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宜德和奧樂齊夾縫中成長的盒馬奧萊
來源/零售商業財經
撰文/劉飛
12月23日,主打硬折扣的低價超市比宜德發布公告,宣布自12月22日起暫停營業。據悉,比宜德自2016年進入中國區以來一直處于整體虧損狀態,截至暫停業務前的161家門店中有約80家門店已經實現門店層面盈利。今年上半年,比宜德董事會已經在洽談出售業務的事宜。雖然一直有潛在購買方談判,但依然沒有確定收購。
這家在中國市場最早探索折扣店模式的零售商“比宜德”,如今已經消失在上海的大街小巷。
圖源:網絡
零售行業折扣大勢之下,比宜德的這份聲明或許令人意外。畢竟隨著中國硬折扣零售模式發展提速,奧樂齊、盒馬、永輝、叮咚買菜……還有更多分散在全國各地的中小規模零售商,都在踐行著硬折扣模式。
這當中,最有優勢的當屬來自德國的奧樂齊,因為德國Aldi本身就是折扣模式的鼻祖,且至今都以該模式在歐洲甚至更多國家獲得不菲業績。
然而,來到中國的奧樂齊,從2019年6月開出第一家門店起,就如履薄冰般謹慎前行,以至于這么多年才開了52家門店。與之相比,盒馬奧萊短短兩年在上海開出60多家門店的速度超乎想象。
而奧樂齊在中國的發展,從最初的培育期,已經進入快速發展期,按理說隨之而來的便是相對激進的擴張。然而,奧樂齊卻在拓店上保持謹慎,背后原因幾何?
面對硬折扣熱潮,回過頭來的奧樂齊能如德國Aldi一樣強勢于市場嗎?已經算是“中國通”的奧樂齊不僅“強敵環伺”,且一身包袱。反觀盒馬,既要規模又要“新”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更受消費者認可?
01
選址決定“小商圈零售”
高店租成本能否撐得起硬折扣模式
據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陳立平表示,參考日本經驗看,未來中國實體店的機會將在“小商圈零售”和“折扣店”這兩類業態中誕生。
圖源:奧樂齊官網
雖然進入中國市場數年,奧樂齊并未走德國Aldi折扣模式的老路,但是在選址上始終圍繞“小商圈零售”,其差異化優勢便體現在足夠貼近社區。
在新店選址方面,奧樂齊大部分門店分布于社區、住宅樓群及商業區項目中,門店面積在500-1000平方米左右,簡潔明了的設計風格,順時針、單向循環的規劃布局,使之成為一種典型的復合式選址模型。
相較于大多數精品超市的選址,奧樂齊盡管從進入中國市場起就在“去低端化”,但在選址上卻為自己“留了后路”。根據公開資料,奧樂齊選址多在偏大眾化的中檔小型商場,如紅太陽商業廣場、上�?亟褫xMALL、上海大華錦繡優嘉等。
如此選址,正是因為這些購物中心大部分的經營年限都達到了四、五年甚至更長時間,其所輻射的人群恰恰是奧樂齊想要深入滲透的(商場周邊)的優質社區人群。
不過,奧樂齊的有些門店選址在商場底商,也導致了一些消費者在社交平臺吐槽這種選址的不便利性。
當然,與“大而全”的Costco和山姆相比,追求“小而美”的奧樂齊,通過緊貼社區,以品牌滲透效應吸引日常上下班的白領人群,成為他們順道逛一逛的便民零售業態,一來二去也實現了門店的促活與高復購。
換言之,“小商圈零售”是快節奏都市人群生活購物的最小半徑。與便利店相比,奧樂齊憑借精選SKU、自有品牌商品等優勢搶占了“小商圈零售”的C位,進而一度成為中產消費標配。
根據奧樂齊方面的說法,目前單店的年營業收入平均大概可以做到2000萬元,按照平均每個門店面積500平米計算,單店年銷售坪效約4萬元/年,這個數字已經遠超頭部企業永輝超市。
與此同時,奧樂齊以其豐富的進口商品作為背書,進一步強化了其品牌在國內消費群體中的定位。這也使得奧樂齊的商品定價變得游刃有余,不太需要考慮價格的競爭壓力�?v覽其商品售價,大部分同類商品的價格和盒馬鮮生店的價格相差無幾,部分生鮮商品的價格還遠高于盒馬。
然而,不知是盒馬的攻勢實在“強大到沒朋友”,還是奧樂齊對中國當前消費環境有了新的理解,從10月開始,奧樂齊中國開始改變策略,回歸折扣店模式,這也讓其此前貼近社區的復合型選址,優勢顯現。
02
極簡SKU+自有品牌+供應鏈
能否成為奧樂齊抵御競爭的戰斗力
作為回歸折扣模式的“見面禮”,奧樂齊圍繞“好品質、夠低價”策略,上新了ALDI奧樂齊“超值”系列、迭代了數百款自牌產品,從一日三餐、衣食住行等方面切入客群所需。
圖源:奧樂齊官網
實際上,精簡的SKU、自有品牌的高占比、供應鏈的高效,較低的運營成本,這就是奧樂齊折扣模式的基因。
只是,在其初入中國市場時,消費升級大趨勢下中產消費“大手大腳”,整體市場環境欣欣向榮,奧樂齊便由此確定了面向中產階層的品牌定位。
現階段,追求極致性價比的理性消費大行其道,不管是“中產也愛性價比”還是“79元眉筆太貴”,都在提示零售行業到了新一輪大刀闊斧改革、拼品質也拼低價的階段。
而硬折扣業態,首當其沖成了線下零售業“刺刀直入”的最優選模式。
因為只有硬折扣模式,才能真正將有品質但同時也有性價比的好商品銷售給所有人。這些人包括中產、包括白領、有大學生,也有職場新人,甚至還有推著購物車的老人家。
圖源:奧樂齊官網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奧樂齊主動回歸硬折扣模式,其背后或許也存在著來自商品周轉上的壓力。說白了就是,光顧奧樂齊的顧客少了,在奧樂齊購物的客單價低了,這樣持續下去,面對高昂的店租成本,奧樂齊只能選擇硬撐著。
與其如此,何不求變?恰好盒馬也在積極推行硬折扣模式下的奧萊等業態,奧樂齊就有了回歸硬折扣模式的“臺階可下”。
只要下來這個臺階,等待奧樂齊的,或許就是更有商業回報的明天。因為,奧樂齊的幾項核心優勢,是其面對變化時的護身符。
其一,高度精簡的SKU。
通過將SKU數量控制在2000個以內,滿足消費者日常所需的同時,也能帶來更多的選擇和體驗。舉例來說,奧樂齊上海某店面積大約三四百平方米,商品數1300個左右。而橫向對比,如果是普通超市,可能陳列超5000個SKU。
極致精簡的SKU策略,有利于成本控制。因為單品采購量大有利于做低采購價格、周轉快、庫存管理高效,供應商合作穩定。同時還能實現規模化效應,擁有更多對采購源頭工廠的話語權,進而參與到與質量相關的各個環節。
其二,高占比的自有品牌。
在奧樂齊中國門店中,除了一線品牌之外,其余商品都是自有品牌,其自有品牌商品占比超過70%。
自有品牌最明顯的一個特征是,消費者無論在線上線下都無從比價,因為這是奧樂齊獨一無二的專賣品。在奧樂齊門店,從日用品到零食,從葡萄酒到生鮮,自有品牌商品以及進口渠道專賣品,都特別標注“本產品由ALDL奧樂齊專賣”。
這就不僅激發了消費者想嘗新、嘗鮮的沖動,還讓消費者在這種環境中對“定制”的自有品牌有種性價比和質價比同時兼顧的體驗,以至于在“低價”+“高質”面前,無論是中產、新中產還是白領、新白領,統統把持不住。這一點,從小紅書上關于奧樂齊的各種曬單就可見一斑。
圖源:小紅書
此外,就是前文所述的選址優勢。
由于更貼近居住區,也兼顧了上下班路過的白領,因此,在硬折扣模式的加持下,最起碼能確保承受得了高昂的店租等經營成本,說不定還能憑借規模化、5倍于沃爾瑪的SKU周轉、自有品牌的薄利多銷,來賺個“碎銀幾兩”,但無法復制德國的規模優勢。
03
奧樂齊進中國一波三折
未來之路何去何從?
消費者心智的搶占是包括便利店、會員店、商超至線上電商等各類零售業態共同追求的目標。但是當“好品質,夠低價”的超值商品就在家門口時,心智或許就產生了“動搖”。
圖源:小紅書
特別是奧樂齊抹去溢價的自有品牌商品,讓商品在同品質層級產生價格優勢,再加上高品質的供應鏈管理,讓消費者在奧樂齊有機會享受到真正的“好品質,夠低價”。
如“超值”系列的選品邏輯,優先集中在了消費者高頻次購買的日用品方面,目前已涵蓋了大約100個單品。
此外,相比以家庭大包裝為主的山姆等業態來說,奧樂齊主打的“小包裝”商品,同樣滿足了中產階層小額購物、隨吃隨買、隨用隨買的需求偏好。
不過,偌大的市場中并非只有一個奧樂齊,吸引消費者的還有折扣力度更大一些的盒馬奧萊。截至10月底,盒馬奧萊已在上海開出超60家門店,規劃年底完成100家門店目標。
而大概率會令奧樂齊坐立不安的是,盒馬奧萊正在SKU和自有品牌這兩個奧樂齊的看家本領上“做文章”。
其一,在SKU的精簡上,盒馬SKU已由原來的5000+縮減至2000+,并引入800多新品實現2000-3000個 SKU的動態平衡。
其二,在自有品牌上,目前盒馬的自有品牌商品銷售占比是 35%。盒馬奧萊自有品牌在冷凍肉禽、鮮牛奶、果汁甜品、熟食等品類占比高,基本實現了50%以上的SKU占比;而在薯片、啤酒等具備強品牌認知度的品類中占比較低。
11月22日,盒馬CEO侯毅在盒馬新零供大會上面對幾百家供應商稱:“讓好商品不貴,把最好的商品、高端商品的價格打下來才是本事�!�
由此來看,把策略和氣勢都“同質”類比奧樂齊的盒馬,或將對奧樂齊未來的發展帶來一定的競爭壓力。而按照侯毅的做事風格,不按常理出牌,或許會讓謹慎前行、審時度勢的奧樂齊中國左右為難、進退兩難。
結語
奧樂齊在中國發展過于保守是業界公認的事實,但是至于為何如此謹慎,到底在擔心什么,顧慮什么?
是奧樂齊中國或者奧樂齊總部對中國零售市場缺乏足夠信心?還是對奧樂齊在中國零售市場能達成內部預期缺乏信心?
入華數年52家門店,遠不及同類店鋪擴張速度,這一點僅從盒馬奧萊的開店速度就高下立判了。那么,個中原因何在?
圖源:奧樂齊官網
德國奧樂齊ALDI到國內后,最初是沒完全照搬德國模式,即使現在選擇回歸硬折扣模式,但是在有盒馬等強勁競爭對手之下,高房租等經營成本能支撐不擴張的奧樂齊走多遠,也是一些業內人士的質疑點。
何況,標品之外,消費者對生鮮商品的極大需求,考驗的是對生鮮果蔬業態商品力和供應鏈構建的能力。這一點,奧樂齊中國已經在最近兩年做出了一些成績,但是相對于盒馬這樣的玩家來說,在生鮮品類的競爭上便略顯被動了。
然而,“硬折扣模式”按照盒馬CEO侯毅的看法,注定是中國零售行業必須踐行的一種業態,“當所有的業態都退出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機會,當所有人都恐懼的時候,我們要更貪婪一點,多開一些門店�!焙钜阏J為,危機也是機遇,盒馬要及時抓住,逆流迎難而上,多開店提升其市場占有率。
為此,進入2.0時代的盒馬要做三件事:一是解決價格競爭力的問題;二是要努力把商品垂直供應鏈做好,把不必要的成本砍掉;三是當商品能力、品牌能力足夠強的時候,盒馬要成為真正意義上全渠道銷售的公司。
創立于1913年,歷經百余年發展的Aldi,依然在今天以其全球化供應鏈體系、自有品牌品控能力和運營能力建立起強大的護城河,穿越無數大小經濟周期。
據德勤公布的《2023全球零售力量》報告顯示,Aldi位居全球第九位,營業收入達1209億美元。在美國、英國、中國等國家,Aldi也取得了亮眼的銷售成績。
圖源:德勤中國
其實,在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的消費環境下,我們并不愿意看到奧樂齊、盒馬等這些硬折扣零售商之間發生激烈的甚至失去理智的競爭。因為,市場足夠大,需求是滿足不完的,能以硬折扣為消費者持續提供質優價廉的商品,本身也是行業穿越周期過程中的基本需求。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