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想明白了,開始給大批商家退款
來源/電商報Pro
作者/李松月
01
拼多多推出技術服務費可退權益
沒想到,拼多多突然要給商家們退錢了。
近日,據億邦動力消息,拼多多最新推出了技術服務費可退權益,幫助商家降低經營成本。
通過該權益,當商家遇到退款訂單時,可以按照退款比例享受基礎技術服務費返還,即“先用后付”訂單1%的基礎技術服務費,其他訂單0.6%的基礎技術服務費。
要知道,對于商家們而言,主要的經營成本就集中在四個方面:開店和工具費用、平臺服務費、流量推廣費和物流售后費用。
其中,基礎技術服務費就是最主要的平臺服務費,通常被稱為“傭金”,也是商家們日常經營中占比較高的一項支出。
圖源:拼多多
像是在拼多多,此前商家們只要產生了訂單,無論消費者是否退款、商品是否發貨,都會被平臺扣除基礎技術服務費。
從平臺角度來看,確實為交易提供了技術服務,需要費用也無可厚非;但從商家角度來說,退款的商品明明沒有賺到錢,還要支出運費、運費險、技術服務費等,多少會給經營成本帶來一定的壓力。
拼多多顯然也是注意到了這一點,最新推出的技術服務費可退權益,有望給平臺商家們釋放重大紅利。
具體來看,只要商品成功報名參加帶有“技術服務費可退”標簽的活動,包括拼多多百億補貼、秒殺、平臺大促、9塊9特賣、潮流好價、多人團等,在活動期間產生的訂單都可以享受這一權益。
另外有消息稱,從8月14日開始,只要是拼多多活動期間發生的訂單退款,技術服務費無需商家申請就可自動附隨貨款退回。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多多國際的商品訂單,以及銀行轉賬、花唄分期免息、信用卡分期免息等付款方式暫不支持退回基礎技術服務費。
此外,因商家責任導致的訂單退款,或不符合平臺策略的商品訂單退款,也不支持退回基礎技術服務費——具體要以平臺系統的判定及展示為準。
但不管怎么說,拼多多向商家們退還一部分不合理的費用,已經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后續甚至有望在非活動商品訂單中實施,這將大幅降低商家們的經營成本。
02
退傭金、退罰款,電商平臺怎么了?
事實上,如今開始給商家們退傭金、甚至退罰款的,不只拼多多一個。
其中有一條是,收到貨款每年不高于12萬元的中小商家,基礎軟件服務費會將100%返還;成交金額在12萬-100萬的腰部商家,將獲得50%的等額廣告投放優惠券;對高客單和批發等商家,2025年前則實行單筆最高60元封頂的收費標準。
圖源:千牛頭條
對于資金比較緊張的中小商家而言,這顯然是個不錯的利好,有助于緩解前期的經營壓力。
還有像是在今年6月,有不少商家反映自己收到了來自抖音的退款。
后經了解才知道,是抖音電商陸續自動撤銷了3月份的商家B類違規罰款。當時有消息稱,這一撤銷行動正在逐步擴大至4、5、6月。
具體來說,抖音電商針對抖店中B類違規所引發的扣分和罰款,陸續進行了全面撤銷處理。其中,在3月份因嚴重違規而被處以的罰款被全額退回。
已經收到退款的商家們表示,這一撤銷舉措無需任何申訴,都是平臺自動處理。
值得注意的是,B類違規在抖音屬于比較嚴重的情形。根據抖音的違規積分管理規則,商家只要累積到最低的4分節點,就需要停業整頓三天,并且扣除違約金2000元。累計滿12分,則會被扣除全部保證金,直接清退。
換而言之,但凡收到此次退款的商家們,都是2000元打底,甚至更高——抖音電商確實展現出了很大的誠意。
另一邊的京東,最近也進行了密集的規則調整和“退錢”。
其中,針對智能硬件、電腦組件、浴霸吊頂、電子鎖家用五金等類目的第三方商家,京東承諾只要是在激勵周期內入駐的,達成一定銷售額即可返還部分運營支持服務費。
圖源:京東規則中心
同時,京東還修訂了《京東開放平臺騷擾他人細則》,宣布一般違規檔位罰金由6000元下調至1000元,并且由“只賠不罰”改為“一賠一罰”。
根據平臺規則,所謂的“騷擾他人”是指商家對消費者、京東工作人員、其他關聯人員等,實施誹謗、騷擾、跟蹤、詆毀、謾罵或使用任何引起他人不滿的字句,妨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
在此之前,違規程度輕微的會被處以警告,程度一般的罰款6000元,嚴重的罰款10000元,極其嚴重的罰款40000元。
而對于大多數商家來說,騷擾他人的違規行為最多可能也就達到“一般”的程度,下調罰金的影響還是頗為廣泛的。
從這幾家主流電商平臺的做法來看,退還或降低傭金和罰款的情況突然變得十分常見。在這背后,或許與即將實施的新規有關。
03
商家們卷不動了,減負才是硬道理
9月1日,《網絡反不正當競爭暫行規定》即將正式實施。
其中第二十五條要求平臺經營者應當在服務協議、交易規則中公平合理確定收費標準,不得違背商業道德、行業慣例,向平臺內經營者收取不合理的服務費用。
圖源:網絡反不正當競爭暫行規定
違反這一規定的平臺經營者,將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照電子商務法第八十二條的規定進行處罰: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十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的罰款。
即將實施的這一新規,或許也成為了電商平臺們開始主動給商家減負的重要推動力。
當然,考慮到實際情況,經歷了漫長的價格戰以后,商家們確實也已經“卷不動”了,平臺們也需要通過降低商家經營成本來維持經營意愿。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有平臺已經開始著手優化“僅退款”政策。
我們知道,“僅退款”功能的出現,初衷是通過提高用戶滿意度來促進更多的成交,并篩選出優質商家、增加訂單量,來提升商家利潤、抵消售后成本,最終形成良性循環。
但在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一批惡意申請僅退款的“羊毛黨”,給正常經營的商家造成了巨大損失,加重了商家的經營成本。
因而像是淘寶前不久上線了新版的體驗分體系,給予高體驗分的商家更多售后自主權,取消或減少平臺介入的情況發生。同時還優化申訴渠道,并建立黑名單打擊部分消費者的惡意僅退款行為。
與此同時,淘寶、抖音電商等平臺,也不再將“低價”作為最重要的流量指標,而是更加關注商家的產品和服務等,并在流量、經營工具等方面給予商家扶持和激勵。
包括此次拼多多優化技術服務費規則等,種種跡象表明,電商平臺們確實在積極地為商家減負,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這也是行業走向長期健康發展的一個好兆頭。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