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后轉戰港股,毛戈平能否迎來華麗轉身?
來源/觀點網
撰文/何欣
4月8日,剛在3個月前撤回A股上市申請的毛戈平,轉身向港股走去。
2016年12月遞表上交所時,毛戈平一度被視為“國內美妝第一股”的種子選手。但此后7年,毛戈平的上市路走得磕磕絆絆,兩度沖刺A股IPO均以折戟告終。
但時過境遷,在2023年總收入與凈利潤錄得大幅增長的毛戈平似乎信心不減。
此次轉戰港股,深耕美妝二十余年的毛戈平在招股書中寫下,公司的愿景是打造一個全球知名、源于中國的國際高端美妝集團。
遞表港交所
毛戈平創立于2000年,是由中國美妝行業的標志性人物毛戈平先生創立的同名高端美妝集團,主要經營業務為美妝產品與化妝技術培訓。
集團旗下創設MAOGEPING和至愛終生兩大美妝品牌,與公司同期設立的旗艦品牌MAOGEPING是中國第一個高端美妝品牌;至愛終生則在2008年以拓展品牌組合推出,主要覆蓋彩妝和護膚品品類。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毛戈平是中國市場十大高端美妝集團中唯一的中國公司,按2022年零售額計排名第八。
若想探究毛戈平的發展起點,則要從美妝需求長盛不衰的娛樂圈說起。
1995年,45歲的劉曉慶憑借連續電視劇《武則天》迎來事業第二春,而負責劉曉慶角色妝造的化妝師毛戈平也成功通過完美演繹武則天15歲至80歲角色形象的“換頭術”在業內一戰成名。
成名后不久,毛戈平便成立同名美妝品牌,闖入了正處于外資彩妝品牌強勢占領中國市場階段的美妝界。
但其走入下沉市場的策略,才是品牌真正迎來急速擴張的拐點。網紅經濟的崛起帶紅了一批批美妝產品,品牌創始人毛戈平也頻頻在眾多網紅的視頻作品中露面,以“整容級化妝術”的營銷展開了對自家產品的宣傳,甚至在互聯網掀起了一陣“毛戈平全國巡回換頭”的熱潮。
直至如今,毛戈平的業務快速增長,收入增長率和凈利潤增長率方面都明顯高于行業平均水平,良好的財務表現正在不斷托高品牌的行業地位。
據招股書,毛戈平的總收入從2021年的15.77億元增至2022年的18.29億元,并于2023年進一步增至28.86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達到35.3%。
其凈利潤更是從2022年的3.52億元增至2023年的6.64億元,同比增長88.63%,2021年至2023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41.6%。
招股書顯示,基于高端美妝的品牌定位與產品成本浮動等因素,毛戈平的彩妝產品的建議零售價一般在200元至500元之間,護膚產品的建議零售價一般在400元至800元之間。
而業績的快速增長則得益于毛戈平線上線下廣闊的銷售網絡。
與部分國貨美妝線上銷售強勁、線下銷售疲軟不同,毛戈平來自線下渠道的收入占總收入的57.6%。截至2023年12月31日,毛戈平在全國范圍內開設了357個自營專柜,線下渠道擁有超過300萬注冊會員。
同時,毛戈平也積極布局線上渠道,通過天貓、小紅書、抖音、京東及淘寶等電商平臺打下銷售基點。2021-2023年,其線上渠道銷售產生的收入復合年增長率為49.3%,高于線下渠道的28.8%。
對于IPO所募集的資金,毛戈平表示25.0%將用于擴大銷售網絡;約20.0%用于品牌建設活動;約15.0%用于海外擴張和購;約10.0%用于加強生產和供應鏈能力;約9.0%用于增強產品設計和開發能力;約6.0%用于化妝藝術培訓機構;約5.0%用于運營和信息基礎設施數字化;以及約10.0%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國內美妝市場份額相對集中,近年來的競爭也越加激烈。相對于順利搭上互聯網經濟快車而展現迅猛勁頭的發展路徑,毛戈平的上市路可謂是一波三折。
7年上市路
自2016年12月向上交所遞交招股書至今,毛戈平的上市路已走了7年。
曾經夢想的“國內美妝第一股”由珀萊雅在2017年奪下,而毛戈平的上市進度卻在2017年底更新招股書后陷入了停滯。時隔五年后,毛戈平終于過會,A股上市只差臨門一腳,但遲遲未能等到證監會的批文。
2023年3月,毛戈平提交招股書再次沖刺A股主板,其IPO狀態卻在9月顯示“中止”。最終,毛戈平在2024年1月撤回上市申請。
而對于毛戈平兩度沖刺IPO失敗的原因,有分析人士認為是受其“重營銷輕研發”和最大的外部股東九鼎系“暴雷”影響。
毛戈平此前提交的A股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3年,其銷售及營銷費用分別為7.63億元、9.62億元及14.12億元,占同年收入的48.4%、52.6%及48.9%。而2020年至2022年,其研發費用占營收比例則呈逐年下降趨勢,分別為1.21%、0.96%和0.87%。
雖然就當前美妝市場環境及銷售數據而言,大部分美妝企業都在加重品牌營銷推廣方向的開支,但市場針對毛戈平研發與營銷投入失衡的問題時有消極評價出現。
外部因素中,市場猜測毛戈平上市進度緩慢主要是因為受到九鼎系風波的牽連。2018年5月,九鼎集團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遭證監會立案調查。
隨后,監管層叫停“九鼎系”參投的多家IPO項目,直到2021年7月“九鼎系”下的部分IPO項目才陸續過會或上市。
同樣是九鼎系參投企業之一的四川環保企業海諾爾在2019年申報后迅速撤回IPO材料,卻因申報材料存在問題受到證監會出示的警示函。
與毛戈平上市路徑相似的是,海諾爾于2021年11月A股過會,但直到兩年后的現在仍未能向證監會提起注冊申請。
而毛戈平掙扎上市的7年間,國內已有30余家美妝企業成功在國內登上交易主板。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1月,包括毛戈平在內國內至少有15家美妝企業正在IPO進程中。
目光來到與毛戈平同爭“國內美妝第一股”的珀萊雅,其2022年的營收達63.85億元,較2017上市當年已增長近2.58倍。2023年前三季度,珀萊雅營收52.49億元,毛利率更是超過70%,登上A股國貨美妝營收榜首。
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第一季度,天貓和抖音兩大主要電商平臺總GMV突破20億元的除了珀萊雅,還有港股上美股份旗下的韓束。
上美股份2023年營收為41.91億元,歸母凈利潤達4.61億元。旗下的韓束品牌營收達30.9億元,同比增長143.8%。
但據上美股份2022年港股上市時披露的半年報,其于2022年上半年錄得營收12.62億元,同比減少31.08%;凈利潤為0.84億元,同比減少59.15%。上美股份當時的業績表現并不算亮眼。
日前,德勤發布對中國內地及香港新股市場在2024年第一季度表現的分析,并表示從A股上市改赴轉戰港股上市或成為新趨勢。
德勤中國資本市場服務部上市業務華南區主管合伙人呂志宏表示,香港市場在3月份開始有更多正面的跡象,更多新股上市,市場成交狀況更理想,在2024年第一季度末期時的準備上市公司名單亦有擴大,而監管機構也繼續以不同的方式積極、孜孜不倦地改革股市。
德勤方面還指出,隨著多項監管措施出臺,嚴把A股IPO準入關、從源頭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綜合考慮市場承受能力,實施新股發行逆周期調節,內地新股活動于2024年第一季度進一步放緩。與過去兩年的表現相比,2024年全年A股新股市場勢將顯著放緩。
相較明顯收緊IPO節奏的A股,毛戈平現在轉戰港股也許會是一個新的資本突破點。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