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排隊等一年,老娘舅能「翻身」嗎?
來源/36氪
撰文/劉藝晨
近日,快餐連鎖品牌老娘舅發布公告稱,其北交所上市輔導備案申請材料已獲得受理,正式進入輔導階段。
回溯老娘舅的上市之路,算得上一波三折。
2022年7月,老娘舅首次向證監會遞交了主板IPO申報材料。2023年11月,由于保薦機構中信證券撤銷保薦,上交所終止了IPO審核。
一個多月后,老娘舅轉投新三板,并于今年2月22日成功掛牌。在新三板掛牌的第二天,老娘舅就火速啟動了在北交所的上市輔導。
需要指出的是,老娘舅亟待IPO,不乏上市對賭壓力。
早在2020年,老娘舅就與多家投資機構簽署了包含對賭條款的增資協議。其中規定,若老娘舅未能在2025年底前完成IPO上市,投資方有權要求對賭義務人回購其股權。
從當下的股東結構來看,老娘舅實際控制人為楊國民、楊峻琿父子,合計控制公司53.09%的股份。
此外,公司被一眾投資機構簇擁。其中包括隸屬于勁霸投資的勁邦投資;香飄飄實控人蔣建琪;以及由娃哈哈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宗馥莉實際控制的瑾匯投資。
目前,已有多家投資機構表達了退出意向。在回復全國股轉公司問詢函時,老娘舅進一步推算,假設各方在2024年6月30日或2025年12月31日完成股份回購,公司實控人可能需要支付的回購總金額分別為2.47億元和2.66億元。
截至2023年6月底,老娘舅賬面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2.21億元。也就是說,若老娘舅不能在北交所上市融資,將面臨較大的資金回購壓力。
困于江浙滬,老娘舅有難處
“米飯要講究,就吃老娘舅。”
2000年,老娘舅在浙江湖州市北街開出占地79平米的第一家門店。創立之初,老娘舅就深諳“預制菜”的魅力,其供給門店的餛飩餡,由20多公里外、占地千平方米的“廚房”制作,一天兩次配送至門店。
一年后,老娘舅的首家門店關停,“中央廚房+統一配送”模式卻保留了下來。隨即,公司主攻經營江浙口味的米飯快餐。
截至2023年6月底,老娘舅擁有門店402家,包含379家直營門店和23家加盟門店。相比門店突破千家的老鄉雞、鄉村基,老娘舅的規模尚小、區域性特征更為顯著。報告期內,公司在浙江省的收入始終在50%以上。
疫情期間,老娘舅門店過于集中帶來的問題一度爆發,受江浙滬區域疫情影響,老娘舅不僅業績波動明顯,拓店進程也受到較大干擾。
2019年至2022年間,老娘舅分別實現營收12.22億元、12.07億元、15.25億元、14.24億元,凈開門店27家、46家、47家、4家。
老娘舅業績情況,36氪制圖
2023年上半年,公司經營情況基本恢復正常,營收同比增長21.6%至8億元,毛利率同比提升3.89個百分點,但半年里只新增了10家門店。
同時,由于中式連鎖餐飲主要采取直營模式、選址集中在商圈、大型商場等高客流密度區域,房租成本居高不下。即便用上了預制菜,盈利能力仍然不強。
2020年至2022年,老娘舅凈利潤分別為2071萬元、6299萬元和3570萬元。2023年上半年,公司實現凈利潤4503萬元,凈利率首次提升至5.69%,但距海底撈、九毛九等其它餐飲上市公司仍有差距。
在菁財資本創始人葛賢通看來,中式連鎖快餐剛需屬性強、品牌溢價能力弱,主要通過提升供應鏈效率實現盈利。然而,隨著餐飲類企業A股上市的相繼受阻、“開店——融資——再開店”的進程被打斷,再加上消費環境的改變,中式快餐們面臨的挑戰相對嚴峻。
葛賢通告訴36氪:“當前餐飲行業同質化嚴重、價格戰激烈,中式連鎖快餐品牌‘稍有風吹草動就會虧損’,因此今年的擴張速度不會太快。”
窄門餐眼數據顯示,2023年,老鄉雞、鄉村基、大米先生開店數分別為141家、63家、95家,這一數字在2021年分別是272家、97家、186家。且目前除老娘舅外,老鄉雞、鄉村基兩大中式快餐品牌的上市進程均已陷入停滯。
其中,2023年4月,鄉村基第三次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仍未等來聆訊的消息。老鄉雞則于2023年8月主動撤回A股上市申請,后否認了港股上市傳聞。
相較之下,老娘舅反倒是距離“中式快餐第一股”最近的那一個,但想在北交所上市,仍存諸多變數。
奔赴北交所,能否上岸?
在金長川資本董事長劉平安看來,當前,北交所相對于其他交易所,在上市門檻、上市周期和市場包容性方面具有優勢。
據現行規定,北交所除明確暫不支持房地產、金融業、淘汰類企業、從事學前教育和學科類培訓業務企業上市外,并未限制其他行業申報。
且在滬深IPO整體放緩的大背景下,北交所的“性價比”進一步凸顯。
2023年9月至今北證50指數走勢,圖源Wind
據36氪不完全統計,自證監會去年8月27日提出“階段性收緊IPO節奏”以來,已有二十余家企業“變道”北交所上市。
政策的助力,也進一步點燃了市場的熱情。
2023年9月1日,證監會發布《關于高質量建設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意見》(以下簡稱“深改19條”),從企業上市、資金入市等多個方面深化改革,將發行條件中“已在新三板掛牌滿12個月”的計算口徑,優化為“交易所上市委審議時已掛牌滿12個月”。
也就是說,企業無需等到12個月期滿再提出申報,節省了幾個月的等待時間。
此外,“深改19條”中明確提出,穩步推進市場改革創新,將改善市場流動性作為重點,引導公募、私募擴大北交所投資等舉措。
劉平安告訴36氪:“要想讓大機構能夠進來,就必須保證市場有足夠多的優質標的。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一階段仍然是北交所的擴容窗口期。”
在他看來,對那些規模不夠大但成長性強、暫不符合其他板塊上市要求的創新型企業來說,北交所能夠提供融資通道,支持其未來三到五年的發展壯大。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也認為,雖然北交所在資本市場功能服務方面,與A股還有差距。但目前的政策導向不支持“衣食住行”類企業到A股上市,對迫切上市的企業來說,估值與流動性稍弱的北交所是為數不多的選項。
只不過,這并非意味著準入標準被放低。
Wind數據顯示,2024年開年以來,北交所IPO終止審核項目達16家,其中15家為主動撤回IPO申請。上述申報企業中,不少在問詢函中被問及“業績下滑”及經營合規性等相關問題。
對于老娘舅,其能否在北交所上市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老娘舅正式在新三板掛牌的時間為今年2月,最早也要等到2025年2月才能滿足“掛牌滿12個月”的上市要求。且據相關規定,北交所IPO發行人應為“創新層”企業,老娘舅目前仍為新三板“基礎層”掛牌公司。
本次公告中,老娘舅也表示,公司存在最近2年的財務數據不滿足在北交所上市條件的風險。
劉平安還補充道,在北交所上市的食品類企業大多被歸為制造業,與老娘舅所代表的連鎖餐飲經營模式不是一個概念,因此無法判斷其商業模式能否被北交所接受。
“也不排除,老娘舅上市成功后,更多同類型企業奔赴北交所的可能。”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