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始人復出,日本家居王者NITORI宜得利的“中國策略”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 潘玉明
2024年1月10日,日本時尚家居集團NITORI宣布,現任集團會長、創始人似鳥昭雄復出,時隔十年之后再次兼任子公司NITORI的社長。現任子公司NITORI社長、58歲的武田政則擔任集團副社長,專項負責海外事業,并且于2月1日生效。目的是為實現“2032年開設3000家店、達到3萬億日元業績”目標,簡化決策、提高執行速度。
為了造勢,還推出千店紀念節促銷活動。理由是店鋪數量在3月份達到1000家。主要促銷內容是,從2024年2月1日到3月21日,推出約400種家具,其中部分約40種組裝家具到3月31日,室內家居用品約500種,共計約900種,限期放價促銷。
按照常識,老將再次出馬到一線,不是什么好消息,往往被認為是對接班社長不滿意,人才梯隊培養失敗。NITORI集團此舉是何意?
1、加快國際化發展節奏
2024年1月31日,在發布新的戰略說明會上,79歲的似鳥昭雄表示,“今后必須將重點放在海外”,加強海外銷售,降低日元貶值等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穩定經營格局。為了擴大經營規模,海外市場開店進度的規劃是在“幾年內每年開設150家左右,5、6年后每年開設200家店”,也就是說,要在海外市場加速開店。
NITORI集團的經營產品體系,或者叫品牌風格主要有4種,一是家具、內飾綜合零售連鎖店“NITORI”為主力店,二是以內飾雜品為主的“DECO HOME”,三是經營休閑服裝的“N+”,四是收購老牌家居中心“島忠”。海外市場主推其主力品牌NITORI綜合店。
在NITORI集團的管理體制中,創始人似鳥昭雄會長排第一,比自己小11歲的白井俊之社長排第二,整合的島忠公司會長須藤文弘副社長排第三,原職日產汽車副社長的松元史明副社長是創建中國事業的功臣,排在第四位,然后是武田政則,作為集團商品業務主要負責人,排在第五位�,F在將武田政則升為集團副社長,專門負責海外事業,實際上成為3人決策體制一員,當然,這也引發了行業對似鳥昭雄的事業后繼人的討論。
為什么要加快海外業務?
2023年,持續增長36年的NITORI業績出現下降,雖然改用國際會計準則,數據有調整,但是年度業績快報顯示,受到貨幣貶值、高速通脹、物價上漲影響,4~12月期間,除了11月份以外,客流量都是下降態勢,消費者購買愿望低迷,其銷售額、經營利潤都出現下降。2023年 11月公布的上半年(4~9月)財報,合并銷售額為4168日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5%,營業利潤為551日元,同比減少20.1%。日元貶值對利潤的損害尤為嚴重,主營業務的營業利潤與計劃相比,還差90億日元。預計年度銷售額9320億日元,同比下降,經常利潤1470億日元,有所增長,營業利潤會出現下降。持續多年的增收收益記錄,因為日元大幅貶值而終結。
解決這個問題的主要出路在于拓展海外市場,就像優衣庫那樣,亞洲業務超過銷售額一半,海外高利潤率業務填補了日元貶值導致日本業務利潤減少的缺口。NITORI大部分產品在中國等海外生產,卻要通過自有物流系統運送到國內銷售,受日元貶值影響非常明顯。所以,在海外加快開店成為戰略首選。
推進海外市場,需要強有力人物。在日本以外的市場強化推廣品牌“價格以上”的附加價值,要突出有別于競標者宜家家居的特性,還要熟悉當地的人脈文化,在當地建立流通網絡,培養店鋪管理人才,監督運營效率,沒有足夠的授權是很難推進的。武田政則本人是負責集團商品業務的本部長,在業務流程授權上排在負責中國業務的副社長之前,兩人合作,可以更好地掌控以亞洲為主的海外業務運營機制。
至于日本國內事務,市場拓展空間有限,重點在于進一步精致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同時便于培養人才,所以,似鳥昭雄的決策,也是用心良苦。
由此可以推斷,如何平衡國內事業穩定和海外市場成長,優化國際化市場經營環境,是整個日本企業面臨的共同課題。
2、將在中國大陸四處開花
NITORI的海外店鋪,主要集中在中國大陸和臺灣,其他國家和地區很少,而且由于不熟悉美國市場,已經決定關閉美國的店鋪。前幾年在中國大陸東南地區拓展,受制于商品性價比等問題,開店節奏并不快,從今年的動員令看,海外主要展業區域就是中國大陸。
從公布的計劃數據看,到2024年3月底,日本國內,合計有822個店,其中NITORI品牌有556個店,DECO HOME有174個店,N+有38個店,島忠有54個店。海外動態方面,關閉美國一個店,意味著撤出美國市場。新加坡有2個店,馬來西亞有11個店,泰國有5個店,韓國有3個店,越南有1個店,臺灣有61個店,香港有1個店,中國大陸有95個店,海外市場合計為179個店,總體相加為1001個店。
與2023年3月份數據比較,增加的店鋪分布特點是,日本國內49個店,中國大陸28個店,東南亞11個店,臺灣8個店,香港1個店。
將中國大陸市場作為大舉開店首選,一方面是有前期鋪墊的基礎,包括物流系統、數字化網絡系統、消費者認可口碑,而其它海外市場還處于早期拓展階段,需要提高當地消費者的認知度和構建業務基礎,前期成本很高,比如韓國消費者把它看作是日本的宜家,不認識其品牌價值。另一方面是中國大陸的家居市場出現新舊輪替升級的機會,加上經濟體制導致的部分企業蕭條衰退,推升優質低價消費的需求,為NITORI的價值定位提供了良好的市場匹配條件。
成立于1967年的NITORI,在2007年選擇在臺灣開設第一個海外店,顯示似鳥昭雄對中華圈市場情有獨鐘。僅2023年12月,在中國大陸部分新開店有,北京豐臺槐房萬達廣場店,南京市棲霞區萬象匯店,上海閔行區浦江萬達廣場店,河北燕郊永旺店。到2023年12月29日,在中國大陸門店數量達到92個,到3月份,還有3個店開業。開店速度僅次于日本本土。
按照計劃,每年開設200家店鋪,實際操作中為了完成指標,降低成本,在成熟市場區域會開設更多店鋪,如果合作順利,在中國大陸市場會出現四處開店、四處開花的景觀。
3、升級智能化配送系統
新的智能化戰略是從2020年全面啟動的,到2022年2月的數據,NITORI集團年度銷售額約為8115億日元,店鋪數為801家,和開店3000家、實現3萬億日元戰略目標比較,銷售額要增長3.7倍。對于這一有點夸張的計劃,集團CIO佐藤昌久表示:“這絕不是口號,而是在解決各部門設定的課題的同時實現目標。IT系統支持這一戰略的是“信息系統改革室”,正在努力升級“format擴容”、“全球化擴容”、“銷售規模升級”三個系統。
一個核心技術是NITORI集團和富士通等公司合作,開發的物流配送配車系統,引進了富士通相關智能化技術,形成應用型智能化配送優化技術,并且在全國80個配送中心全面運營。
根據新的物流配車系統,能夠從多個物流元素組合中,快速算出兼顧裝載量、駕駛員作業時間、最佳行駛路線的組合方案,統籌考慮縮短配送時間、遵守2024年實施的駕駛時間限定性法規;遵守ESG守則、減少CO2排放量等可持續發展要求。
為了實現2032年銷售額大幅增長的戰略目標,必須更新升級承載系統。比如,在中國大陸、馬來西亞等海外市場擴大開店數量和業務規模,甚至會進一步在全球其他區域發展,雖然已經調整了針對不同國家的經營系統,但是具體細化的系統語言、數字化貨幣、商業交往契約慣例等,都需要在系統標準化過程中通盤解決。目前IT領域投資數億至數十億日元的項目有十多個,計劃在2025年全部完成。
按照媒體說法,日本商業企業“數字化轉化”一詞首次出現是2017年的事情。從那以后大家逐漸接受,討論場景逐漸增加,騰飛轉換期是2019至2020年,特別是2020年疫情觸發高峰體驗,現在每個媒體幾乎每期都會出現“DX”這個詞。
日本數字化先行商業企業,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公司內部培養IT人才,所謂數字化內制成長。NITORI集團內部的數字化訓練歷史悠久,從紙質憑證數字化算起的話大約有20年了,包括材料采購、進口、物流、入庫,形成日本行業少有的成功SPA模式,新設立的系統開發部的“信息系統改革室”有200人,包括IT供應商的常駐人員,總計超過400人。
企業自身開發數字化產品,補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一個大趨勢。如果將數字領域視為增長驅動力,定位為企業的競爭力之一,那么建立數字化市場理念、經營戰略、核心產品設計將是推動企業升級的關鍵。作為流通商業企業,經營內容的競爭力源泉毫無疑問是商品開發和賣場建設,不存在將這些基本內容全部外包可能,同理,數字化也應該內制化,形成企業自身的數字運營系統。
4、兩點感言
第一、一位曾經在中國的NITORI店鋪做過店長的經理表示,我在中國工作的感受有兩個,一是聽,及時發現辨識問題;二是看,觀察當地員工的言語交流,使用當地語言方式溝通。不能簡單地用日本的規則強行推動工作,要注意傾聽員工的各種意見,產生連帶感和認同感。盡量學習、使用一點當地的語言,有利于縮小彼此的距離,提高工作效率。
這位經理的經驗,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在尊重店鋪員工個性、尊重價值觀溝通方面,我們國內的一些企業似乎也要向他學習。
第二、中國流通商業市場,并不像部分專家說的到處都是蕭條和衰退,在國際化市場高度看,按照市場規律梳理,還有很多差異化發展空間,起碼在優衣庫、NITORI們看來,這里有很豐富的資源有待挖掘,也就是說,捆住手腳、導致蕭條和衰退的不是市場,是體制。
NITORI的戰略布局,是符合傳統價值規律理論的,市場優勢資源只會流向優勢企業,得到高效利用,進而推動企業技術持續進步,擴大事業規模。
背離市場價值規律,放棄市場發展機制,討論高質量發展商業,就是空話、甚至欺騙。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