3457億元,同比增長0.68%,已經超出格力上千億元。
2021年,孟羽童高調入職格力后,前期董明珠談起孟羽童時不吝稱贊,稱孟羽童“是一個不會被外界的東西所誘惑的人”“希望用5年的時間(讓她能)在一個很高的職位上”,甚至放言要培養成接班人。
如今結局已然明晰,孟羽童在格力供職不足兩年便已離開,經營過的“明珠羽童精選”(已改為“格力明珠精選”)抖音賬號成功吸粉近300萬。不過要注意的是,直播帶貨很難成為格力解決問題的根本路徑,而且于品牌而言,直播帶貨本身也是一把“雙刃劍”。
今年是走出疫情陰霾的第一年,雖然疫情已經結束,但經濟發展依然面臨較大壓力,國內投資、消費和出口發展不及預期,房地產市場悲觀情緒依然存在,受房地產行業發展影響,空調行業也受到了波及。
與此同時,直播電商、興趣電商發展迅速,白電市場格局加速重塑,線上直銷洶涌而來,格力的經銷體系正在失去線下時代的優勢,在應對市場變化上顯得更加力不從心。
董明珠生于1954年,現年69歲,盡管董明珠一再強調“我覺得我的心態很年輕,像25歲”,但歲月不饒人,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變化、市場環境以及年輕消費者需求,格力擰下的“結”,恐怕董明珠也難以解開。
06
結語
2013年,在央視舞臺上,面對雷軍未來5年小米營業額能否超過格力,要打賭1塊錢的提議,董明珠豪言要“賭十個億”。
這是傳統“制造業一哥”與新經濟企業的對決。五年后,站在2018年的時間點上,小米惜敗格力。彼時,格力的業績還在增長,董明珠也有足夠的底氣硬懟小米。
但在此后不久,雷軍談及第二次賭約,董明珠則一改往日硬氣,象征性回應“他愿意續,我當然可以”。原因不言自明,董明珠比外界更清楚,在空調這個坡道上,格力已經望到了山頂。
越過山頂,便是下坡路。
前任秘書孟羽童在離職后,曾在社交平臺上談及工作強度、工作時長及薪酬等話題。
董明珠則在不同場合多次回應孟羽童離開一事,11月6日,在接受《財經郎眼》采訪時坦言,“不可能在格力這個平臺上,然后到外面去做廣告,這肯定是不合規的。”
根據抖音用戶“珍德士泥鴨”分享的視頻,在大學生入職儀式講話中,董明珠再次提及孟羽童時稱,只想著用格力平臺自己當網紅,在公司中產生了不好的影響。并表示,只想著掙更多錢跟行尸走肉沒差別。
草蛇灰線,伏脈千里,對比董明珠對員工的態度以及用人理念,便不難理解格力如今的境遇。
面對加速來臨的人工智能新時代,面對需求更加多樣化的年輕一代,以及線上直銷的渠道變化,格力能否穿越周期打贏下一仗,恐怕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參考資料:
1.董明珠首次回應格力今年“落榜”:比爆雷的世界500強好.第一財經.
2.別太為難孟羽童.遠川研究所.
3.董明珠反對員工跳槽同業 多條言論受到網友熱烈討論.證券時報.
4.董明珠不服:格力多元化的薛定諤結局.華爾街見聞.
5.董明珠放話稱格力手機質量世界第一 希望日銷量達10萬臺.界面新聞.
6.董宇輝和孟羽童之間,隔了一個王自如.洞見.
7.10億賭局.百度百科.
8.11月6日《財經郎眼》.
9.格力董明珠放不下孟羽童.電商報Pro.
10.董明珠:自己創造的營銷模式,自己來“革命”.新華每日電訊.
11.格力電器2012-2022年度業績報告.
12.美的集團2019-2022年度業績報告.
13.海爾智家2019-2022年度業績報告.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