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牌美妝又在“卷”什么成分?
來源/青眼號外
撰文/依文
“成分黨”降溫了嗎?顯然沒有。無論是重組膠原蛋白、補骨脂酚、肽類成分的受寵,還是喜默因、珍白因、麥膚因、超玻因PRO等品牌自研成分扎堆出現。功效護膚永遠不缺“新”成分故事。
當“成分”成為產品功效的核心溝通點,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橋梁,國際大牌在新品上也大打獨家成分與技術牌,將化妝品卷出新高度。
透過國際大牌們推出的新產品,有哪些成分備受推崇?又隱藏著哪些市場趨勢?
01
新品“加料”獨家成分成標配
實際上,這兩年中國成分大行其道也很好地說明了成分依然是品牌展現產品力的關鍵抓手,溝通成分、功效的產品往往也更容易在消費者中形成記憶點。
當然,不同于幾年前,如今從消費者到品牌對待成分都變得更加理性,追求科學和講求證據。因此,不僅僅是本土美妝品牌開始溯源品牌的成分發源地,以成分故事內容影響消費者心智,國際品牌也在尋找下一個像“玻色因”一樣的頂流成分。
據青眼號外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至少有19個國際品牌推出24款護膚新品,平均每月至少有3款新品上市,其中精華類產品依然是各大品牌推新的重點。
這些新品在延續品牌經典成分、配方的基礎上,還額外“加料”應用了企業自研成分或市場前沿成分。如歐珀萊新品黑芯片面膜中即應用了資生堂自研抗老成分“新肌酮”、雅詩蘭黛也將其逆齡科技色提因™進一步拓展應用到防曬新品中。
蘭蔻全新菁純眼霜將明星成分玻色因復配采用AI技術發掘的獨家淡紋成分T12肽,官方宣稱能促生膠原蛋白與彈性蛋白,雙向淡化頑固紋;香奈兒全新紅山茶花眼部精華乳則是在延續紅山茶花經典配方上,添加了千日菊提取物、七葉樹皂苷、啤酒酵母菌提取物組成的3D復合成分。
除此之外,重組膠原蛋白毫無疑問依然是今年的當紅成分之一。在繼歐萊雅在小蜜罐面霜中使用重組膠原蛋白后,同集團的高端護膚品牌修麗可接連上新兩款重組膠原蛋白新品。
與歐萊雅小蜜罐面霜一樣,修麗可的兩款產品均采用的是Ⅲ型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主打“促生膠原”的概念。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修麗可還聯合錦波生物推出修麗可鉑研™膠原針,這是一款注射用的重組Ⅲ型人源化膠原蛋白溶液,也是修麗可首個第三類醫療器械的產品。
與此同時,前不久曼秀雷敦也推出了首款醫用修復貼,同樣采用的是Ⅲ型人源化膠原蛋白,足以見得該成分在美妝市場的火爆程度。
此外,植物A醇補骨脂酚和各類肽成分等新晉熱門成分也開始得到更廣泛應用。例如,OLAY在其新推出的淡紋黑管精華中添加了補骨脂酚,同時搭配PHCA酸、勝肽,打造創新“酸·A·肽”抗老組合。
當消費者開始追求“去繁就簡”的精簡護膚理念,回歸安全、專業與高效,顯然,大牌們也希望以一種高效安全且切合市場需求的解決方案來征戰市場。
02
抗老需求不減,大牌入侵醫美場景
在功效護膚的浪潮之下,幾乎所有品牌及新品都在強調功效,如抗老、抗氧修護、激活膠原等等。而在這些功效產品的基礎之上,大牌新品關注的方向又各有不同,從已經公開的產品信息來看,護膚+醫美是今年大牌新品的一個明顯趨勢。
據德勤及艾爾建預測,中國醫美市場規模在2027年有望達到3971億元,2023-2027年間年均復合增長率可達15%。倩碧全球總裁Michelle Freyre也曾在公開采訪中表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關注醫美,并呈現年輕化的趨勢,中國也有很大比例的女性會進行醫美項目,這在全球市場都是一個龐大的數字。這也意味著接受醫美服務后的消費者,需要更具針對性的護膚方案”。
目前市面上越來越多的品牌推出醫美術后修護、延長醫美效果、類醫美效果的產品。諸如倩碧、珀萊雅、理膚泉等品牌均推出了醫美“光電項目”后的修護產品。例如,珀萊雅剛推出的光電伴侶“源力凍干面膜”宣稱能夠應對光電項目后皮膚屏障功能降低的問題;倩碧的302美白鐳射瓶則是針對光電項目后肌膚返黑的問題。
另不得不承認的是,抗衰類產品已經逐步成為市場的主流產品,據青眼情報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中國化妝品市場抗衰功效產品銷售額為1907.7億元,同比增長31.2%,占整個化妝品市場份額的40.1%。這一趨勢在大牌上新產品中也可見一斑。
從上表所統計的情況來看,有12個新品都打出了抗老概念。赫蓮娜以黑珍珠為靈感,運用防御細胞老化的頂尖生物科技推出黑珍珠尊容臻養系列;THE WHOO則在NAD+秘貼超充能瓶中添加了新成分NAD POWER 24,并通過NAD+脂質化技術提升了過NAD+滲透率,達到抗老修護的效果。
但值得注意的是,有行業人士提醒,在國家規定的26類化妝品功效中并不存在抗衰、抗老的功效,主打這類功效的產品大多備案的功效是緊致,抗皺等。
據青眼號外觀察,在實際的廣告用語和營銷宣傳中,不少主打抗老產品多強調對面部或者眼部輪廓松弛、下垂的改善效果,提塑輪廓、緊致下頜緣等詞語成為高頻廣告詞。
03
在紅海中挖掘新藍海
隨著消費理性回歸,如今的消費者不再盲目追求大品牌,也不再采取單一的護膚方法,而是更加注重產品的實際效果,追求個性化的解決方案。
不少化妝品代工廠和品牌方都曾對青眼號外表示,未來化妝品行業趨勢一定是朝著精細化、專業化、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傳統的“一妝走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
“小而美”產品也開始大受市場歡迎。青眼號外注意到,大牌也嘗試在產品形態、人群細分方面進行創新。例如,科顏氏推出的液態痘痘貼就為痘痘肌膚的特殊需求提供了個性化的解決方案。該產品宣稱采用隱形透氣薄膜科技,能精準包覆痘痘粉刺生成薄膜,不影響后續防曬和底妝。
此外,倩碧也推出了針對油敏肌膚的卸妝膏。其表示,油敏肌在使用卸妝膏類產品時容易出現越卸越油、敏感悶痘的情況。基于此,在全新的紫胖子油敏皮卸妝膏中添加了橡木樹蒸燒的炭粉和紅花籽油,清爽不粘膩的同時深層清潔毛孔。
有行業人士即對青眼號外直言:“盡管大環境不好,但也有不少品牌賣的好、銷量高,本質還是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沒有被滿足。中國品牌應該更了解中國消費者需求,抓住機會。”
言下之意,本土品牌更應發揮先天優勢,深入了解國人肌膚特征和需求,抓住市場變革的機遇。從青眼號外的觀察來看,今年上半年表現優異的本土美妝品牌,的確在研發、產品等方面投入了很多。
例如上美股份、貝泰妮等頭部美妝企業同樣在自研成分上不斷突破,上美股份旗下品牌韓束自研的“環六肽-9”今年在國家藥監局正式備案;貝泰妮則備案了總狀綠絨蒿提取物、荔枝草提取物、南方紅豆杉籽油等多個東方植物原料;御泥坊則是更為直接的打出針對東方肌膚解決方案。
行穩致遠,進而有為。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無論本土品牌亦或者國際大牌,儲備獨家成分的本質,無不是希望形成具有差異化的核心競爭力,以求穩步向前。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